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岸带空间适宜性分区管制初探

2020-08-20任焕蕊章飙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1期

任焕蕊 章飙

摘 要 通过对宁波市海岸带的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和空间分区,充分了解了海岸带的本底条件,借助于多因子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海岸带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分为三类即:生态、生产和生活。结合海岸带的自然空间形态与开发现状,明确了整条海岸带13个分区管制范围,并对各岸段提出具体的管制原则。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分区管制;海岸带

1研究对象

本文所研究的海岸带范围是指由海岸线(不包括岛屿岸线)向陆地延伸5km的区域,岸线长度1562公里,面积大约为2620平方公里,涉及67个乡镇(街道)。

2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1)评价体系构建。根据空间开发目标导向和指标作用机理,选择不同的指标组合方式,分别进行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类空间的适宜性评价分析。①自然生态,以生态重要性和灾害易损性出发,引导生态适宜,约束生产、生活适宜性。②资源环境,以环境容量、水土资源为出发点,引导生产、生活适宜性。③经济社会,以人口、交通、产业等要素为基准,约束生产、生活,引导生态发展[1]。

(2)生态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象山港西端、大目洋以及三门湾地区,这些地区基本上属于低山丘陵区,也是环境容量较小的区域。北仑、镇海、梅山等地区的现状开发水平较高,基本上为已建成区域,生态空间布局适宜性相对较低。

(3)生产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生产适宜性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仑、镇海,杭州湾新城以及石浦港地区生产适宜性也相对较高,这些地区开发程度较高,是宁波市主要产业区和重点开发岸段所在区域,象山港、大目洋和三门湾西部局部地区生产适宜性较低。

(4)生活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生活适宜性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穿山半岛、象山港及杭州湾南岸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现状开发程度较高,配套相对完善,且靠近山体,人居环境优良,镇海化工区、慈东滩涂区、大榭岛、梅山岛等地区是产业发展区或重要生态功能区,不适宜大规模人口集聚[2]。

3空间分区管制

3.1 重点开发空间

按照空间适宜性分区的分析结果以及滨海开发的具体要求,形成以“一城、三区、八组团”为主体的重点开发空间。

一城:滨海新城,建设成为集航运服务、研发教育、旅游休闲、临港产业和生态宜居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三区:杭州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镇海化工产业集聚区、三门湾临港产业储备区。八组团:裘村、莼湖、西店、强蛟-大佳何、西周、大目洋和石浦等。

3.2 重点保护空间

考虑到与“一城、三区、八组团”的开发空间的统筹协调,紧贴滨江新城、产业组团与各个城镇之间的接缝处布局带状生态带,降低产业开发对城镇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结合海岸带腹地内所现有的山体、湖泊,河流,绿地等生态资源,以生态绿楔的形式嵌入各个港区、工业园区、开发区和城区等地方。

3.3 分岸段空间开发引导

根据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和岸线功能分区,将海岸带划分为13个管制区域,分别提出开发引导和管制规则。

(1)杭州湾南岸:适度控制沿岸地区滩涂围填规模,合理安排围填次序;减少对自然湿地侵占;严格保护慈溪庵东湿地和沼泽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2)慈东及镇海北部:禁止开山采石,控制房地产开发规模;调整化工区的工业用地布局,适度控制工业用地向内陆地区的拓展规模,预留化工与后方之间生态隔离带的建设空间。

(3)镇海、北仑及大榭岛:鼓励镇海港区调整煤炭等污染货种码头,将污染货种接卸功能向沿海码头转移;充分利用宜港优良岸线,重点建设公用港口,限制新建货主码头,鼓励現有货主码头向社会开放,提高岸线利用效率和港口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3]。

(4)穿山半岛南岸及梅山岛:禁止开山采石,加强山地绿地规模,限制沿岸地区上马污染工业项目,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5)象山港北岸口门段:保护山地、植被和山中水库,严禁开山采石。

(6)象山湾北岸中段:保护沿岸山地及港内岛屿,禁止森林砍伐和砂石开采,保护稀有濒危植物和动物栖息地;加快推进滨海地区的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滨海新城的生活宜居水平。

(7)象山湾底部:限制红胜海塘、西店镇区和强蛟码头等地及附近新建重化、污染项目,鼓励污染企业搬迁或改造。

(8)象山港南岸中部:鼓励开展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强中部沿岸地区的环境设施建设。

(9)象山湾南岸口门段:保护珠山等山地植被,限制围海造地规模;鼓励利用无人岛屿的深水岸线,适度开展港口和工业生产。

(10)西沪港:保护周边山体及植被,禁止采伐森林,控制旅游及地产开发规模。

(11)大目洋:保护自然景观资源,禁止采伐植被、开岛填海;利用涂茨和大徐沿岸的滩涂围填空间,发挥与县城交通联系便捷的优势,集聚、高效发展环境压力较小的工业项目。

(12)三门湾:限制下洋涂、蛇蟠涂等地区围垦规模过度扩张,保护三门湾的自然海域;科学、有序推进下洋涂、蛇蟠涂等地的围垦造地工程,为未来三门湾地区的大规模开发提供空间保障;稳步推进湾内长街、力洋等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生产、生活配套功能,为将来三门湾地区产业和城市开发奠定基础。

(13)石浦港:控制石浦、鹤浦镇的城镇和工业开发强度,加强港口和临港工业污染治理;建议适度调减石浦港西部沿岸地区的工业用地,限制此区域的工业开发规模[4]。

4结束语

海岸线的空间适宜性评价能很好地表明宁波海岸线的现状发展情况,并通过三种分类将其更好地定位,以求更好地与未来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策略相契合,使宁波顺利向海洋强市靠拢。

参考文献

[1] 陈雯,段学军,陈江龙,等.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法[J].地理学报,2004

(z1):53-58.

[2] 杨俊宴,杨扬,陈雯.基于土地适宜性分区的空间发展研究——以泰州市为例[J].规划师,2008,11(24):66-70.

[3] 陈诚.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3,35(5):950-957.

[4] 孙伟,陈诚.海岸带的空间功能分区与管制方法——以宁波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32(10):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