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牛秘书
2020-08-20江州
江州
李白有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称赞“建安七子”的诗词文章一个比一个好,风骨苍劲,气韵饱满。不过,论在世道上混,“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当数王粲(177-217),他可是三国最牛秘书。
王粲十四五岁时曾去拜访朝廷重臣蔡邕。蔡邕府中高朋满座,大多是来求他签名的、请他喝酒的、邀他前去授课的……名流荟萃一堂,好不热闹。
听说王粲前来拜访,蔡邕撇下众人,赶紧“倒屣相迎”。王粲被迎进来后,大家大为失望:一个小孩子,五短身材,还奇丑无比,蔡邕是不是搞错了?蔡邕看透了大家的心思,说:你们不认识他,他是王司空的孙子,天下奇才啊,老夫自愧不如,我打算把家中所有的藏书都送给他呢!
蔡邕何以对王粲有这么高的礼遇呢?因为王粲的确早慧。他做算术基本是秒算,神一般的解题速度;他写文章,文不加点,一揮而就。他和一个朋友偶遇一块石碑,看了一眼碑文,转过身,竟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王粲还曾观看别人下棋,有人不小心弄乱了棋盘,王粲花了不到一分钟便将棋盘摆好如初,一子不差。这就是传说中的过目不忘!
但是,蔡邕器重王粲,更重要的是因为王粲显赫的出身。和“建安七子”中的其他人不同,王粲年龄虽小,可根子厚:他的曾祖父当过太尉,祖父当过司空,父亲混得差点儿,也当过大将军长史,他们家是“四世二公”,只比袁绍家差一公而已。
有得天独厚的出身、钟灵毓秀的天赋,王粲自然很好找工作。刚满15岁,他便收到朝廷的邀请,诚聘他去做官。然而,当时的长安乱糟糟的,王粲审时度势,觉得此地不宜久留,就南下荆州投靠同乡、荆州牧刘表了。可惜,刘表仪表堂堂,风流倜傥,看不惯长得丑的人,因此不喜欢王粲,只是看在同乡的分上,把王粲留在身边当秘书。
公元198年,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叛乱,刘表要举兵讨伐。起兵前,刘表把王粲叫来,让他写一份动员令。王粲倚马而作《三辅论》:“尔等不肖之辈胆敢叛乱,看我代表朝廷前去消灭你!”文章慷慨激昂,充分显示了刘表出兵的正义性,刘表很满意。
公元202年,官渡之战后期,袁绍死了,他的两个儿子阋墙于内。刘表看着不忍,命王粲写了两份劝和信。王粲写得声情并茂,结果,袁绍的儿子们却只看文采,不看道理,拿良言当作耳旁风,最终被曹操各个击破。
工作没有达到最终效果,王粲不太开心。更让他不开心的是刘表不器重他。
为了排解愁绪,这天,王粲登高望远,闻名千古的《登楼赋》随即喷薄而出:“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这篇赋写得凄美而伤感,让毛泽东都爱不释手,在82岁高龄时还让秘书朗诵给他听。
在刘表那里郁郁寡欢16年后,王粲终于迎来了他事业的春天。公元208年,刘表病死,次子刘琮继任其官爵。曹操大军南下荆州,王粲是主和派之一,力劝刘琮归降曹操。刘琮投降后,爱才如命的曹操马上任命王粲为丞相掾——一个有身份的高级秘书,又封他为关内侯。
在曹操身边,王粲如鱼得水。一次,曹操在汉水边摆庆功宴,王粲慷慨陈词,向曹操敬酒说:“袁绍不爱才,结果死掉了;刘表不爱才,结果死掉了;丞相您爱才如命,每平定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抢夺人才,所以四海英才望风归附。天下归心、文武并用,啊!这是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才有的气魄啊!”这样华美的辞藻,曹操听后怎能不满意?
公元213年,曹操称魏王,后来的魏国从这一刻起就正式打下了基础。王粲被任命为侍中,整天围绕在曹操身边。作为封建时代最高级别的秘书,王粲成了一部活辞典,曹操有什么疑难问题,王粲对答如流,问一答十;需要写什么文书,他下笔如神,从无滞碍。
尽管他受宠的程度超过了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王粲还是觉得不过瘾:曹操白天和他在一起处理完工作,晚上就不需要他了,而是找别人说话。王粲很好奇,就问一个同事:“大王晚上都和那人干什么了?为什么不让我也参加?”同事回答:“你是大王的工作秘书,白天侍候大王就可以了,晚上你也想包揽吗?再说,你长得那么丑,留你在身边,大王晚上还怎么睡觉啊!”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谁料想,颜值也成了心病,仕途上的好日子刚过了4年,王粲就郁闷死了。
不过,因为他晚年在曹操身边如鱼得水、红得发紫,和曹操的儿子们玩得也都很好,丧事倒办得很风光,曹植亲自为他写了诔文(悼词),曹丕因为王粲平生最喜欢听驴叫,还建议大家齐声学驴叫,为王粲送行。于是,曹丕带头,大家驴鸣一片。能享受到这种别开生面的送葬方式,王粲也真可谓千年以来独一份,不愧是三国最牛秘书。
摘自《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