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了是社会负担吗
2020-08-20刘远举
刘远举
广西都安大山深处,一对90后夫妻,生了9个孩子,还怀着一个孩子。这事传开后,引发了网友激烈争论。从根本上看,这是一场生育观念之争。优生优育当然重要,国家并不提倡像这对夫妻一样生育十个孩子,毕竟,物质条件、家庭教育水平,都会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多而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生孩子就是错的。
中国人的生育观,存在两个维度上的误区。第一个维度是地域上的,或者说是身份上的。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有同学说,在农村,谁家的孩子多,谁家就更富裕。因为人多,干活的劳动力多,出去打工的也多。这就是城乡不同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生育观念的差异。
对大山里的这对夫妻而言,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劳动力,20年后,这些孩子到城市打工,哪怕一个月只有3000元,拿十分之一回报父母,他们就有2700元的收入。对子女来说,兄弟姐妹多了,总有能读书的,能进入更高阶层,整个家庭往上发展的可能性就更大。所谓十只筷子更难折断的道理,在任何阶层都成立。
中国人生育观误区的第二个维度是时间上的,简单地说,过去旧的生育观念,不再适应新情况了。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力低下,人要吃饭,要工作,但经济发展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物质供给和工作岗位,所以会觉得人多了。那么,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少生孩子,少吃粮,少占工作岗位。上升到观念层面,就是把生孩子视为对集体、社会、国家的负担。
改革开放后,从联产责任承包制开始,人就不是负担了。待到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人非但不是负担,反而成了红利。这个时候,人就变为财富的源泉,人越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在人口成为红利的同时,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当下中国人口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口过多,而是生育率低下。
2019年1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则学术报告,引发舆论热议。该报告设想了两种情况:如果在未来几十年,中国总和生育率有所回升,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并在2065年回落至1996年的人口规模。而如果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2065年人口减少到11.72亿,相当于1990年的规模。
有人会说,人口减少是好事。人口多少是不是好事先不论,关键在于,人口减少的速度。人口快速减少,会导致严重的老龄化,增加年轻人的赡养比,这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在很多地方,人口老龄化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
想要更多的新生儿,并非只是东北的期望,现在很多地方都在鼓励生育二胎,但奇怪的是,同时仍要处罚三胎。孩子生在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好的,排行老三、老四,就是对国家不利的,这个道理怎么说得通呢?一个家庭的前两个孩子是劳动力,国家要鼓励,那么第三、第四个孩子,长大了难道就不能当兵保卫祖国,不能送快递,不能成为科学家吗?
纠结于一个家庭生几个孩子,只是过去旧观念的惯性,这个观念对当今的中國人口政策毫无意义,还会阻碍解决人口结构问题。所以,这个观念该改变了。
温家宝曾经说过:“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一方面,这意味着中国要用经济制度,去激活每一个人的潜力,用国家实力去帮助每一个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国家的力量是无数公民的总和。从这个角度看,人口乃是国之整体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