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卫星,李书福追得上马斯克吗?
2020-08-20张洋
张洋
造车之外,李书福把吉利的未来放在天上。
时空道宇计划2020年发射卫星,而这条路已经被大洋彼岸的马斯克走通,SpaceX成功发射卫星后,最新的估值已经达到360亿美元。马斯克通过特斯拉和SpaceX编织了一个宏大的“未来出行”故事,助推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巨额融资,如今李书福准备讲中国版的“未来出行”故事,起点正是吉利科技集团。
李书福罕见启用他的儿子李星星担任吉利科技集团的监事,亦是除他以外唯一的一位股东,而李星星一直被认为是吉利的“准接班人”。把未来产业交给“准接班人”,李书福对飞车以及卫星的产业企图不言而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产业,资金、技术的投入跟汽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然而处于输血地位的吉利汽车来到艰难时刻,2019年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所下滑,这也给李书福的未来出行故事带来诸多不确定。
飞行汽车延迟交付
驾驶飞车在城市上空穿梭,往往只出现在科幻电影里面,李书福正试图把这项科幻变成现实。
当初凭着“汽车不过四个轮子和一个沙发”的蛮劲,他把吉利做成市值千亿元的汽车霸主。进军飞车领域时,李书福手握更多资本,不用蛮干了,2017年他斥资收购了技术相对成熟的Terrafugia。收购完成后,李书福颇为得意,“美国专家研究了十几年,因为缺少资金研究不下去了,吉利花了大量精力、金钱买下这家公司。”
Terrafugia是麻省理工学院(MIT)一个学生团队创立的,2006年卡尔·迪特里希(Carl Dietrich)带着这个项目参加美国明星创业大赛MIT$100K,获得亚军,以奖金为杠杆,卡尔·迪特里希正式成立了Terrafugia。2006年到2012年间,Terrafugia进行过六轮融资,总额超过800万美元。飞车产品尚未出世。Terrafugia在2011年底就声称已经收到100个订单,单车定价为27.8万元(约合200万人民币)。Terrafugia的第一款车型Transition,是一辆折叠翼的双座飞行器,2012年完成首次试飞,并通过FAA(联邦航空局)和FMV(联邦机动车署)的测试。这款车可以承载两个人,但后续资金不足,产品开发停滞,才被李书福发现并出资买下。
飞车售价过高,美国业内认为商用的前景可能更为理性,比如用来组建类似网约车的飞车车队,这个业务方向,跟李书福已经布局的曹操专车可以实现地一空联动,打造吉利“未来出行”的立体系统。
李书福对飞车的前景非常看好,在收购时说:“飞行汽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领域。我相信Terrafugia能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并且引领一个新行业的发展。”
李书福接手后,随即在国内成立浙江吉利太力飞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太力飞车”),负责该项目的本土研发和生产,宣称Transition会在2019年开始交付。
吉利资金进入,Terrafugia的CEO换成中国人,创始人卡尔·迪特里希退居首席技术官。2019年4月,CEO再度换人,卡尔·迪特里希随即从公司辞职。管理层动荡的时间里,Terrafugia没能在2019年交付Transition,官网上显示这辆车还处在预订中。
Terrafugia另一款车型TF-X,采用了插电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可以实现半自动驾驶功能,最大飞行距离为500英里,这辆车计划在2025年投放市场,目前官网尚没有任何预订信息。
吉利曾计划在武汉建设飞车生产基地,已经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但武汉基地建设没有进展,上海研发中心正在招聘试飞、工程师等工作人员。
在Terrafugia之外,吉利还领投了德国的一家飞车企业Volocopter,持股10%。李书福何时能让科幻电影变成现实,还需要资金和时间。
“烧钱”助推卫星升空
飞车项目尚未步入正轨,李书福又开始了另一项烧钱计划,学习汽车狂人马斯克,准备开启卫星事业。
2020年3月3日,吉利的卫星项目在浙江台州落户,这是李书福的家乡,也是他造出第一辆吉利车的地方,如今他要在这里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李书福的卫星项目,由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时空道宇”)主导,研发的是低轨卫星,目前已经通过各项鉴定试验和测试,公司计划在2020年内发射两颗卫星。
柒星通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经理史峰介绍,“低轨卫星,覆盖面小一些,但因为离地球近,信号传输的时延和速度都要比高轨卫星表现好,比较适合自动驾驶或者物联网这种对传输速度和时延要求较高的领域”。史峰的公司专业做卫星通信终端,是第一家获得卫星移动通信入网牌照的终端公司。史峰说,发射低轨卫星,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是火箭发射和卫星建造,火箭发射一次的成本在几千万到1亿元之间,技术壁垒比较高,而低轨卫星的难度则在于,既要保证功能的完整性,又要减轻自重和缩小体积。他提到,民营企业建造卫星,需要储备庞大的资金外,成熟的技术人才比较稀缺,而且供应链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为我国的卫星事业长期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商业卫星才刚刚起步。卫星发射及运营需要占用轨道和频率资源,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通过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申请,才能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国际通用的准则是,“先到先得”,但申请者需要符合相应资质。
马斯克的SpaceX已经发送了300颗低轨卫星,他计划累计发射1.2万颗卫星,打造一个覆盖全球的星链。美国另一家公司OneWeb也在执行“星座计划”,准备发射600颗卫星到低空轨道,并结合中、高轨卫星,实现覆盖全球的卫星通讯网络。据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medScientist)的统计,截至2019年9月,已经运行的卫星为2218颗,低轨有1468颗,高轨有562颗,其中商用卫星已经达到620颗。OneWeb披露的数据显示,一颗低轨卫星的造价在60万美元(约合420万人民币),而低轨卫星覆盖的面积较小,想要形成星链,需要投入巨额资金。SpaceX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格温·肖特韦尔曾表示,“建立星链网将花费约100亿美元或更多”。
史峰介绍,低轨卫星的损耗高,使用寿命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比高轨卫星要短,需要持续发射卫星才能保持星链的完整性。SpaceX首批发射的60颗卫星中,已经有3颗报废,变成了太空垃圾。这绝对是一个比任何行业都“烧钱”的事业。历史上,尝试建立低轨卫星网络的公司无一幸免,到最后都是以破产收官。
3月27日,烧完34亿美元,已经发了74颗卫星的OneWeb在美国申请破产,而距离它建立完整的星链还需要约75亿美元,但资本市场上已经无人敢投。狂人马斯克也不敢轻言胜利,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SpaceX现在最要紧的就是不破产”。
李书福造星之路道阻且长,难度比当初造吉利车还要难上千百倍,不过史峰说,“中国也确实需要有企业出来做,毕竟大家一起才能把蛋糕做大,至于谁能成功,要交给时间去判断”。
赚钱机器失速
李书福放手一搏,进军飞车和卫星这两个“烧钱”的领域,少不了吉利汽车作为后盾,为新业务“输血”。
自收购沃尔沃后,吉利汽车维持多年高速增长,成为自主品牌的龙头老大。3月30日,吉利汽车年报出炉,全年营收974亿元,同比下降9%;净利润81.9亿元,同比下降35%。野蛮增长的态势敌不过汽车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吉利不得不面临停滞甚至下滑的事实。年报出炉,吉利汽车股价应声下跌,截至4月2日,吉利发布年报后,股价下跌约5%,收盘价为10.88元。
面对最难熬的2019年,吉利通过降价优惠等手段完成136万辆的年度目标,而最初吉利制定的目标是151万辆。促销的直接影响是毛利率受损,2019年吉利汽车毛利率为17%,较去年下降约3个百分点。纵观近5年,吉利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在2019年出现下滑趋势的转折点。
市场行情不好,吉利汽车现金回款能力也在变差,在迅猛增长的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持续下降,从2015年的24.5%下滑到2019年的12.8%。汽车行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对资金占用的规模比较大,吉利汽车也在积极地维持现金流稳定。年报里特别提到,公司总现金水平(银行结余及现金+已抵押银行存款)为193亿元,同比增长23%,可以做到“兜里有粮,心中不慌”。吉利汽车的运营情况,比大多数车企在“车市寒冬”里的表现要好。然而变革年代,李书福的野心并不止于当下,他想要更大的想象空间,甚至想发射卫星。作为李书福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吉利汽车在面临李书福百亿美元的投资需求时,也显得无能为力。2019年吉利汽车扣非净利润为71亿元,即使全部拿去造卫星也只能造1600颗,而马斯克的目标可是发1.2万颗。
一边是李书福巨大的投资野心,另一边吉利汽车却面临越来越糟糕的市场环境,年报中直言“2020年可能成为吉利汽车历年来最艰难的一年”。
吉利汽车的艰难已经发生在最末端的4s店,3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吉利汽车4s店的经理吴桐(化名)说,“来看车的,一天只有两三波,一个星期卖不出去一辆车很正常”。吴桐透露,北京本地的几个员工2月10日就复工了,“基本有人预约去看,才去守一下,上個月的销量不到平常的一半”。店里复工的人也只有几个,湖北、河南的员工到现在还不能复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吉利汽车联合4s店进行过几场线上直播销售,吴桐说:“效果其实不怎么明显,最终还是得到店里看才行。”
4s店销售疲软直接反映到吉利汽车的销量上,2020年2月公司销量为2万辆,同比下滑75%。疫情肆虐全球,导致吉利汽车出口销量也下滑59%。
对吉利汽车来说,2020年注定是艰难的一年。而吉利汽车的艰难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李书福的未来出行想象空间。
头顶理想主义天空,脚踩现实主义大地,李书福在车市寒冬里仰望星空,是攀高跌重还是逆市新生,一切都要交给时间来验证。
(方伟荐自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