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ICU患者进行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2020-08-21毛利丹
毛利丹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ICU也被称为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病情危重患者,是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风险事件,加之患者因无法进行生活自理,极易产生负性情绪,发生躁动,进而出现撞伤、拔管等不良事件,为提高救治效果,降低风险因素,更好保障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临床多在救治期间辅以必要护理干预作为支持力量[1]。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纳入60例ICU病例样本,予以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选择纳入60例ICU病例样本,以入ICU先后进行交叉分组,30例设置为对比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均值47.5±15.6岁;30例设置为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均值47.1±15.3岁;两组样本基线资料对比结果为:P>0.05,提示本次研究可行。
1.2 方法
30例设置为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项目: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体征、面色等变化情况,及时将信息反馈至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遵医嘱进行保护性约束等其他基础护理。
30例设置为研究组采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具体项目:1)环境,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舒适病房环境,及时调整病房内温度、湿度、以及光线,定期清扫和消毒,减少病房内菌落数,避免发生交叉感染;2)宣教,护理人员耐心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案措施,同时全面评估其心理状态,对其进行鼓励、疏导,缓解与消除其负性心理情绪,减少应激,避免加重疾病或影响治疗;3)保护性约束,受疾病影响,部分患者极易发生躁动,需采取使用保护性约束器具,避免撞伤、拔管等。此外,合理掌握约束程度,防止过紧影响机体血液循环,或者造成压力性损伤、破损等,对于有管路病人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时需注意避开管路,防止影响管路发挥作用,同时对管路进行妥善固定,避免发生意外脱管,对于镇静镇痛病人在进行保护性束缚时需严格控制约束程度,注意防止因束缚力度过大加重患者不适感,此外,科学评估意外脱管风险,根据脱管风险高低给予针对性人性化约束措施[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表形式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软件计算处理研究中所涉及数据信息,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经统计,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1/30)低于对比组的20.00%(6/3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2 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经评价,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00%(30/30)高于对比组的83.33%(25/30),差异显著,P<0.05,详细如下。
对比组30例:非常满意12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度83.33%(25/30);
研究组30例:非常满意19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100.00%(30/30)。
注:x2=5.4545,P=0.0195。
3 讨 论
目前,临床对于ICU烦躁、有管路、镇静镇痛、以及意外脱管风险较高等患者都会采取不同程度约束。研究证实,采取保护性约束手段,可预防发生撞伤、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伴随物质条件、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临床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不仅需要承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任,还应重视其在医院期间的身心愉悦度,满足其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加之ICU作为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中心,对临床护理也有更高的标准,既往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及临床需求[3]。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是一种全新的干预模式,是在现代护理学科、护理理念发展下产生,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重视其人性化需求,同时,还能够借助对应保护性约束措施预防不良事件,为患者安全、治疗顺利完成提供保障[4]。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经统计,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1/30)低于对比组的20.00%(6/30),差异显著,P<0.05;经评价,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00%(30/30)高于对比组的83.33%(25/30),差异显著,P<0.05;说明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分析原因在于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能够从环境、宣教、以及保护性约束等多个方面给予患者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服务,按需为其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使其身心处于舒适状态,合理正确使用保护性约束手段,更好保护其安全,给予其关心、照顾,使其保持积极心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护理,故可良好弥补常规护理的缺陷,护理质量、服务水平更高。
综上,针对ICU患者,采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可最大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故该干预模式可作为推荐广发用于ICU患者临床护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