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龙经开区:稳岗拓岗 扩大就业

2020-08-21管云

当代贵州 2020年26期
关键词:沿河大龙开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管云

工人在贵州东亿电气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厂房质检车间检测产品。(管云 摄)

注塑、翻板、质检、贴标……位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东亿电气实业有限公司一期生产线上,1500余名工人正在自己的工位上熟练地生产打火机。

“4月底我们刚忙完一笔200万只打火机的订单,这批货通过中欧班列发往了科威特。”一期厂长郭小雄向记者介绍,随着年初国内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加班加人员加设备,逐步实现满负荷运转。此后,为减少国外疫情对外贸订单的影响,企业在危中寻机,进军国内市场,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提效稳产。今年企业又拓展了广东、新疆、西藏、云南等地市场,每天可销售80万至90万只打火机。

去年曾在广东打工的大龙经开区麻音塘街道九龙村村民杨远涛,今年进入东亿电气上班。“疫情期间出不去,3月初看到企业的招聘信息就来应聘,目前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很满意了。”杨远涛的话也代表了东亿电气近200名新员工的心声。

“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6年,我的工资加上在中伟新材料公司上班的妻子的工资,一个月就有1万多元,收入可观,离家也近。”舒向明在大龙联航陶瓷研发有限公司负责维修设备,这家打火机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目前共有130多名员工,2019年的产值就达4000万元。

目前,大龙经开区打火机产业链共有3000多名务工人员,稳企保产抓销售,无疑将稳住工人们的饭碗。

作为承接铜仁市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承接地,大龙经开区已接纳德江、石阡两县5580户26481人分别入驻大德、德龙、龙江移民安置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大龙经开区践行有力。截至6月1日,开发区内39家规模以上企业,为5580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了10755个就业岗位。

大龙经开区内的芳容服饰德龙分厂,是一家从事户外服饰生产出口的企业,33名工人全部是来自德龙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

“家门口就有工作,一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缝纫工杜鹃正在麻利地干活,这份工作也打消了她搬出大山后对未来生活的顾虑。

此外,今年3月,为助力沿河自治县早日脱贫出列,大龙经开区还组织园区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前往沿河思渠、新景等乡镇举办3场招聘会。招聘会上,大龙经开区共有18家企业为沿河务工群众提供了788个就业岗位。

5月18日,大龙经开区举行产业大招商集中签约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20.47亿元。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民生工程等领域,辖区已复工开工项目解决劳动力就业1500人。

贵州真琪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碳十五醇生产线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5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抢工期,力争早日建成。公司负责人康桂庭告诉记者,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5亿元、纳税可达2000万元,可解决劳动力就业100人左右,将为园区发展再添动力。

猜你喜欢

沿河大龙开区
《抗疫组画》
准能找到你
京津携手推出国家级经开区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骆山大龙:500壮汉舞动“江南第一龙”
九九歌
湘潭经开区三所学校开工建设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九九歌
每月多出两百元
人体运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