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在鼻窦炎手术围术期应用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2020-08-21陶丽
陶 丽
(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鼻窦炎作为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影响。鼻窦炎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可以有细菌和病毒的合并感染。由于鼻窦炎病情容易反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常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1]。其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临床上,鼻窦炎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迅速发展,鼻窦炎治疗的微创手术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其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并发症较少等。但临床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不能离开良好的护理服务[2]。本文笔者对我院的鼻窦炎手术患者进行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应用,评价其对鼻窦炎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鼻窦炎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1.6±3.2)岁;观察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21-70,平均年龄(42.1±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知情,研究有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等,确诊为鼻窦炎,并根据CT结果进行鼻窦炎部位定位诊断,采取相同术式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即指导患者改善饮食,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包括:
(1)入院指导:患者入院时即开始无缝隙护理模式,包括与患者深入沟通,介绍相关医护人员,帮助患者了解病房设施情况,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情,解答患者疑问;(2)术前护理:讲解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移除病房的毛绒类物品,以免引起患者鼻腔不适,给予鼻腔氢化泼尼松雾化;(3)术中护理:帮助患者摆正体位,密切关注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予以心理辅导以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控制性低血压,协助麻醉师动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减少术中出血。(4)术后护理:严密监测患者术后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变化情况;给予患者鼻腔冲洗,术后因鼻腔填塞物引起疼痛的患者,鼻腔内可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稀释点滴,可以局部止痛;术后24h内给予鼻额冷敷,根据病情变化术后24-48h可取出鼻腔填塞物,抽取填塞物后鼻腔冲洗;(5)出院指导:出院后指导患者鼻腔冲洗及加强体质锻炼,建立随访卡,预约门诊复诊及保持电话随访并及时心理疏导,术后一个月每周复诊1次,术后二个月2~3周1次,术后3月每月复诊1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感染、粘连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感染、粘连以及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鼻窦炎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引起感染的常见菌群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厌氧菌,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流涕、鼻塞、嗅觉障碍和记忆减退等。目前临床上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其手术效果良好,创伤小,预后较好[3]。同时,手术效果的好坏与良好的护理密不可分。近年来,无缝隙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应用,无缝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区别于常规护理,无缝护理贯穿于护理的各个方面,关注患者心理层次的变化,因此,能够取得良好的术后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后,术后出血、感染、粘连和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头痛和鼻部不适感较前缓解,表明予以患者无缝隙护理服务后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加大,鼻窦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状态,所以鼻窦炎的根治成为该疾病治疗的目标和要求。无缝隙护理作为一种全面而又完整的治疗理念[4],关注患者身心方面的改变,并及时给予反馈,从而很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予以鼻窦炎围手术期患者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通过入院、术前、术后和出院后各个方面等一系列护理服务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鼻窦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