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的未来是泛在网
2020-08-20李想李世平
李想 李世平
从电话的语音通信、BP机的信息通信到多媒体视频通信的市场需求,从基于电话双绞线的ADSL非对称宽带数字用户线路到FTTH的光纤入户,再到无线移动宽带的强劲市场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呼唤“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的应用和服务。
什么是泛在网?
泛在网其实并不是什么新概念,随着通信便捷性、可视化、全方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特别是20世纪末“物联网”的出现,一种将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帮助人类实现“4A”化通信:即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都能顺畅地进行通信的网络成为市场的期待。“4A”化的通信能力不仅仅是泛在社会的基础,其发展焦点也转向锁定泛在网络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各种具体应用和服务体验。
中国很早就提出,具有泛在意义的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基本构想,并将其列入国家规划。
在信息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时,世界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对信息通信网络技术(ICT)特别是三网融合及其产业均在战略层面上给予高度的重视,推出了旨在通过ICT提高国力的电子兴国战略。
同时,“泛在网络”日益受到更多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重视。2007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息产业作为典型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同时也是未来新型产业的支撑产业,在面向未来的经济版图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具有泛在意义的“三网融合”成为当时大形势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实上,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也在以各种形式积极推动三网融合,其根本动力在于科技创新会带来经济增长的需求。
现代服务业呼唤新兴信息服务,打造新一代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之一,实现实时、可管、可控、可闻、可见、可扩展、可持续是新兴服务的基础业务功能,已经成为反映信息化程度的基础数据,也将成为全球衡量经济体发达水平的指标。这对那些对物理网具有强烈依赖,对提供服务有强烈需求的行业、企业和个人来说,泛在网又获得强势回归的机会。
如何应用泛在网?
泛在网既然最终还是用作为人服务的信息通信网络,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通信当然就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打破原有的三网各自都拥有的标志识别体系,以及与标志识别体系相关联的网络结构和技术基础。将任意两个归一到某个标志识别体系,除了技术上的难度外,机构和政策的鸿沟也是难于逾越的,这也是三网合一遗留的困境。
打破僵局的唯一办法是重建标志识别管理系统,如“泛在网编号管理系统”的发明专利技术。新建编号管理系统不需改造现有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基础网络,利用现有IP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亦能保留电信号码的广泛性和唯一性,排除互联網DNS标识的虚拟性,还能实现广电编号的统一性。
但要实现编号管理的重建也未必那么容易,编号管理系统与网络结构密不可分,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都是花费了数千亿元,甚至上万亿元人民币和很长的时间才建成的网络,轻言改造谈何容易。这也是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拥有者和从业者难于被撼动的主要原因。
但源于IP软交换技术上的“无交换中心通信系统”的发明专利技术,则让融合通信的“穿越”成为可能。在人类通信技术发明以来,通信就是一个信息接入和过程互控的机制。在当前智能手机的性能已远远超过当年万门程控交换机的处理能力时,一台用户智能手机的性能,用来处理任何一个电话通信呼出和呼入的过程控制完全绰绰有余。当每个智能手机都可独自处理电信通信的呼叫和过程控制后,独立的、专用的、大型的、大容量的交换机就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设备。
虽然基于“泛在网编号管理系统”和“无交换中心通信系统”来建立的泛在通信网络,作为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基本网络,无需硬件的开发和网络的建设,在已有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就可实现新基建要求的“信息基础设施”,通过适当的修改和更新当前成功应用在市面上的基础软件,如SIP软交换软件应用到泛在通信网络,就可实现新基建要求的“创新基础设施”,而利用泛在通信网络的融合通信能力,就可实现新基建要求的“融合基础设施”。
但仅有泛在融合通信的服务,对物联网有强烈需求的人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要实现泛在网对物联网的集成、统一和融合,首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通信网与物联网全程全网的互联互通,全程全网的标识互通。在泛在网编号管理系统中,利用足够长的编号把物联网中不同的实体网和虚拟网网络、通信的节点、终端的设备、设备的端口和端口连接的传感器和控制器统统标识出来并不难,难的是对物联网的管控。
基于泛在网编号管理系统的“物联网网络操作系统”发明专利技术,作为创新性的基础设施,可对多设备、多环境、大范围、大空间建立一个最小的可编程物联网网络,通过与通信协议无关的透传模式,将大量碎片化的物联网产品,作为兼容设备接入到泛在物联网中,进行网络级别的联合检测和联合控制,把有限的低智能物联网设备改造成大量虚拟的高智能设备,提供更多高智能的服务。
如何构建泛在网?
在基于IP的融合通信基本实现后,世界进入到物联网时代,如何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构建泛在网,成为信息网络发展道路上不得不跨过的一道坎。
2017年中国发布了物品编码Ecode,并将其作为物联网的国家标准。其用意是给物联网最终端的对象编号,让所有对象能够在庞大的物联网网络中,有独一无二的专属身份证字号。同年工信部也积极跟进,修订《电信网编号计划》,在新版计划中增加了物联网网号。
尽管在泛在网编号中,也具备物联网设备对象和物联网网号的标识,但在实际应用中,没有相应的处理,必然将重陷物联网对象号数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标识号码,让人无法记忆和区别大量号码标识的物联网设备,更无法区别和掌控更大数量的物联网设备的功能。
泛在网编号管理系统采用“业务号”的编号模式,把泛在通信网和泛在物联网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有了业务号,只需开发最多6种标配设备就可组成最小可编程的核心物联网络。有了业务号,人们能够通过任何的通信手段,以执行基础业务来更准确地检测和更容易地控制。
而基于核心专利发明技术开发的“泛在网智慧服务系统”必将开启数字经济的巨大蓝海市场。更为重要的是,泛在网智慧服务系统不但在为兼容设备提供更多智能服务和智慧服务功能,提高兼容设备的可用性,更可为兼容设备的创新创业、增加品种、加大用途、扩大市场、推动经济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其实,泛在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各种业务需求,在对新的业务模式形成有效支撑的情况下,有效整合各类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网络覆盖,显著降低资源消耗,实现真正快速、便捷、绿色健康的泛在信息服务,提高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
随着泛在网的建成,信息网络的区隔将被打破,丰富的内容和充分的竞争将使广大用户受益,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和个人信息化与社会治理和管理的水平也将随之不断提高,最终使中国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随着泛在网的建成,有史以来人找服务的被动服务模式,将被通过感知需求来提供服务的主动服务模式所颠覆,人们的需求将获得极大的释放,需求的服务将获得极大的满足。
作为战略性“新基建”信息产业的突破口,泛在网将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面对社会治理的巨大压力,面向信息网络需求变革的巨大推动力,不管你相不相信,不管你情不情愿,也不管你跟不跟进:信息网络的未来是“泛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