APP下载

小型环道池流水孵化黄鳝苗技术

2020-08-21裴琨吴一桂苏春伟梁越

水产养殖 2020年8期
关键词:孵化率黄鳝出苗率

裴琨 ,吴一桂 ,苏春伟 ,梁越

(1.防城港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防城港 538001;2.防城港市旺众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广西 防城港 538001)

黄鳝(Monopterusalbus),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主要栖息于稻田、湖泊、池塘、河流与沟渠等泥质地的水域,其肉味鲜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喜爱。黄鳝耐低氧,适应能力强,可进行小水池、小网箱、工厂化养殖,亦可稻田综合养殖,适合农村千家万户和企业养殖,对精准扶贫和渔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笔者所在的防城港市黄鳝养殖发展迅猛,但由于人工繁殖的苗种供应不足,黄鳝养殖苗种主要来源于捕捉天然苗,质量差,制约了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解决当地黄鳝养殖户苗种缺乏的问题,笔者尝试摸索一套高效、低成本的黄鳝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模式,2017—2019年分别开展了筑巢穴让黄鳝自然繁殖孵化、小盆静水充气孵化、小型环道池流水孵化等3种孵化方法试验,发现小型环道池流水孵化黄鳝苗效果最好:孵化率可达97.4%,出苗率可达95.0%。为此,笔者将2019年小型环道池流水孵化黄鳝苗的情况介绍如下,并就受精卵合理放卵密度、鳝苗隐蔽物选择与投放时间、孵化水深、水质与流速调控、鳝苗开口驯养等内容进行探讨,以期为黄鳝人工繁殖从业者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流水环道孵化设施

1.1.1 环道孵化池设计与设置 用PVC材质圆盆(直径46 cm×高16 cm)作为孵化池主体,外径11 cm PVC管制作内环体,外径2 cm PVC管制作进水管,外径3 cm和5 cm以上的PVC管制作排水管,使用3 cm×3 cm方形不锈钢管搭建池架。建成后的环道池:外环直径46 cm,内环直径11 cm,池深16 cm,内环体壁上设10~12个出水孔(直径1 cm),孔口用325目网包裹,形成孵化面积约0.04 m2。单个环道池系统结构见图1。

图1 单个环道池系统结构图

采用货架式摆置环道池。以低于进水管面10~15 cm呈“非”并联式安装环道池,池间距5~10 cm,每排7~8个环道池,每两排为一组;进水管上安装有可控水量喷头给环道池供水;环道池中央底部设有直径5 cm排水管,另采用直径大于10 cm的排水大管,倾斜15°,放置在环道池下面的地上,与环道池排水管连接,用于将孵化排水集中排入孵化尾水池;在内环体壁高10 cm处设1个宽2 cm×高5 cm的溢水口;搭建池架高70 cm,承载环道池、进水管、排水管等。环道池设置布局见图2。

图2 环道池设置布局图

1.1.2 孵化水质处理设施 试验孵化水源为溪水、井水,水质处理系统由水井、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构成。水井常年水温16~25℃、pH值5.0~5.8。沉淀池为水体约2 100 m3、面积约1 067 m2的室外池塘;过滤池为二级过滤池,每天可过滤水15 m3以上;蓄水池水体45 m3,抽沉淀池的水经过滤后进入蓄水池备用,水温 10~31 ℃、pH 值 5.2~6.8。

1.1.3 制作孵化隐蔽物 选用比重大于水的、宽约5 mm的浅绿色PVC材质塑料软带,捆扎成把,每把长 10~15 cm,每把直径 1.5~2.0 cm。

1.2 黄鳝受精卵

黄鳝受精卵均从防城港市旺众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黄鳝育苗场收集所得,2019年5月16日—5月31日黄鳝亲本产的受精卵,共23.09万粒(见表1),受精卵呈橙黄色或浅黄色,圆形,卵径约4.5 mm。

1.3 孵化方法

1.3.1 孵化前准备 用5%食盐水浸泡孵化池系统3~5 d后排掉,浸泡孵化隐蔽物1~2 d后凉晒干备用。按以下指标调控孵化用水:水温25~28℃,pH值5.5~6.5,溶解氧高于 3.5 mg/L,氨氮低于 0.8 mg/L,亚硝酸盐低于0.05 mg/L。

1.3.2 鱼卵采收 当黄鳝产卵巢穴内泡沫从白色变为深黄色时,便可收卵。先准备收卵塑料盆、捞网、遮阴网等收卵工具,到黄鳝产卵池后用盆装孵化用水5~10 cm深,然后移开产卵巢穴观察孔上面的遮盖物(瓦片或草),轻轻从观察孔扒开巢穴泥土,保持卵巢泡沫不散,用捞网捕捞鱼卵放入收卵盆中,每盆3 000~5 000粒卵,每次每盘采卵工作30 min内完成。收卵结束后,重新构筑好产卵巢穴,盖好遮盖物,回收黄鳝产卵标记牌。鱼卵收集回到孵化车间后,用孵化池的水调节水质平衡(收卵盆水温与孵化池水温温差控制±1℃以内),然后通过流水清除泥沙杂质,筛选出干净的卵放入孵化池。

1.3.3 鱼卵孵化 每个孵化池按2 000~3 500粒投放受精卵,同批次(同一天收集的卵为同一批次)的受精卵平均投放。孵化池水流速以水动卵不动即可,在2~5 cm/s范围内调控;孵化第1~4天流速稍快,第5—9天调慢流速。孵化水深第1~4天3~4 cm,第5天后5 cm。观察约有20%黄鳝仔苗破膜时,将隐蔽物吊挂在孵化池循环水结束点的一侧,让仔苗躲藏,距离喷头出水口20 cm,避免水直射。

1.3.4 仔稚苗培育 受精卵孵化5 d后破膜出苗,破膜的仔苗体长为1.2~2 cm,经过5 d左右卵黄消失,此时发育至稚苗2.2~3 cm,适当增加水深,确保水质良好。当全部卵黄消失2 d后,选丝状水蚯蚓(Limnodrilus)为开口活饵驯食,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驯养10 d。驯食时,在隐蔽物周围设5~6个投喂点,尽量使所有鱼苗都能摄食到,投喂量以投喂20 min内吃完为准,投喂1 h以后,消除残饵或换水。当鱼苗体色变深、体长长至3.5 cm时,可换池培育。

1.3.5 日常管理 每天做好试验记录,检查设施,上午、下午检测水质,需要进水时控制孵化用水与孵化池的水温温差±1℃以内,pH值差±0.2以内。在孵化期间,当天气剧变或换水过快,池中水温变化超过2℃,或水温高于28℃,或pH值高于6.5时,泼洒高稳定Vc(浓度1 mg/L)抗应激。及时清除坏卵、卵膜、伤残苗等杂质,同时做好病害防治。

1.4 数据采集方法

未受精的黄鳝卵呈白色,受精的黄鳝卵呈橙黄色或浅黄色。孵化前计算好受精卵数量,以便于孵化管理。计数采用湿容量法计数,计数时将卵集中于一处,用制作好的计量器(捞勺)轻轻捞起卵点数倒入孵化环道池中,算出计量器(捞勺)总数量,并在每批次计量过程中随机抽取2~5捞勺核算卵数和受精卵数,即可统计出卵总数量和受精卵总数量;计算公式为:

卵总数量=计量器(捞勺)总数量×平均卵数量/计量器(捞勺);

受精卵总数量=计量器(捞勺)总数量×平均受精卵数量/计量器(捞勺)。

当鳝苗全部出膜后,随机抽取2~3个池苗计数,取平均值为出膜苗数;当全部稚苗主动摄食时,随机抽取2~3个池苗计数,取平均值为出苗数。受精卵孵化率和出苗率计算公式:

孵化率(%)=出膜苗数/受精卵×100%;

出苗率(%)=主动摄食苗数/受精卵×100%。

表1 不同批次的受精卵孵化率和出苗率

表2 孵化蓄水池水和环道池水的水质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孵化率与出苗率

该试验孵化黄鳝苗,10批次共投放受精卵230 900粒,孵化出膜苗数218 704尾,稚苗主动摄食后计算出苗数212 502尾,孵化率92.4~97.4%,出苗率88.6~95.0%,孵化效果良好。共使用84个环道孵化池,每个孵化池水面为0.04 m2,每池放卵量1 970~3 816粒,即放卵密度 49 250~95 400粒·m-2;当49 250~64 775粒·m-2时出苗率最高,可达95%。孵化统计结果见表1。

2.2 气温及孵化水质指标情况

2019年5月16—6月10日,平均气温28.5℃,平均孵化水温26.5℃,孵化水质情况见表2。蓄水池水中氨氮及亚硝酸盐偏高,原因可能是其水源为室外池塘(沉淀池)水,容易受自然环境影响变化。

3 讨论

3.1 小型环道孵化池优点

黄鳝怀卵量少,产卵一般不超过1 500粒,不宜采用大型孵化设备进行孵化,规模化人工繁殖应采用个小量多的方法,使用小型孵化器。已有文献报道,黄鳝工人孵化采用静水孵化[2-4]、滴水孵化[2,4]、流水孵化[2]等方法,孵化器为玻璃缸[3,5]、瓷盆、塑料盆、水族箱等。这些孵化器在市场上易获得,共同优点有:①可采用车间层叠货架式孵化,节约繁殖车间面积;②进一步提高集约化孵化管理水平,减少自然环境变化对繁殖造成的影响与损伤,利于病害防治操作;③可实施循环水繁育,节约用水。该试验采用流水孵化方法,孵化器为小型圆形环道池,除具有上述优点外,还可利用环道池内旋转流动的水流冲击,容易将杂物与受精卵分离,便于清除池中的坏卵、卵膜,避免水质恶化。

3.2 受精卵合理放卵密度

关于黄鳝受精卵流水孵化最佳放卵密度尚未见文献报道。笔者2018年采用孵化面积约0.31 m2的塑料小盆(长70 cm×宽44 cm×高17 cm)静水充气孵化黄鳝苗,受精卵投放量为每盆2 000~3 500粒时,即放卵密度 6 452~11 290 粒·m-2,其孵化率、出苗率可达90%、85%以上。该试验参照2018年小盆静水充气孵化放卵密度进行小型环道池流水孵化试验,结果表明:放卵密度为50 000~65 000粒·m-2时出苗率最高。

3.3 鳝苗隐蔽物选择与投放时间节点

黄鳝好隐藏栖息,该试验参考周文宗[5],使用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s)等水草作为孵化隐蔽物,发现水草在试验暗光环境下出现根系易断腐败,其易耗氧及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影响了水质,同时打理水草费事。本试验采用比重大于水的浅绿色PVC材质塑料软带制作孵化隐蔽物,该材料无毒并具有耐酸、耐碱、抗撕裂等良好性能,成本低且可重复使用,对水质影响微小又易于打理。试验观察到,在同一个池中同时投放水葫芦等水草和塑料软带,刚开始黄鳝苗钻水草隐蔽物多于塑料软带隐蔽物,但过一段时间就无差别。

若无隐蔽物让鳝苗躲藏,仔苗会互相卷成团,影响成活率;而孵化同批次的黄鳝受精卵,仔苗破膜时间不一致。因此把握何时投放隐蔽物很关键,投放过早卵易堆积在隐蔽物处,太晚了仔苗会卷成团。周秋白等[6]认为黄鳝仔鱼胸鳍和鳍褶消失后趋隐居生活,该试验采用观察约有20%黄鳝仔苗破膜时为投放隐蔽物时间,并随着破膜仔苗的增加而进行隐蔽物位置调整和增加,使鳝苗能躲藏。

3.4 孵化水深

张燕萍等[6]研究水深2~23 cm对黄鳝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以2 cm时受精卵的孵化率最高(93.22%)。黄鳝受精卵孵化水温25~28℃最好[4,8],该试验孵化在室内进行,孵化水深度第1—4天 3~4 cm、第5天后5 cm,孵化水温稳定在26.5℃左右,温差控制在±3℃以内。孵化期间发现遇风雨天气水温变化超过2℃时,仔苗会感到不安,有离开隐蔽物的现象。孵化过程中水浅不利于保持水温稳定,有研究表明:保持水温恒定能提高孵化率[7]。所以,笔者认为孵化水深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和鳝苗全长而调整,可按全长的2倍调整水深,有隐蔽物让仔苗攀附呼吸空气水深应在5 cm以上。

3.5 水质与流速调控

黄鳝人工繁殖水质调控非常关键。何湘蓉等[2]采用静水孵化、滴水孵化、流水孵化等方法研究黄鳝繁殖的孵化率,静水孵化<滴水孵化<流水孵化,表明流水孵化方法在水质优化方面具有优势。黄鳝人工繁殖水霉感染率,滴水孵化<静水孵化[4]。笔者采用静水充气孵化黄鳝苗时,孵化过程中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变化大且较高,分别达1.2 mg/L、0.15 mg/L,出现仔苗大批量死亡现象;而在流水孵化试验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变化范围减小,表明水质稳定。尹绍武等[4]、魏震等[9]试验认为黄鳝人工繁殖pH值6.0~8.0、氨氮应小于0.399 mg/L,但在孵化过程中,仔苗大量破膜和开口驯养时,氨氮容易高于0.399 mg/L。笔者对当地黄鳝栖息地稻田、小水沟水质检测,pH值5.8~6.5;及对试验基地防城港市旺众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黄鳝亲本培育池水质监测,溶解氧最低值3.5 mg/L、氨氮最高值0.8 mg/L、亚硝酸盐最高值0.05 mg/L,这些水质数值作为试验调控孵化水质参考值。由于氨对水生动物的高毒性,在通常情况下鱼组织或器官中氨含量应该保持在较低的水平[10]。偏酸性水域、泥土最适宜黄鳝生长繁殖[8,11],氧气增加会减轻氨氮、亚硝酸盐对鱼类的危害。参考该试验结果及有关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开展黄鳝人工繁殖,以pH值低于6.5、溶解氧高于4.0 mg/L、氨氮低于0.60 mg/L、亚硝酸盐低于0.05 mg/L为水质控制指标为好。

溶氧量低将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在鱼虾孵化期,胚胎对溶氧要求高。人工环道流水孵化黄鳝苗,流水能提高水体的溶氧量,以保证胚胎正常发育,并抑制水霉生长,但水流过快会破坏卵膜,使仔鱼过早出膜。胚胎发育时间长,仔鱼出膜时个体大,对环境适应能力强[6]。该试验在孵化池水深3~5 cm,以水动卵不动为标准调试水流速,测得2~5 cm/s作为水流调控范围。

3.6 鳝苗开口驯养

鳝苗出膜后1周基本上由卵黄供给养分[7],该试验观察到鳝苗出膜第5—6天卵黄消失,此时如何将内源性营养安全地过渡到外源性营养,即仔鱼开口的过程。不少试验表明水蚯蚓可作为培育仔稚鱼的理想开口饵料[12-14]。鳝苗喜食鲜活类动物,摄食方式为口噬食,选用丝状的水蚯蚓为开口饵料驯养。驯养时经常出现部分鱼苗吃得过饱,而部分吃不到饵料;过饱,影响呼吸,且易患肠炎病死亡;过饥,营养不良,体质弱,后期培育会不断死亡。投喂水平是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15],所以,驯养的难点是掌握投饵量和如何满足仔苗正常摄食,段国庆等[16]研究7—15日龄幼鱼投喂量为其初始体重100%。该试验在卵黄消失2 d后开始投喂,以投喂20 min内吃完为参考量,再根据鳝苗体色、体形变化和活动状况增减投饵量,若发现有体色变淡、体形消瘦、游泳能力弱的苗,排除病害外要增加投饵量;若天气变化,鳝苗常游动,离开隐蔽物,排除病害外可适当减少投饵量。驯养期间应尽量多投隐蔽物,让鳝苗分散隐居,投饵时勿移动隐蔽物,在隐蔽物四周多点投饵,减少撮食竞争,尽量使所有苗都能吃到,日喂2次。

猜你喜欢

孵化率黄鳝出苗率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狠 话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
黄鳝销售价格出现“倒挂”,散养户亏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