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里娃的摇滚乐队

2020-08-20尚宇杰

当代贵州 2020年29期
关键词:吉他贵州音乐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尚宇杰

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致力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让贵州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不断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海嘎小学的“复苏”,就是贵州山区教育发展的有力佐证。

“万花筒点缀你炫目的瞳孔,湛蓝天空会因为你而出现彩虹,五彩斑斓的世界,流连的已太久,只有我才懂得你珍贵……”一首具有摇滚风格的《为你唱首歌》,响彻在“贵州屋脊”——韭菜坪的山腰处。

6月18日,由一群身着校服、皮肤黝黑的山里娃组成的摇滚乐队走红网络,他们来自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小学——一个坐落在海拔2900余米、被人们称之为“贵州屋脊”郁郁葱葱山林间的村小。

这是一所普通的学校,12名老师,108名学生。每个年级一个班,这是贵州大多乡村小学的“标配”。

这又是一所特别的学校,学校里随处可闻悠扬的歌声,吉他、贝斯、架子鼓等乐器也很齐备,仿佛置身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画面一般。

大山深处的“音乐梦”

2014年,来到海嘎小学的年轻教师顾亚的寝室里总是放着一把吉他,因为热爱音乐,闲暇之余,他总会弹上一曲。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就是自己这个无意的举动,改变了海嘎小学的这群孩子。

“当时才弹了一小段,就发现寝室门口挤满了学生,他们眼中的那份好奇与渴望,我至今记忆深刻。”顾亚告诉记者,弹吉他时,有孩子从门缝里看他们,后来窗户上也排满了一个个小脑袋。

“带着一群从来不知乐器为何物的孩子‘玩音乐’。”这个想法让顾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被嘲笑了好久,但是大家还是支持了他。

顾亚把孩子们弹吉他的画面发到朋友圈,音乐圈的好友帮助联系了公益组织,学校获得一些捐赠来的乐器。2017年9月,第一批乐器捐赠到了海嘎小学,后面又陆陆续续送了两三次。

2018年,遵义市正安县的一个吉他生产企业说愿意捐助一些乐器给孩子们。海嘎小学校长郑龙很开心,“一开始说给学校捐100把吉他,我都不敢相信!后来送到学校才发现,除了吉他,还有尤克里里、贝斯,总共有200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郑龙难掩兴奋。

就这样,这所“云上学校”的“音乐课”开始了。海嘎小学里传出的不再只有琅琅的读书声,还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声。

音乐,让孩子们越发自信。

6月18日,由海嘎小学六年级学生组成的“未知少年”乐队翻唱痛仰乐队歌曲的视频在微博流传,痛仰乐队官方账号转发后说:“希望有机会也能为你们唱首歌。”

孩子们的变化让顾亚觉得很自豪:“这不就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吗?音乐让孩子们变得自信快乐了。”

水果蔬菜富含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质等营养成分,在人类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人们的青睐。然而,果蔬自采后起即面临水分流失、呼吸作用增强、营养物质消耗和抗病能力下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果蔬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在果蔬生产地与消费地的流通销售过程中,果蔬采后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在发达国家每年由于采后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25%,在贮藏和运输技术不够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损失则更加严重[1]。因此,如何控制采后病害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只为一句承诺

2002年,郑龙来到了海嘎小学。

一栋老旧平房,共6个房间,学校没有围墙,旁边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草屋。由于学校不通水,每次都要徒步10多分钟去对面山后背水来用。“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当时的条件确实让我心里凉了半截。”郑龙回忆道。

更让人心酸的是,当时的海嘎小学只有一到四年级,学生也只有10多人。生源问题成为学校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一大难题。

海嘎村海拔高,村民散居在山里,主要依靠种植和养羊为生,少部分人下山打工。学校条件很差,山路高远,当时每个月160多元的工资根本留不住老师。恶性循环之下,学生也大多下山,到别的村镇求学。

于是,郑龙和同事到海嘎的每家每户走访,苦口婆心地招生、劝学。尽管许多家长有意让孩子就近上学,却又担心老师在海嘎待不长久。

“我保证不离开,好好教这些娃娃。”这句话,郑龙不知重复了几十遍。靠着一句滚烫的承诺,郑龙赢得了海嘎人的信任,不少家长开始尝试把孩子送来海嘎小学读书,学生人数慢慢增加。

1. 山里娃,组乐队。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尚宇杰 摄)

3. 云雾环绕的海嘎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尚宇杰 摄)

2003年,海嘎小学只剩下郑龙一位老师。他既是“校长”,又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还是管孩子们在校生活的生活老师。郑龙深知这样下去,学校的教育会很难发展。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于是,顾亚、胡静等7名老师相继加入海嘎小学,一共9个人的教师队伍组建起来了。

“贵州屋脊”下的坚守

海嘎的生活是清苦的,物资匮乏,环境闭塞。学校的工作是单调的,除了日复一日的教学之外,不远处巍峨的贵州屋脊韭菜坪就是老师们闲暇之余最爱眺望的地方。

一步一个脚印,海嘎小学的老师们一直在坚持着。经过郑龙以及其他老师的努力,2016年新学期开学时,海嘎小学的学生由十几个增加到了70多个。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海嘎小学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小”,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别的学校能开设的课程,海嘎小学一门都不少。

2019年,都香高速公路中最重要的一段——六威高速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海嘎与市区的距离,从海嘎小学到市区仅仅需要一个小时,老师们更安心了,少了后顾之忧。

2019年夏天,海嘎小学迎来建校20多年来的第一批六年级毕业生。在海嘎小学坚守了18年的郑龙,终于体会到当教师的心愿是多么简单——让村里的每一个孩子不辍学,顺利毕业!

“韭菜山下富村庄,一直以来党在帮;村民致富奔小康,农家乐里饭菜香;茅草土屋变洋房,种植养殖蒸蒸日上;泥土小路变宽敞,海嘎湖里鱼儿荡……”2019年年底,一首由顾亚等三位老师自编自创的《海嘎之歌》,唱进了海嘎村乡亲们的心里。

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致力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让贵州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不断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海嘎小学的“复苏”,就是贵州山区教育发展的有力佐证。

⊙记者手记:

贵州大山里的孩子,面对陌生人,眼神往往会有些恐慌,羞于打交道。

在海嘎小学,记者见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孩子碰到陌生人,都会礼貌地举起右手敬礼,鞠躬道一句:“老师好”;当着素未谋面的人,孩子们会潇洒地拿起乐器,表演一曲;孩子们还会主动拉起你的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这些农村孩子的举动背后,是发自心底的自信,而这份自信,缘于音乐拨动了心弦,打开了他们心灵的窗户。Ⅶ

猜你喜欢

吉他贵州音乐
我的吉他之路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自己做吉他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音乐
自己做吉他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