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的理论探究

2020-08-19卢梦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9期
关键词:学分证书职业院校

卢梦楠

[摘           要]  以“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为探讨核心,从内涵阐释、面临挑战和解决策略三个维度展开,主要侧重于什么是“1+X证书”制度、制度推行即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如何促进制度落实等现实问题。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理论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9-0170-02

一、研究背景

(一)职业教育内部人才培养生态的革新

随着近几年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双师型”师资队伍日渐壮大,人才培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原有的双证制已经无法满足就业市场中的岗位技术技能复合型的需求。“1+X证书”制度的实施鼓励学生在取得学位证书的前提下,获得各种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偏好自由选择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自由选择证书考取的难度等级,很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实现共性与个性并蓄的效果。

(二)就业岗位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我国原有的职业院校生源大多是高考考生或是中职毕业生。但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的优化,越来越多的职业需求者选择进入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这一类生源具有更加强烈的批判性思维和个人中心行为意识,他们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教学方式与教学空间的关注更加理性。面对这类具有发展性意愿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思维,在课程与教学方面更加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学习者的真实诉求。

二、“1+X证书”制度的内涵阐释

(一)“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内在需要

“1+X证书”制度将外部评价引入职业教育系统中来,打破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程度不高的困境。由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制定出证书所用教材和证书评定标准,并针对这些进行证书的培训,并由外部企业人员作为考官,直接判定考生的符合程度。1+X证书制度不仅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能力凭证,而且通过评价模式的改革倒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二)“1+X证书”制度是“双证书”制度新时代变革的产物

我国职业教育之前一直采用的是双证书制度,也就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相结合。双证书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过积极的影响,但随着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职业资格证书一方面过分强调岗位能力的需求,没有将知识与技能结合考察,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的统合性与情境性,不利于初入职场的学生进行岗位的深造;另一方面对于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岗位的迁移能力没有良好的考核和培养,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考取到职业资格证书之后,不具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困顿,迷茫于自身的未来发展,不利于学生树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理念。

(三)职业教育发挥培训功能迫切需要“1+X证书”制度助力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教育和职业两个领域,不仅要发挥学校的学历教育功能,而且要发挥社会的职业培训功能,为学习型社会构建和终身教育服务。

职业教育在发挥培训功能的同时,培训主体也得到了丰富。培训对象不仅仅可以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可以是社会的人员。这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职业院校也为各个领域职员的职后培训提供了学习的场所,有利于在岗人员不断地更新自己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岗位上取得渐进式的进步。

三、“1+X证书”制度面临的挑战

(一)政策依托:国家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还不健全

國家在“职教20条”中表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1+X证书”制度要以国家资历框架为抓手,建立纵向等级清晰的职业技能标准体系。“1+X证书”制度也是国家资历框架的实践与尝试,力图打破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界限,在学生掌握学历证书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获取职业或专业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技能与等级证书也与学历证书相互融合,通过学分银行进行学分互换,在制度上更加灵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复合性。“1+X证书”制度还以学分银行作为载体,实现书证融通,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资源的充分流动。学生获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换算为相应的学分,免修部分课程,以减少资源的重复浪费,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学习时间,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整合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由此可知,“1+X证书”制度是与国家学分银行和国家资历框架相配套的系统。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建设国家资历框架,许多学校并没有覆盖学分银行的理念和系统,这都对“1+X证书”制度的推行产生一定的阻碍。

(二)等级制定:企业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X”证书的颁发主体是培训评价组织,培训评价组织是由教育系统之外的行业企业代表作为证书颁发和认可的承担者。长期以来,我国校企合作的企业参与度并不高,这次培训评价组织的参与企业公司也大多都是教育型企业,在行业中的公信力度并不强,直接影响证书的社会认可度。

(三)标准评价:综合能力的呈现及评价难度大

麦克利兰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冰山模型理论,这个模型意在解释每个人素质体系的外显部分和内隐部分。一般较为容易被检测到的是冰山以上的外显部分,反映到求职者的素质上就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水平,但是内隐部分是非常难以测量和把控的。对于个体而言,自身的内隐能力认知也存在不全面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业者也会混沌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深造。

“1+X证书”制度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大多是技能考核,最大程度上还原工作场景,试图将考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利用现实的工作问题考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考核方式还有两个方面的难题:一方面技能考核是有固定题库的,学生可以通过增加技能训练的次数提高熟练程度,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工作场景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另一方面素质体系中还有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等内隐能力难以衡量。因此“1+X证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客观评价难度是非常大的。

四、推动“1+X证书”制度实施的策略方法

(一)以学分银行为抓手,构建学分互换的课程体系

“1+X证书”制度在实行过程中要以学分银行做抓手,实现学历证书与“X”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融通。要建立健全学分银行系统,实现学分作为学习成果的凭证,学分的认证、累计和互换是打破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关键所在。在“1+X证书”制度中,学分互换有两种途径分别对应的是职业院校在读学生和社会人员。第一种是以获得技能等级证书为目的的学分转换机制,主要针对在读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所考取的不同技能等级证书免修学校中相应的科目课程,一方面减少了资源的重复浪费,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技能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考证成就感,有利于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第二种是以获得学历证书为目的,主要针对的是社会上需要学历提升的人员。社会人员可以通过证书的考取免修部分专业课程,在完成相应学历要求和考核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从而达到学历提升的目的。这种学分互换的方式,打破了学校的围墙,培养对象多元化发展,也是拓宽职业教育人才成长渠道的有益尝试。

(二)秉承产教融合理念,践行二元主体的责任

行业企业是“1+X证书”制度中技能等级标准制定的参与者,也是证书质量的评定者,具有双重身份。因此作为等级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应当发挥其优势,不断输送行业技术动态和岗位技能需求等信息,保证证书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行业企业是职业院校技能人才流动的最终端,培训评价组织对于证书标准的制定离不开最真实的岗位需求信息。由于我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尚浅,因此引入行业中的领军代表和龙头企业作为标准参订的第三方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优秀的企业往往携带的是最新的产业技术信息和最迫切的岗位需求标准,有利于提升证书的培训质量。

除此之外,企业也要时刻贯彻产教融合的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提高证书的区分辨别度和企业准入机制,避免企业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产生“候鸟式信任问题”。

(三)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校企合建多元动态的考评体系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能只靠一套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来衡量,需要学校联合企业、培训评价组织或培训考核基地共建综合性、多维度的系统评价体系,并将这套评价体系架构在职业院校中。考评体系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点特性。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职业教育的评价主体大多是由师生评价为主,各课部评价和区教育局抽查为辅构成的。评价主体都属于教育系统内部人员,并未引入企业元素,对于人才培养的评价缺乏客观性。“1+X证书”制度实施后,通过对培训评价组织和培训考核基地的招募,反向促进了高职院校与各个行业企业的联系,加深了产教融合的程度,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此证书制度,将行业领先企业、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或者培训考核基地融入課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打破学校的围墙,形成学校内部与学校外部的综合评价体系,保证评价标准包含企业元素,提升客观性。

2.评价标准的动态化

传统的职业院校评价标准大多是以教育部发行的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衡量,但是课程标准所代表的是共性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相当于及格线。为了达到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保证毕业生稳定的就业渠道,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及格线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基准。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建立动态平衡的评价标准,将课程教学标准与企业最前沿的技术、工艺、规范、企业优秀文化以及职业岗位能力相结合,并对接“1+X证书”制度的技能要求,评价体系综合化、多角度地动态发展。

参考文献:

[1]社科学院.清华与复旦共同发布《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N].新清华,2016-11-18(4).

[2]朱文文.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分析与研究[J].今日财富,2020(3):192.

[3]赵坚,罗尧成.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初步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5-8.

[4]柳义筠.国家资历框架视域下1+X证书制度实施方案探析[J].计算机教育,2020(8):141-146.

[5]卢子洲,廖康平.合作博弈视角下1+X证书制度利益相关者的权责与协作[J].教育与职业,2020(15):21-27.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学分证书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少就是多
学分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