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一本书去旅行

2020-08-20王立坤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0年8期
关键词:王霞郑板桥诗意

王立坤

阅读是一种“身居斗室,神行千里”的独特体验。南京作家王霞的《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记忆》,以饱蘸深情的笔墨,书写了她独特的旅行体验,让人不觉随其纸上神游,感受笔下情思,并且反观自身,对家庭教育有所思考。

在《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記忆》中,教师出身的王霞用文字和真情,给读者以诗意的阅读体验,更给人以教育的启示,刷新了我对游记随笔的认识。确实,“一个人,需要各种形式的行走,但所有人的所有行走,都应该经过心灵。”亲子旅游,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良好契机,它可以让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更和谐,可以让孩子强体魄、开眼界、长见识,所谓见过世面的孩子一般不会差。

我们总是希望和孩子有共同话题,却不肯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我们总是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家园。读王霞的文字我总在想:如果我们与孩子一起做攻略,一起去体验那些自然风物、文化古迹,可想而知,心情是愉悦的,收获是满满的。在这样的契机下,亲子间的话题会不会更多,距离会不会更近?

书中有一篇题为《古风古韵“贵白蒲”》的文章,作者提到了“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寓居白蒲期间,沿着青石板小街,信步到一户人家叙叙家常。两人一谈竟是本家,主人遂留郑板桥吃饭。虽然饭食简单,却富有雅趣,郑板桥临别时欣然写下一副对联,以示谢意。故事虽短,人情味却很深厚。

父母与孩子共读这本书,就可以从郑板桥的故事入手,上网查找更多的资料,一起探寻郑板桥的精神世界,欣赏郑板桥的清廉如水,懂得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体会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然后带着故事去旅游,想着书中的故事,看着实地的景致,阅读和行走就结合在了一起,就不是简单的“到此一游”了。

到家之后,还可以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与感受,如果愿意,就让他拿笔写下来。这个过程,就是完整的“读写行”的过程。

父母总担心孩子不会写作文,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其实,这样的“读写行”,才真正能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启发思路。这是诗意的旅行,更是高级的教育。

更为重要的是,在旅行的过程中,那些自然的、文化的景点,会在孩子的心灵烙下印记,潜移默化地丰富孩子的家国情怀,提升孩子的思想格局和精神富足感。这样的潜移默化,是一种诗意培养,也是一种精神唤醒。

在《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记忆》中,作者不仅仅是单纯地观花望景,而是在旅游之余,细致地挖掘潜藏在风景背后、埋藏在历史中的那些人物、掌故和风情。这是一种行走的阅读,这样读书就具有了的厚重感、历史感;加之作者学养深厚,又使得文本富于文学性、可读性。

随着作者的笔触,江苏如皋、湖北秭归、山东龙口等地名纷呈,郑板桥、王昭君、徐福等人物登场……读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人生的韵味、细腻的情思,由此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至此,书中的景点与人物,便不再是孤立沉寂的,而是满载着作者情感和体悟的。

行文讲究气韵。在《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记忆》的七辑中,读者可以感受作者情感张力的变化:前五辑,作者的情感是浓烈中带着节制的,与景物和历史人物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到了第六辑,作者的情感达到顶峰:乡愁依依,浓情似酒,笔墨敞开了写,感情敞开了抒,痛快淋漓,亲情、故乡、亲人,血脉相连,难以割舍,读者为之动容、感同身受。到了第七辑,作者的情感复又回归平和细腻。在这一辑里,作者用娓娓道来的叙述,向读者分享读书心得。

读懂情感变化再回头读这本书,又会有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文字依旧充满诗意和唤醒。

读这本《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记忆》,可以感受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可以感受作者书写的诚意和用心,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究,值得一读再读,值得收藏品味。

编辑 东篱

猜你喜欢

王霞郑板桥诗意
诗意地栖居
教会孩子做选择题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