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让群众满意
——六盘水高新区凝心聚力战贫困
2020-08-20谌晗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谌晗
整齐美观的楼房,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郁郁葱葱的绿地……车行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干道旁的一道靓丽风景入目,这里是六盘水高新区鱼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老辈人都没住过楼房,到我们这代不仅住进了新楼房,孩子还在城里上学。”入住近两年,搬迁群众冉凤琴依然难掩喜悦之情。
2018年9月,受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冉凤琴一家搬到鱼塘社区,房子是装修好的,三室一厅,楼下有生活超市、医务室、幼儿园、农贸市场,“有了家,心就安定”。
“到这后,政府还给我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1000元收入,孩子就在家门口上学,挣钱顾家两不误。”冉凤琴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冉凤琴道出的是个人生活之变。聚焦六盘水高新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以群众满意为度量尺,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亮真招、动真情,精彩作答。
以就业为例,今年以来,高新区4个安置点共开展就业培训9场次,举办招聘会5场,推荐和帮助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提供公共服务岗位解决就业450余人、公益性岗位42人。
疫情期间,保证收入,才能让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这番足见情与智的靶向施策,并非新区第一次迈步,在花开满径的脱贫之路上,这样的尝试有迹可循。
通过“三变”改革,利益联结建档立卡贫困户360户1113人;新建、改扩建3所学校;2020年贫困人口参合(保)率100%;建成水池7个,泵站1座……
位于六盘水高新区的鱼塘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王瑞刚 摄)
数据背后看成绩,“3+1”短板加速补齐,“两不愁、三保障”有序有力,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2014年以来,六盘水高新区共脱贫357户1105人,未脱贫的仅剩3户8人。
每一项成绩的取得,背后都有一整套精准细密的政策、一连串创新务实的举措、一大批不畏辛劳真抓实干的干部。
——建立决战攻坚体系。成立区指挥部、街道决战团、村决战队,形成三级脱贫攻坚作战体系,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既“挂帅”又“出征”。成立作风纪律专班严明纪律、严格督导、严厉问责,保障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
——“六个一线”下沉攻坚力量。干部职工主动投身在一线,积极战斗在一线,担当作为在一线,挥洒汗水在一线,攻城拔寨在一线,建功立业在一线。高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落实干部职工帮扶责任制,区级选派103名干部下沉到村、到户。
——“一项一专班”专项推进。组建10个区级专班,一个专班抓一项工作,街道办事处结合实际成立相应专班,住房专班、饮水安全专班分别由街道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干。
——“六层责任链”压实作战职责。建立区、街道、村各级干部责任压实机制,细化任务,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位。工管委主要领导切实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谋划、安排、调度、督促、问效。
决战贫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六盘水高新区正凝心聚力下足“绣花功夫”,绘就振奋人心的脱贫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