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回授法在门急诊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
2020-08-21宋娟
宋 娟
(常州市儿童医院输液室,江苏 常州 213000)
浅静脉留置针是常规护理操作之一,院门急诊输液室将浅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因其操作简便、保留时间较长,避免了患儿静脉反复穿刺的痛苦等优点,受到患儿及其家长以及护士的认可[1]。然而,由于门急诊输液患儿输液结束后,静脉留置针的维护仍在其家中进行,患儿家长对留置针维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健康宣教,仅由护士单方面向患儿家长进行留置针维护知识的灌输,受患儿家长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的限制,部分患儿家长即便在接受健康宣教后,仍不能完全掌握留置针维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至于输液结束回家后,离开护理人员的帮助和指导,发生如穿刺点渗血、管道堵塞、非计划脱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造成留置针留置时间大大缩短[2]。信息回授法是指在健康宣教结束后,要求受教育者将所接受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对其表述不正确或不全面之处,教育者再进行强调或再教育,以保证受教育者能完全掌握知识[3]。本文将信息回授法应用于门急诊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家长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输液室选择浅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19例,其中男61例,女58例,年龄1~12岁,将门诊号编号后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患儿纳入标准为:(1)在本院门急诊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治疗;(2)静脉输液时间≥3 d;(3)排除合并有严重皮肤疾病者。患儿家长纳入标准为:(1)自愿选择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2)为患儿监护人,且负责患儿在家中留置针的维护;(3)排除患精神病病史者或认知障碍者;(4)可正常沟通交流;(5)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类型、静脉输液时间、静脉输液所用药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家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患儿的关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浅静脉留置针维护宣教,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信息回授法,具体如下:(1)宣教阶段:患儿家长同意使用留置针,穿刺结束后,应向患儿家长进行留置针维护知识的宣教,如患儿年龄较大,则可同时向患儿进行宣教,内容包括留置针部位皮肤的保护,留置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等。告知患儿家长应尽量保证敷料清洁干燥,以防敷料潮湿和松脱;避免压迫穿刺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如不慎发生留置针滑脱,应立即使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并轻轻除去敷料。(2)回授阶段:要求患儿家长复述所学的知识,包括留置针的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常见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法等,护士在旁对其复述的内容进行点评,对其复述不正确或不到位之处应再次进行指导,然后要求患儿家长再次复述一遍,以保证患儿家长完全掌握所宣教的知识和内容。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非计划脱管、管道堵塞、穿刺点渗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双人核对后将数据录入SPA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患儿家长在接受信息回授法干预后,患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非计划脱管、管道堵塞、穿刺点渗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 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可较好地保护静脉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门急诊静脉输液中。然而由于静脉留置针在门急诊输液室应用期间宣教不到位,部分患儿家长不能完全掌握留置针的维护,导致留置针留置期间出现多种并发症,缩短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影响了留置针的推广使用[4]。传统的健康宣教仅仅是护士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患者或其家属表示“听懂了”的时候,可能并未完全掌握知识和技能。信息回授法要求患儿家长在接受宣教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学的知识复述一遍,方便了护士了解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掌握不到位或偏差之处给予纠正和再教育,以保证健康宣教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将信息回授法应用于门急诊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家长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