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2020-08-20刘金诚
刘金诚
[摘 要]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变化带动教育的作用地位与日俱增,中等职业教育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教育发展短板、社会市场人才需求所展开的课程理论和模式,展开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已然成为我国中职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对此探索工作过程导向在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和作用情况,旨在能够为中职院校的其他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导向;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7-0206-02
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指导。在教育部所颁布并且落实的重要文件中,均明确提出“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而我国高校的个别专业学科教学,已经沿着“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展开了课程改革探索,如中职院校会计学、新工科背景下的中职院校工科学科等,但是仍旧有一些学科还未展开改革探索。植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展开对该课程改革的号角还未打响。但是对于植物保护技术课程而言,其课程内容包含各种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应用技能,必须能够提升学生的市场岗位应用能力,确保其能够达到每一个职业岗位的工作目标,而当前的植物保护技术教学模式明显还未能满足职业化的人才培養需求。对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展开的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改革具有紧迫性。
一、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是包括全国各地区的植物病虫害识别技术、害虫的形态特点、病害的症状特点的综合概述的课程内容。由于各种植物病虫害表现形式较不明显,往往需要学生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植物保护的相关技术。但是在实际的职业教学活动中,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并不能轻松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不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存在单一落后的特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表现为培育出来的职业学生不具有实践应用能力。这主要是因为植物保护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之后,能够切实地展开田间活动,指导完成各个行业中的植物保护相关工作。但事实上,在目前的职业教育活动中,一方面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能满足现在的“00后”职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对植物保护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识别效果并不好。另一方面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并不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所展开的植物病虫害、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是通过书面形式完成的,无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二、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课程改革的指导思路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育技能技术型的人才队伍,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就在于能够让学生拥有植物学基础知识,利用植物保护技术指导各种实践活动。因此在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植物保护技术的课程改革就需要朝着这一方向展开变革。
(一)要求转变当前单一化教学,设置双向型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活动的根本在于教书育人,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论是义务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其课堂教学活动都要求能够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现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的问题,必须能够转变当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转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从而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重视对实践技术能力的掌握,并且能够让学生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需求。
(二)要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植物保护技术课程定位
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当前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可知,植物保护技术是一门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知识学科,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能够让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利用所学到的植物保护技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改革的步骤
(一)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调整各专业课程教学重点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并不是单一学科的专业课程,其是中等职业学校中多个学科的基础性的专业课程之一。对不同的专业活动而言,他们各自的教学重点是不同的。对此要求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就业方向等,认真梳理分析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如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中,需要侧重对农作物的各种保护技术的教学指导,特别是侧重培育学生掌握病虫害田间调查统计的技术手段,确保学生能够对症下药,采取具有经济效益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而对于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而言,其侧重对一些观赏性植物的种植、养护,在教学中侧重对这些经济树种、植物的养护技术教学等。所以说基于各专业的职业就业需求导向目标,重新规划教学重难点知识,制订教学计划,是当前植物保护技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重要目标。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对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改革,不论目标如何,实现对其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都是必由之路。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改革正是要从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中,选取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若干方式。
1.要求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植物保护技术中涉及种类多样的农作物、植物等的病虫害特征、保护技术等。在教学中面临着学生记忆错乱等情况。对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将各种不同模式的病虫害细节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借助视频、音频等形式,为学生营造教学情景,将原本抽象漫长的农作物病虫害病害演变过程呈现出来,这能够更加高效地解读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2.采用对比教学法
在植物保护技术中不可忽视的是同种属的植物具有相似性,其病虫害等演变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对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如对于水稻的稻白叶枯病和稻纹枯病,两种都会出现水稻叶片干枯卷曲,然后产生病株俯倒死去的现象。同时,小麦会出现叶枯病,在病症上叶是呈现出叶片出现干枯倒伏的现象。因此通过横向对比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然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也有利于让学生对其各种植物病虫害重难点拥有详细明确的梳理。
3.利用问题式教学方式
问题式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下培育学生创新性、主动性的重要方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植物保护技术课程而言,其同样能够达到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职业技术水平的效果。当前借助问题式教学方式,能够以植物的保护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展开问题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能够动手动脑展开问题的分析,由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各种实践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当地时下的流行性蔬菜的病虫害图片,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探究这是什么病虫害,需要采用怎么的防治技术。在此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逐渐调动起学习植物保护的相关技术和知识的兴趣,并且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4.采用反思教学方法
反思教学法一直以来被当作是教学评价方式,但是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求借助反思教学方式,其能够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思路的贯彻落实现状,随时展开教学反思,随着市场发展要求随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式。
(三)丰富实践性教学活动,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活动中,其根本就是要求教学活动能够随着工作内容的需求而展开。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植物保护技术教学无法同工作需求、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情况。对此,要求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增加足够的实践性教学内容。(1)设立植物实训基地,丰富教学资源。植物保护技术课程中所提到的植物遍布全国各地,各个季节所展开的植物保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经过时间的验证才能够证明所采用的保护技术是否有效。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设立生物园,展开田间试验活动至关重要。如在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展开一个区域的植物保护和观察,让学生能够在观察中及时发现病虫害类型,并且采取措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借助田间试验、观察的活动展开,这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2)将植物保护的相关理论知识同学科的应用研究相结合,这有利于创新生产生活中的植物保护策略技术。在教学活动中,中等职业学校要将植物保护技术的课程内容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相结合,推动植物保护技术的创新变化。
综上所述,针对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可知,课程知识点繁杂琐碎,理记忆较难,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把握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原则、特点,展开对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改革已然成为各中职院校的教学重点所在。当前可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各个不同专业的职业化需求为目标,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深化改革,从而提高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培育具有较高的植物保护实践技术和应用操作能力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庆桂,罗昉,张秀梅,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助产专业产科学及护理实践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8(14):41-43.
[2]李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4):14-18.
[3]赵淼.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英语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4]王富刚,魏永义,李玉兰,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实践:以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为例[J].衛生职业教育,2019(2):39-41.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