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自控式下肢锻炼带在脊柱外科截瘫患者中临床应用

2020-08-21刘小兰王诗娜郑莹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自控踝关节脊柱

刘小兰,陈 静,王诗娜,郑莹莹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胸腰椎骨折、肿瘤、结核等原因所致的截瘫患者,手术只能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目前无法使损伤的脊髓恢复功能[1]。为了发挥使截瘫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开展高效能锻炼,我们在护理中不断进行探索,设计了目前的自控式下肢功能锻炼带,并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1720368750.3。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3月在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胸腰椎肿瘤、胸腰椎结核等原因所致的截瘫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位,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60.54岁。观察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2.82岁。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经医学伦理学同意,患者自愿参加并能配合完成本研究,经行CT或MRI等检查均确诊的患者,病情稳定,无其他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0~3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的方法,由其他人被动进行下肢屈伸(膝、髋、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踝关节背伸等运动;观察组:新型自控式下肢锻炼带训练(自控式下肢功能锻炼带专利号ZL201720368750.3)。

(1)踝关节背伸运动:通过牵拉上方两根专门固定足底前侧的固定带而做踝关节的背伸运动,保持10-15s,休息5s,每次10-20个,1次/2h。(2)直腿抬高运动:同时牵拉四根长而宽的固定带做直腿抬高运动,在空中停顿保持10-15s,,休息5s,每次10-20个,1次/2h。(3)踝、膝、髋关节屈伸运动:下方两根固定带在足踝部前侧交叉后绕至小腿后侧再交叉,牵拉下方两根固定带后,可使踝、膝、髋关节屈伸运动,保持10-15s,休息5s,每次10-20个,1次/2h。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焦虑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完全依从,指完全根据指导动作进行功能锻炼;部分依从,指部分根据指导动作进行功能锻炼:不依从,指偶尔进行功能锻炼或不锻炼[1]。依从率=完全依从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随访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和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随访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27例、部分依从1例,依从率100.00%。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18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2例,依从率92.86%。两组患者依从率对比差异显著(x2=8.853,P=0.006)。

3 讨 论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正常人群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发生,因疾病本身原因引起的抑郁人群往往高于正常人,术后康复人群明显高于术前人群[2]。患者表现为恐惧、害怕、发脾气、甚至悲观等。如果在病程中事事由护理人员和家属代劳,使患者角色强化,心理上过度依赖,使躯体和思想处于休息状态,从而减弱患者自身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成为康复障碍。自控式下肢锻炼带实现了患者能自己控制下肢运动,实现功能锻炼的自主性,解除了患者悲观、害怕的情绪,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康复信心,减轻焦虑,提高生活自信。

康复医疗仪器患者出院后一般就不再使用,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主要由家属完成,增加了患者家属的精神和劳动负担,诸多原因降低了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截瘫患者的功能锻炼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患者出院后需要继续完成。功能锻炼最重要的特点是必须由患者积极参加,其训练效果与患者的主观努力紧密相关[3]。自控式下肢锻炼带可随身携带,价格低廉,可随时随地进行锻炼,可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执行力,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自控式下肢功能锻炼带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降低焦虑情绪,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自控踝关节脊柱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成功来自于自控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