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助力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文化自信作用研究
2020-08-20朱圣杰王仙友李嘉欣
朱圣杰 王仙友 李嘉欣
[摘 要] 近几年,金华旅游产业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旅游产业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并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体现出文化的作用。文化内涵是旅游的内在灵魂,旅游行为是文化的外现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文旅融合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院校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职能外,还包括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结合金华悠久的婺文化历史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探索高校协同作用与地域文化特色旅游发展的关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婺文化;文旅产业;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24-02
金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从历史的角度讲,婺文化起源于原始时代,休闲旅游服务作为金华“五大千亿”产业之一,旅游开发应将重心放在“文化”两字上,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即将金华的婺文化和旅游相融合。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是我国新时期高校的五大基本职能,因此高校协同参与地方婺文化文旅产业发展正好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两大职能作用。
一、金华婺文化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们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势必产生精神需求,而旅游者通过支付金钱和时间在旅游活動上,其动机是文化享受,其行为本质是文化消费。
2019年金华第三产业增加值2581.06亿元,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达到56.6%,旅游收入1579.77亿元,增长16.9%,201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40亿人次,增长15.7%,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39亿人次,增长15.8%,国内旅游收入1543.01亿元,增长17.1%;接待入境旅游者88.93万人次,增长5.5%,旅游外汇收入5.32亿美元,增长6.2%。从数据来看,金华旅游呈现稳定增长,但旅游形式单一,其中基于婺文化的文旅产业规模较小,具体体现如下。
1.目前金华开发利用婺文化旅游资源的程度还不高,缺少在国内外具备知名度的旅游产品项目。金华拥有大自然独特的山水环境和几千年人类历史文化的底蕴,婺文化旅游资源尚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余地。
2.金华婺文化旅游业目前还处于原始效益阶段,在经济效益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景区、宾馆等基本消费,经济效益模式存在完善和拓展空间。多数景区的质量较低,体验活动单一,还停留在传统的参观游览上,不足以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并进行二次消费。
3.金华婺文化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不完善,整体效率较低,并缺乏专业型人才。
4.金华婺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较低,辐射半径较小,各个婺文化景区普遍存在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够的现象,缺乏良好的营销策略,对于远程市场的吸引力较弱,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并且缺少带动金华婺文化景点发展的龙头景区。
二、婺文化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高校作用发挥的难题
地方高校在婺文化助力金华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职能做得还不够,存在与社会功能分离的情况,高校与地方文旅产业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未引入地方特色文化
高等学校在旅游概论等课程中未注重对地域特色资源的总结,未引入当地特色的婺文化资源作为高校的旅游案例教学内容。在艺术产品设计专业建设中,未增加婺文化为主题的创作内容,未体现出婺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二)课堂未形成课程思政化
有些老师授课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未将婺文化的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存在老师还停留在课堂上讲述、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的现象,考前划重点,只讲题目,不谈精神,对学生思想层次上未起到引领升华作用。
(三)院系教师主观能动性不强
高等学校有着人力、物资等各方面的优势,然而现实中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和行业之间未紧密联系,参与创造以婺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作品积极性不高,未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难以开发优质特色课程,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导致教育教学改革存在一定困难,未形成产、学、研的突破口。
(四)学生缺乏兴趣,参与实践不足
学校未形成一定特色的婺文化氛围,一方面,学生实践渠道较少,无相关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对婺文化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相关婺文化兴趣不高,实践意识淡薄,缺乏对婺文化的认知和了解,难以领悟婺文化精髓,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及实践能力的欠缺。
(五)学生“留金”就业困境
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缺乏合适的岗位,造成一定的人才流失,一端是相关企业招不到适合岗位的人选,另一端是毕业生无法应聘到适合的岗位。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不对口,加剧了学生“留金”就业困境。
三、高校协同参与婺文化文旅产业发展途径
将高校的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功能结合起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程思政化下的文化自信
高校教学部门可以深化课堂教学,以“学”促“思”,将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婺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既可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思想感悟,又可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多次提到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婺文化是在金华历史传承与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区民族精神的产物,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逐步了解婺文化中所包含的地域文化、地域精神,可以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式,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文化自觉,了解和学习婺文化的过程,就是树立正确“三观”的过程,从而提升文化自信。
(二)党建文旅中的乡村振兴
高校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所长,积极参与地方党建文旅和乡村振兴建设,最大限度挖掘本地婺文化资源,结合地方历史、文化、民宿民风的差异,开发旅游资源,利用民众对本地婺文化的触动感、亲切感、认同感,刺激旅游消费,实现乡村振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通过校方、院系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乡镇机关的密切合作,引入能够服务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且适合学生能力并锻炼专业技能的设计规划项目,通过老师带学生的模式,加速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社会实践中的社团优势
高校团委利用社会实践,开展婺文化走访调研、婺文化进校园等实践活动,以“践”促“悟”。充分发挥社团优势,创建各类婺文化社团,包括语言、表演、社会礼仪和节庆活动、民族手工艺、传统节日等具有婺文化特色的社团。以社团为载体,以特色活动为平台,通过社团的活动、展示、体验等,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婺文化,深化其精神内涵,促进婺文化传承发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感悟。
(四)工学结合中的人才培养
提高人才战略意识,不断完善和加强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一套完备、长远的人才发展体系,把人才战略力量发挥到极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进程,针对目前婺文化景点讲解员严重不足、景区管理问题等现状,地方和院校可以做好统筹安排,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婺文化方面的講解员、景区管理人员,在教学中进行项目化设计,根据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实现工学结合,将课堂学习内容与金华市社会经济文化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体现其社会功能。
(五)职业规划中的就业、创业
在新生入学后,高校学工部门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个性为发展,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便于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减少就业的时间成本,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进入就业队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拓展学校就业基地,引入多家稳定的企业,紧密联系,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以及企业的不同岗位,长期制定相应的计划。加强政校企多方合作,使校方和学生及企业实现多方共赢,为专业人才“留金”就业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高校要充分利用其特有的资源,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重要职能作用,协同参与文旅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做出贡献,打造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学校特色。
参考文献:
[1]苗培熙,孙浩瑜,顾意刚.徐州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0(5):228-229.
[2]金娜.关于完善金华旅游产业链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32-36.
[3]马才飞.地域文化资源与高校旅游文创课程建设:以甘肃省为例[J].中国包装,2019,39(7):76-78.
[4]顾江卉,吴小根.金华地域文化特色及其旅游开发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3-86.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