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道理,藏在生活小事里
2020-08-20李凤遐
李凤遐
我当了三十多年的母亲,现在升级当奶奶了,越来越体会到当母亲的幸福,更享受当奶奶的快乐。看着小小的孙女,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脑海里常常浮现儿子小时候的模样,难忘陪伴儿子的美好记忆。
昨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向我咨询:“孩子三岁了,不懂事,我每天都很焦躁,该怎么办呢?”
我回复:
第一,感受和理解幼儿情感,给他最好的陪伴。
第二,坚定而温柔的管教,给他最好的教养。
第三,坚持读书示范,培养他的阅读习惯。
这位母亲希望我能举例讲讲育儿心得,我便将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故事做了如下整理,希望能给这位母亲一丝启发。
共情
儿子三岁时,我带着他去公园玩。玩着玩着,儿子开心极了,后来他倒在草地上打滚,从这一头滚到那一头,玩得不亦乐乎。我没有制止儿子,此时公园游客稀少,儿子的行为并没有影响其他人。过了一会儿,迎面走来两个游人,见儿子在地上打滚不禁捂着嘴笑。儿子似乎意识到什么,说:“妈妈,我滚得好不好?”我说:“很好,那可以起来了吗?”儿子说:“我滚得这么好,妈妈能和我一起滚一下吗?”
我立刻趴在地上,和儿子一起滚了一圈。儿子很高兴地把小手臂挂住我的脖子,说:“妈妈,你也滚得很好,我们走吧。”
为什么我由着儿子“胡来”,甚至和他一起“胡来”呢?幼儿时期是孩子构建自信的最佳时机,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共情。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媽妈对于他的理解,也能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这就是母亲的最佳陪伴。
管教
儿子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去饭店吃饭,他拿着玩具坐在椅子上,一直抖脚。我说:“吃饭的时候不能玩玩具,不能抖脚。”儿子不高兴了,依旧不好好吃饭。我再次提醒,儿子翻着白眼说:“我就想边玩玩具边吃饭,我就是抖脚停不下来。”我立即推开盘子,请服务员过来结账,同时严肃地对儿子说:“不吃了,你什么时候不玩玩具不抖脚,我们再吃。”儿子脸涨得通红,立马冲了出去。我拉住他说:“妈妈不是故意刁难你,而是你应该明白吃饭要有吃饭的规矩,要遵守吃饭的礼仪。”
儿子不说话,我接着说:“我也不吃饭了,直到你改正了,我们再一起吃。”儿子哭了,我仍然没有妥协,直到他认错为止。后来,儿子再也没有类似的坏习惯。
孩子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要及时纠正管教,并且态度坚决,立场坚定。因为本领和知识可以慢慢学,但教养是需要从小建立的。当然,父母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坚定而温柔”的,千万不得恐吓甚至体罚孩子。
示范
孩子四岁起,我每天都会给他读童话故事和诗词,每个周末我们也会一起去书店选书、看书。我还在家中设置一个图书角,放上孩子喜欢的各种图书。
每天吃完晚饭,我问:“宝贝,吃完晚饭干什么?”儿子稚声稚气地说:“读古诗,读故事。”“好的,我们一起读吧!”如果儿子说:“我想玩。”我会说:“好的,你玩吧,爸爸妈妈要读书了。”我和先生坐在圆桌旁,开始阅读。儿子玩一会儿之后,也会加入到阅读的行列,拿起书本坐在小板凳上,安安静静地阅读。
时间长了,每天晚上吃完饭,我们温馨的小家就会上演这样的一幕:三张书桌,三盏台灯,三口人在灯下静静地读书。
我们常说言传身教,但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传。说教,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父母的亲身引领,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我认为,有效的家教方法都是大道至简,那就是:用心陪伴、严格教育、示范引领。这些道理,都藏在家庭生活的小事里。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