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厦千万间 群众俱欢颜
——贵阳市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阳县蒋家寨见闻

2020-08-21高伟

当代贵州 2020年26期
关键词:蒋家易地车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高伟

开阳县把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宽阔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超市、餐馆、医院以及绿化、广场、健身器材等社区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走进开阳县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街区楼道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这个因搬迁群众而日渐繁荣的新型城市社区占地114.8亩,是贵阳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直以来,开阳县把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搬得出群众挪出穷窝圆安居梦

搬迁户赵德祥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住进楼房,成为城里人。

“新房三室一厅,卫生间是水冲式的,房子宽敞亮堂。”说起现在住的新房子,赵德祥嘴里不停地说着喜欢。

赵德祥一家5口人,搬来安置点之前,挤在一间砖墙和木头混搭的房子里,家里的几亩地只能种些耐旱的玉米和高粱,一家人的生活就靠着种植几亩地和夫妻俩打零工维持。

“一到冬天,自来水就停了,要到几公里外的取水点打水。”赵德祥说,他家住在村子的最边缘,要想取到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

2017年,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上门宣传政策,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到县城的安置小区。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赵德祥一家从开阳县禾丰乡搬到了县城的安置小区。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安置小区里修建有幼儿园和小学,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从小区到城区只有几分钟车程。

搬到安置点,赵德祥一家不仅住上了好房子,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我在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务工,爱人在城区上班,一家人的生活不成问题。”赵德祥说,下班后能和爱人一起,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样的生活很踏实。

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越来越多像赵德祥一样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搬出了穷窝窝。

“截至目前,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入住了来自全县16个乡镇的1200户5023名搬迁群众。他们搭上政策快车,在开阳县共筑行动的推动下,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有的在扶贫工厂务工,有的在公益性岗位工作,孩子在附近学校上学,好政策硬是让家家户户的日子变了个样。”开阳县蒋家寨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李廷满告诉记者。

稳得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趋完善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要让搬迁户有归属感,“安身”更“安心”是关键。

“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改善搬迁群众子女受教育的条件。”李廷满说,居委会对搬迁群众的管理服务是全方位、长期性的。

“我们学校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有普通教室24个,可容纳学生1320人。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等功能教室齐全,校园监控、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全覆盖。”蒋家寨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主要服务搬迁点及周边的适龄儿童。目前全校有教学班20个、教师43人、学生1025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学生401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9.12%。

书法培训班、亲情聊吧、英语线上教学、专业心理辅导……除了幼儿园和小学外,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还建设了面积约125平方米的益童乐园,开展“四点半课堂”“快乐星期六”“希望工程·陪伴行动”3个陪伴项目,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挪出穷窝窝,搬来新生活。近年来,开阳县不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便民设施配套,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在安置点完成警务室、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九个一”服务工程,以及跳蚤市场、农贸市场、红白喜事场所、停车场建设。同时,建成市政道路并开通了公交6号线,为搬迁群众出行提供便利;成立安置点物业服务公司,聘用18名搬迁群众为小区保洁员。将“十三五”期间搬迁的农村低保户由农村低保全部转为城镇低保,为1200户搬迁群众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市民证,将教育、农业、医疗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户到人,落实率100%。

开阳县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景。(尚秸全 摄)

能致富2483名搬迁群众实现就业

开阳县在不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还着力解决搬迁群众融入城镇、后续发展难题,让群众搬出动力、搬出活力。

走进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标准厂房就业服务车间,上百台缝纫机“嗒嗒嗒”响个不停,近50名搬迁群众正在缝制校服,整个车间一派繁忙。

“以前,家里老人孩子都需要照顾,外出打工也不是很方便,只能在家种一些玉米,收入很低。现在车间就在家门口,找工作不用出远门了,又能照顾家里,工作生活两不耽误。”今年30岁的王玉英是就业服务车间一名刚入职的工人,虽然刚入职,但她手脚麻利、头脑灵活,学东西很快。“现在一天能挣150元,一个月下来能拿到近4000元。”王玉英说,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目前一期厂房正常运转,二期厂房即将装修,两期共占地4000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容纳300人就业。”贵州蒂衣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泽平说,受疫情影响,眼下的订单主要是当地学校的校服,下一步将积极对接贵阳市的学校,增加订单量,让更多的搬迁群众参与其中,共同增收。

一人稳定就业,脱贫致富一家。开阳县明确搬出地、搬入地属地责任,组建社区工作组,强化后续扶持力度,建立搬迁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并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并积极推进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2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目前,已引进蒂衣服饰制造、创铭电气、户户达物流、家具生产4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探索建立了标准厂房就业服务车间,帮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从山头到城头,搬迁户们最关心的是收入问题。”开阳县就业局副局长韦兴龙说,为保障群众就业,安置点专门设置了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并围绕厨师、家政、育婴师、电工等职业开展技能型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同时,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招聘会,点对点与企业进行对接,发布招聘信息。去年以来,安置点已举行了5场线上招聘会,8场线下招聘会。

截至目前,全县“十三五”期间搬迁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2483人全部实现就业。

“为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开阳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五个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通过‘共筑行动’构建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结对帮扶机制,确保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开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仕勇表示。

猜你喜欢

蒋家易地车间
蒋家林作品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扶贫车间”拔穷根
请用一句话结束绕口令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A7_p69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