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初中语文读写辅导(三)

2020-08-19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0年22期
关键词:菊香栗子题目

(续上期)

五、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的问题。

(一)岁月把我雕刻成了你

淡淡淡蓝

①看到一则脆腌三杯小酱瓜的菜谱,趁周末有闲,去菜市场买来新鲜黄瓜,仔细地把黄瓜洗净,切头去尾,再分成三四小段。拿出厨房小秤,按照菜谱指导的米醋生抽盐糖的量调配了酱汁,尝了尝,觉得不够酸,又自作主张添几勺醋。把酱汁入锅嘟噜嘟噜煮沸,再把黄瓜浸入酱汁继续煮沸捞出,如是三次,是谓三杯小酱瓜。

②把拍好的照片发给妈妈看,还用语音絮絮叨叨和她聊了做法,还说下次等她来,我就可以当面露一手,做一次让她尝尝。

③放下手机,不禁挠头。是什么时候开始,我竟然不知不觉变得和她越来越像了呢?

④清明时,妈妈和我说,她要做青团子,找个天气好的日子约几个老伙伴一起去挑“青”,我大惊失色。做青团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去田野挑一种叫“青”的植物。满满一篮子的“青”挑回家后清理干净,再放在开水里氽烫过后,就变成了只有小碗口大的那么一团。妈妈动完手术才只有3个月,一个70多岁的老人要在大太阳下蹲着寻找野菜,这简直是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是闹着玩。

⑤我企图侧面瓦解妈妈的心思,轻描淡写劝她不要做,现在青团是一种网红美食,各种名堂花样百出的馅料应有尽有,想吃什么买几个尝尝就是了。妈妈不屑一顾,说网上买的哪有自己做的好吃,他们的“青”根本不是正宗的“青”,他们的馅就是瞎糊弄是过家家。软的不行,我就凶她,我说医生说过要你好好休息,你都白发苍苍一老太婆了,还到田间挑青,把身体累坏了怎么办?妈妈说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适当活动对身体有好处,我可是一个有知识的老太婆。

⑥你来我往几个回合我快要恼羞成怒,妈妈还不罢休,继续说:“我想想我还能再给你们做几年青团子吃呢?接下去的日子都是做一年少一年喽。”我心一凛,默然无语。

最终当然是我妥协。妈妈开开心心地去挑了“青”,做了100多个青团子。这百来个青团子又依次分到了我们兄妹仨,还有亲朋好友邻里邻居手中。考究的春笋咸肉菜馅,是真正的乡野味道,咬一口,唇齿之间的清香软糯,无与伦比。

⑦小长假回来待了几天的儿子,买了中午11点的高铁票返校。晚上临睡前和他商量,想让他吃了早午餐去坐车,问他想不想吃糯米烧卖?儿子说,是在门口早餐店买的吗?可以呀!我说当然不是,我自己做。儿子的态度和我对妈妈的态度一样,说何必那么费事,直接下楼吃了就走不是更好?

⑧我不置可否,当晚就开始准备食材,糯米要先浸泡一夜。起个大早,在厨房叮叮当当忙碌了一整个早上,蒸出了二十来个烧卖。做这些的时候,觉得自己条理清晰,井井有条不急不躁,真是奇妙。若是放在几年前,我是断然没有耐心去做这些烦琐复杂的厨事,光是看看步骤就觉得头大,现在却是心甘情愿地安然享受这个过程。山川湖海,囿于厨房和爱。想起庆山说的一句话,“命运不动声色地用他的雕刻刀塑造我”,最终把我塑造成了和妈妈一样的人。

⑨和妈妈一样的人,又有什么不好呢。她一心一意地爱着家人,喜欢用食物喂养我们的身体和情感;她经历过曲折动荡,被生活欺负过委屈过痛哭过,却早已经和生活和解;她曾经严厉而挑剔地要求我们,现在却只有平静和温柔的抚慰;她用近乎一生的时间让我们领悟,热气腾腾的烟火生活才是最好的修行;她平静有乐趣,宽容豁达,懂得享受生活,也不再苛求他人;她越来越絮叨,也越来越单纯和快乐。

⑩岁月无声,我们都曾年轻,我们也终将老去,不再惧怕,有一天我会成为她。

(选自《情感读本》2019年10月号)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3.品味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妈妈不屑一顾,说网上买的哪有自己做的好吃,他们的“青”根本不是正宗的“青”,他们的馅就是瞎糊弄是过家家。

答:

(2)妈妈还不罢休,继续说:“我想想我还能再给你们做几年青团子吃呢?接下去的日子都是做一年少一年喽。”我心一凛,默然无语。

答:

4.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岁月把我雕刻成了你”?(5分)

答:

(二)清欢

丁立梅

{1}春天来的时候,大地在一夜间换了新装。绿,不尽地绿。

{2}河边的白茅们也绿了,“唰”地一下,探出尖尖的小脑袋来。

{3}我们去拔茅针,那是春天馈赠给孩子的零食。

{4}茅针其实是白茅的嫩芽,形似针状,剥开来,里面是又白又嫩的穰。丢进嘴里,水汪汪,甜滋滋的。

{5}那时我尚不知,这种好吃的天然的零嘴儿,是从远古的诗经年代,一路走过来的。“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春暖花开的时节,美丽的牧羊女,去见约会的小伙子,拿什么做礼物好呢?她踯躅半晌,最后聪明地,拔一把茅针带给他。

{6}小伙子当然心领神会,他心花怒放,收下茅针当珍宝。“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你这茅针有多好啊,实则因为,它是我心爱的姑娘所赠送的啊。

{7}真正是没有比这个更适合做礼物的了。民间爱恋,原是这等的朴素甜蜜,野生野長着,却自有着它的迷人芳香。

{8}后来,读宋时范成大的诗,看到他写的拔茅针,我乐了。无论沧海桑田如何轮转,这俗世的活法,却如出一辙,生生不息着。不妨读读他写的: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9}我们带上的却不是小筠笼,我们挎的是猪草篮子,很大个儿的。猪草篮子早就被搁到一边去了,我们拔呀拔呀拔茅针。肚子吃得溜圆了,吃得不想再吃了,还是拔。把全身上下的衣兜都装满了,还是拔,——可见得,人生来都是贪的。那满地的茅针,哪里就拔得完呢!拔回家去,多半也被扔了。我奶奶不许我们放着过夜,说吃了过夜的茅针会耳聋的。又说,茅针放在家里过夜,会引了蛇来。

{10}我偷偷试验过,把茅针藏在枕头底下,却没有耳聋,亦没有蛇来。我很高兴。原来,大人的话,也不能全信的。

{11}我们长凤仙花,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染指甲。

{12}凤仙花好长,种子掉哪里,哪里就能长出一大片,你追我赶地长,一心一意地长。

{13}我家屋角后,每年都有成片成片的凤仙花冒出来。也无须特地播种,乡下的花,少有特地播种的。风一吹,你家的花,跑到我家来了。我家的花,跑去你家了。也有鸟来帮忙,把花种子衔得到处扔。有时,你在废弃的墙头,看见凤仙花,或是鸡冠花,或是一串红了。你也可能在哪个沟渠里,发现了凤仙花的影子。你不必惊讶,乡间的花,原是长了脚的。

{14}我家凤仙花开的时候,真有些壮观了,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像落了一地的小粉蝶,吵嚷得厉害。我们不懂赏花惜花,只管把那些花啊叶子的,摘下来,捣碎,加了明矾,搁上几个时辰,染指甲的原料就算制成了。

{15}天热,晚上屋子里闷,大人们也都要在外头纳凉。虫鸣喁喁,闲花摇落,星子闪亮,静下来的时光,总让人好脾气的。我妈和我奶奶,难得地坐到一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话搭话地说些碎语。我和我姐去挑了肥圆的黄豆叶子,让我奶奶给包红指甲。我妈兴致上来了,也会帮我们包。

{16}捣碎的凤仙花,敷在我们的指甲上,上面盖上黄豆叶子,用棉线紧紧缠绕了。一夜过去,第二天,手指甲准变得红艳艳的。

{17}刚包好的手指甲沉甸甸的,偏偏蚊子来叮,手却搔不了痒,急得双脚直跳,却舍不得弄脱缠好的指甲套。我奶奶或我妈,这时会笑着来帮忙。

{18}露水打湿了头发,夜已渐深,却迟迟不肯进屋去睡。小小心里,也有了贪,希望这样的静好清欢,能够地久天长。

{19}我姐没事的时候,喜欢装扮我。

{20}衣裳也就那几件衣裳,是没办法替换的。头发却可以随意摆弄。{21}我姐在我的头发上花大工夫,要不把它變成许多根小辫子。要不把它卷起来。

{22}家里土墙上贴一仕女图,上面有女子云鬓高挽,簪着菊花一朵朵。我姐突发奇想,要给梳那样的头。

{23}菊花是不缺的,跑到屋后的河边,想采多少,就有多少。想采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那里,一年四季,几乎都活跃着小野菊们嬉戏打闹的身影。

{24}我们很快采得一大把。红黄橙白紫,五彩纷纭。

{25}我姐照着墙上的画,给我挽头发,在上面横七竖八插满野菊花。

{26}我顶着这样的头,跑出去。从村子东头,跑到西头。再从南边,跑到北边。沿途无人不惊奇观望,笑叹:“瞧,那小丫头的头。”

{27}若干年后,我听到一首歌,歌里这样唱道:“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觉得那是在唱我的少年。

(选自《风景这边独好》)

1.作者回忆了年少时几件美好的往事,请根据全文,填写下表。(4分)

2.文中第{5}段引用《诗经·静女》的故事,第{8}段引用范成大的诗句,各有何作用?(4分)

答:

3.品味下面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河边的白茅们也绿了,“唰”地一下,探出尖尖的小脑袋来。

答:

4.结尾段写自己若干年后听歌流泪,“我”因何落泪?文章为何取名为“清欢”(5分)

答:

(三)老汪家的炒栗子店

明前茶

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招牌的。

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粒坏栗子,搁到一边。

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也没坏,怎么知道是坏的?

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人,他都不需与那人对眼,只要从他身边过,就觉“气味不对”。

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肉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

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一家一户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用小木棍仰面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是裂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老汪收栗子时,每年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意林》2019年9月号)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老汪的动人故事。(4分)

晚开店→  →  →收野栗→

2.阅读全文,说说老汪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3.品味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答:

4.有人说,文章最后两段看似与标题“老汪的炒栗子店”无关,但却不能去掉。结合本文,请你为以上说法提供一个理由。(5分)

答:

(下转第二版)

(续第一版)

六、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的问题。

(一)一根火柴

叶骑

①我独自站在这广袤、寥廓的雪域之地,雪花如落下的松叶漫天飞舞,淹没了足迹,隐去了生机,空留一片彻骨的银白把大地冻结。

②但即或如此,多年前,我仍能在这土地上分清兔子的粪便、辨出百米外獐子啃食地衣发出的碎响,而今天,我孤独地站在雪地,再也闻不出故乡烟筒里散发出的炊烟。

③是的,我不得不承认,一个年迈的猎人,迷失在了他曾经无数次穿行过的土地上。

④我开始整理身上的物资,背包里食物充足,这些肉干足够我撑上三天。但就在检查包底时,我不幸地发现,一道豁口撕开了背包,自己唯一的一块打火石再无踪影。

⑤我浑身一紧,一股寒意顿时从四肢散入身躯。我急忙搜寻外衣的口袋,里面还有一封自己用来点燃烟斗的火柴,但在盒子打开的瞬间,我立即陷入了无尽的暗夜,里面仅有一根火柴。

⑥我瘫坐在无垠的雪地里,绝望地发出咒骂。我痛恨自己的老去,不辨东西。我痛恨命运的尖薄,在这存亡的关头夺去救命之物。难道冥冥之中,这就是一个老猎人无法脱逃的宿命?

⑥然而,我却无意就范。

⑦我是一个猎人,一个以山林为家的乡巴佬,生存或者死亡是我一生不曾回避的问题,我们或将苍老,枯竭的躯干也终将交还给这片挚爱的土地,但却从来不是一个向天乞怜的可怜虫。

⑧天色将晚。我用树枝在雪地里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然后從四周捡拾了一些枯枝败叶,堆放在一旁,这是自己仅有的希望。

⑨“你只有一根火柴。”

⑩我提醒自己。

{11}入夜,风雪愈紧了。狂风怒号着,在山谷里往来驰突,折断了枯枝,卷起了残雪,自己的帐篷在风暴中摇摇欲坠,寒冷像饥饿的狼群,将我层层包围。

{12}“点燃那根火柴吧,你别无选择。”

{13}“狼群”狞笑着说。

{14}我把火柴紧紧攥在手心,感受着“狼群”的啃食。它们的尖牙刺破我的肌肤,穿过血肉,直抵皮囊下的灵魂,而我蜷曲在这荒寒的冷夜,任由分食。

{15}我望向身旁的枯枝,欲望在心底挣扎。我想象它们倔强地燃烧起来,火苗微弱,在风雪中苟延残喘,却画出一个昏黄的圈,点燃一盏或明或暗的灯。

{16}“不用了,留给明天吧。”

{17}第二天,我爬出帐篷,穿过雪原林海,希冀在某座山后能看见那熟悉的景象,但最终,除了满目苍凉,再无一人。

{18}我孤独对抗着这寒夜的侵袭,夜再次来临。

{19}“点燃那根火柴吧,你别无选择。”

{20}“狼群”追赶上来,龇牙咧嘴,不肯罢休。

{21}“留给明天吧。”

{22}我气息奄奄躺在帐篷里,听着血液流动的声音,回答他们。

{23}我是在第五个夜晚被村庄的人发现的,据说,找到我时,我倒在帐篷门口,冻成了一个冰人。

{24}乡亲们把我带回寨子,问我是怎么在雪地里活下来的。

{25}我说,我有一根火柴。

{26}他们觉得难以置信。

{27}后来,他们知道我弄丢了打火石,的确没有撒谎,又好奇我有一根火柴为什么没有点燃。

{28}“如果真的点燃了,我就冻死在雪夜的第二个夜晚。”

{29}乡亲们若有所思,但似乎也没听明白。

{30}而我深深地懂得——

{31}我能活着,因为我手上有一根随时可以点燃的火柴。

1.根据小说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以下表格。(4分)

2.小说开头对雪域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小说有多处生动的语言,请分析下面两处的表达效果。(4分)

(1)入夜,风雪愈紧了。狂风怒号着,在山谷里往来驰突,折断了枯枝,卷起了残雪,自己的帐篷在风暴中摇摇欲坠,寒冷像饥饿的狼群,将我层层包围。

(2)“点燃那根火柴吧,你别无选择。”

“狼群”追赶上来,龇牙咧嘴,不肯罢休。

“留给明天吧。”

答:(1)

(2)

4.如何理解小说最后一段“我能活着,因为我手上有一根随时可以点燃的火柴”?(5分)

答:

(二)画家厨师

胡玲

①经营二百多年的醉翁酒楼,传到老秦这已是第七代了。老秦年迈,希望儿子子墨能接管酒楼生意,可子墨喜舞文弄墨,一心要做个逍遥画家,不愿与锅碗瓢盆打交道。

②有一天,子墨离家来到江南桐城,期盼有朝一日能见到他最崇拜的画家陈非凡,聆听他的教诲。两年后的一天,子墨在新闻里看到陈非凡举办“夕阳美”画展的消息,欣喜若狂,遂奔现场。子墨看到所展画作画的均为老人,画中的老人瘦骨嶙峋,满面沧桑,皱纹毕现,视觉冲击力、画面震撼力强大。

③画展期间记者问陈先生,这次展出的作品为什么全画老人?陈非凡说:“我喜欢画老人,他们的每条皱纹里都饱含着智慧,每根白发里都藏着故事。”记者又问:“展品里,你最喜欢哪幅?”陈非凡说:“我最喜歡《父亲》这幅作品。”记者要他谈谈《父亲》的创作过程。陈非凡对记者说:“父亲离世前,我从未觉得他有多重要,但离开我们后,才发现我这辈子依靠的大山轰然倒塌了。那几天,我什么也没做,就是画我的父亲。每画一幅都是一挥而就,原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早已深入内心,植入骨髓。从那时起,我开始画老人,画我认识的每一位老人,我要留住他们在世间的模样。”又有记者问,能谈谈您的创作心得吗?陈非凡说:“画画时,心中有温度,画出来的作品必然是鲜活的。”

④陈非凡的话如同子弹,重重击中子墨的心脏,子墨突然呆住了。这话父亲说过,他太熟悉了。当时子墨对父亲说,做不好菜,无法接管酒楼生意。父亲对他说,做菜时,心中有温度,做出来的菜一定是上乘的。

⑤子墨盯着《父亲》中的老人,大脑一片空白。蓦然间,他似乎看到了父亲的影子飞入画中,与画上老人重合为一,慈祥地朝他笑着。子墨想起了父亲。孩童时,父亲做面点时,把面粉涂在他脸上,他顶着一张“花猫脸”在酒楼上蹿下跳,逗得客人哈哈大笑。念书了,冬天从学校回来,冷得浑身发抖,父亲把他拉到后厨的炉火旁,端给他一碗热气腾腾的排骨莲藕汤,他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浑身温暖舒坦。读大学初次离家时,父亲打包一盒酒楼的卤鸡爪给他,在火车上吃的时候引得邻座的小孩直流口水……

⑥子墨默默走出展厅,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母亲,听到他的声音,母亲泣不成声。他叫父亲接电话时,母亲哭得更厉害了。母亲说:“你爹每天关在房间里摆弄他做菜的炊具,一句话也不说……”

⑦子墨突然有了新的决定。他回到家后,看到醉翁酒楼大门紧闭。母亲说:“你爹年事已高,实在无力撑起酒楼,关门了。”

⑧子墨说:“妈,你把钥匙给我。”“干什么?”“开门做菜。”很快三菜一汤端出来了。子墨拉着摆弄炊具的父亲说:“爹尝尝我做的菜。”老人家每道菜都尝了尝,露出意外的神色问:“这是你做的?”子墨说:“是的,我从小在酒楼长大,耳濡目染,味道差不了。”他认真地看着父亲说:“爹,从明天起,咱们的酒楼重新开张。”父亲问:“当真?不做画家了?”子墨说:“做菜不耽误画画,画画也不误做菜。”

⑨子墨接过炊具,醉翁酒楼重新营业。

⑩子墨潜心钻研厨艺,他发现画画和做菜是相通的,他把画画的技巧运用到厨艺中。画画讲究色彩搭配,菜也要做得好看有菜色。工笔画下笔时讲究细致,不拖泥带水,切菜配菜也要细致利索。画面不能画得太满,留白才有韵味,做菜也一样,无须太多调料,最简单的烹饪手法,才能保留食物的原味。画画崇尚写意,洒脱自由,炒菜也要行云流水,不拘泥于形式……

{11}子墨自创了一套做良心菜的方法。食材只取最新鲜的,每天清早赶往乡下,买农民刚从田地里摘来的蔬菜。取消酒楼的点菜环节,他买到什么做什么,食客就吃什么。酒楼每天最多接待五桌客人,客人来吃饭必须预定。

{12}母亲觉得子墨这样做恐怕要关门。他说,出色的画家惜墨如金,出色的厨师视菜如命,世间之事宁少毋滥,多了肯定要应付。在子墨的打理下,醉翁酒楼名声大震,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酒楼。

{13}有食客听闻子墨以前是画家,好奇问他:“老板,为何不见你画画?”子墨一笑说:“画在心中,画在菜中,好菜如画。”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9年第6期上,有删改)

1.根据小说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以下表格。(4分)

2.为什么子墨接管酒楼生意,就使醉翁酒楼“名声大震,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酒楼”?(请分条列出)(4分)

答:

3.小说有多处生动的语言,请分析下面两处的表达效果。(4分)

(1)陈非凡的话如同子弹,重重击中子墨的心脏,子墨突然呆住了。(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答:

(2)父亲对他说,做菜时,心中有温度,做出来的菜一定是上乘的。(从加点词“温度”的含义)

答:

4.结合文本和现实,谈一谈你对子墨人生选择的看法?(5分)

答:

(三)抱着挎包去旅行

袁良才

①菊香家的二层小洋楼盖好了,女儿玲珑也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乔迁酒和升学宴一并办了,菊香说:“俺要去北京旅游!”

②乡亲们不大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个眼睛瞪得比螺蛳壳还大。菊香可是村里出了名的“老抠”和“铁算盘”,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巴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当灯泡点,咋舍得花跑路买罪受的这个冤枉钱?

③再说,眼下正是农村大忙季节哩!中稻马上要收割,茶山也等着翻挖、下肥,菜园里的大蒜、包菜、豆角也等着种哩!

④菊香可不是说着玩的。

⑤在乡亲们惊诧和迷惑的目光里,这个女人卖了猪圈里的三头大肥猪,真的要去北京旅行去了。

⑥那天早晨,菊香穿着平时穿的衣裳,只是浑身上下收拾得从未有过的齐整,双手抱着一个黑色的半旧不新的大挎包,与左邻右舍打过招呼,就坐上村口的一輛三轮车进县城了。开三轮车的二秃回来说,菊香没说瞎话,县城刚通了高铁,她还是坐动车去的京城哩!

⑦不错,菊香这回不知哪里来的豪爽和大气,她买的是动车票,而且还是一等座。要搁在往常,别说是自己,就是邻居,就是熟人,她也会忍不住说人家,不会过日子,糟践钱哩!坐那么好的车,坐那么好的座,身上能长块肉?这是咱庄稼人的作派吗?但这次菊香不这么说了,她挺直着身子坐在靠窗的软座上,怀里搂着那个大挎包,像自言自语又像说给别人听:“咱庄户人就不该坐动车?坐一等座?别人把俺们分个三六九等,俺们自己可得要把自己当人!凭什么俺们只能坐蹦蹦车?挤长途客车?买火车硬座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俺们也该学会享受享受,电视上不是说要增强获得感么……”

⑧这时一名乘务员走过来,对菊香说:“这位大姐,有行李架呢,抱着挎包多不舒服啊?”

⑨“人家包里说不定有啥宝贝呢!”菊香的邻座瞥了瞥这个絮叨着的似乎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乡下女人,摇头打趣道。

⑩菊香却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11}动车真快,五六个钟头后就到达了终点站。菊香心里说不出是平静还是激动,这就是祖国的心脏北京啊?菊香记起读小学时,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篇文章。

{12}菊香出了车站,叫了一部“的”。的哥问:“去哪儿?”

{13}“去故宫,俺们去看看紫禁城,过去皇帝老儿住的地方。”菊香答。游览了故宫,菊香把参观券仔细地收好,又打的去了一家豪华的海鲜酒楼。菊香点了蛤蜊、蛏子、雪鱼、鱿鱼、鲍鱼。服务生提醒道:“大姐,你一个人,吃得了这么些吗?”菊香怀里紧紧抱着那个大挎包,没好气地冲他说:“是担心俺们乡下人付不起账吧?告诉你,不差钱。海鲜大餐难道只是城里人和有钱人的专利?”

{14}这顿海鲜,菊香觉得真难吃,软不拉叽、滑不溜叽的吞不下肚,还直翻胃,哪有乡下的小鱼虾和青菜萝卜爽口。但必须吃,为了一个乡下人的梦想,为了乡下人的尊严,必须吃。菊香还不停地说:“你不是馋人家吃海鲜吗?富人生的是嘴,穷人也是嘴,多吃点,慢慢吃。”菊香却怎么也吞不下去,她吃出了点点眼泪。结账时,菊香要收银台给她开了票。

{15}哦,天黑了,都市里的夜晚咋比白天还亮还妩媚?该去住店了。菊香又叫停了一辆的士。的姐问:“大姐,去哪?”菊香说:“住店。”“那我送你去找小旅馆,便宜!”“不!俺要住五星级宾馆!对,五星级。”

{16}到了“帝豪国际大酒店”,菊香在总台问了房间价格,尽管故作镇静,但还是吓得禁不住一吐舌头,倒吸一口凉气,但她还是从怀里摸出钱包,颤抖着手数出一张又一张百元钞票,拿到了房卡。看看时间尚早,菊香决定出去走走,看看附近可有商场、超市,给女儿买点新衣服,还有送给乡亲们的小玩意。

{17}一出门,就见隔壁霓虹闪烁,却是一家娱乐城。菊香惊愣了一下,双手搂包在胸前犹疑了好一会儿,竟迈步向娱乐城门口走去。

{18}早有迎宾小姐笑脸相迎:“欢迎光临!请问是做足浴还是按摩?”

{19}菊香一见这阵势,心里一慌,一脚在台阶上踩空,竟崴了脚。菊香忍住痛,摆着手说:“不用,不用。有人骂俺哩,不能花这冤枉钱,要顾家哩!”

{20}“神经病!”——菊香跛着脚逃离时听见背后传来不屑的嗤笑声。

{21}第二天傍晚,菊香就又抱着那个黑色的半旧不新的大挎包回到了村里,家门未进,她直接去了村后的山上。在一座新坟前,菊香双膝跪地,从挎包里取出一个枣木的漆了黑边的相框,端端正正地摆放到坟头,然后窸窸窣窣地从贴身衣袋里摸出几张票据,叫一声“贵良——”,点火焚化了。

{22}跟上来的乡亲们一个个哭出声来。

{23}他们知道,菊香的男人是在京城打工盖大楼时摔死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9年第6期上)

1.根据小说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以下表格。(4分)

2.小说中有不少伏笔或铺垫,请找出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3.小说有多处生动的语言,请分析下面两处的表达效果。(4分)(1)菊香可是村里出了名的“老抠”和“铁算盘”,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巴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当灯泡点,咋舍得花跑路买罪受的这个冤枉钱?

(2)有人骂俺哩,不能花这冤枉钱,要顾家哩!

答:(1)

(2)

4.根据小说情节推测菊香会在丈夫的坟前哭什么?可以以菊香的口吻描述,也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述。(5分)

答:

(下转第三版)

(续第二版)

第三部分寫作

一、命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网络时代,网上的新闻、信息、知识,内容有真有假,质量有高有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有对有错,影响有好有坏;甚至自己面对具体事情的想法、做法,有积极,也有消极,有对,也有错。你是如何做出正确判断,并根据正确的判断处理问题的?

请以“我学会了自己做判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

【写作指导】这个题目关键词有三个:第一个是“学会了”,这就要求我们要详略得当地写出“我”学会做判断的过程;第二个是“自己”,强调学会的结果是“我”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动了,在整个过程中,“我”是主角,“我”是核心;第三个是“做判断”,这是事件中人物的核心思想、核心行为,是记叙的重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果断”的意思是坚决,做决定不犹豫。亨利希·曼说:“果断获得信心,信心产生力量,而力量是胜利之母。”爱略特说:“世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业绩,是由事事都求稳操胜券的犹豫不决者创造的。”面对机会,有人说:“与其坐失良机,不如果断出击。”面对问题,有人说:“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

请以“果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實的地名、校名、姓名。

【写作指导】在写作之前,要对给题目写作有一个基本认识,就是要在题目规定的内容、主题范围内写作。通过提示语的几句名言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强调“果断”的作用,还是强调“果断”的态度,题目都在要求我们重点写“果断”,而不是写“不果断”,也没有必要写由“不果断”到“果断”的变化过程。紧扣题目要求来审题立意,不要任意发挥,这是考场写作的基本思考要求。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爱拼才会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比较“普通”的题目。其实,越是普通的题目,竞争力越大——因为大家都能有写得出,所以你要想胜人一筹,就更要有新意,内容上、主题上,或内容和主题上,都有新意。所以,我们在构思时,要考虑三个问题:一个是拼什么,二是突出“爱拼”的“爱”字,三是赋予“赢”有新意的内涵,即除了结果上战胜了对手,超越了自己外,还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总有一些人,在你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总有一些事,让你对一些人刮目相看;总有一些特别的情况下,有人需要特殊的关爱,而你也用特殊的方式关爱了这些特别的人。

请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

【写作指导】什么是“特别”呢?就是与众不同,与平时不同。什么是“特别的你”呢?可能是身份、地位特别,可能是性格、情绪特别,也可能是经历、处境特别。什么是“特别的爱”呢?这就得看作者是怎样看的了——要写出自己独特的做法,独特的心思,写出独特的事件过程。这个题目给我们写作备考启示是深刻的,即我们得准备好一些有独特性的题材,积累下对生活的独到见解,毫无疑问,新颖的东西是容易先声夺人的。

二、半命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力量的意思是力气,有分量。例如:“当这一打击临到他身上时,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有人为了他,背叛了一切。”

力量,也有作用、效力的意思。例如:“这种中药的力量大。”

力量,还有能力的意思。例如:“尽一切力量完成任务。”

生活中,你曾经感受过什么力量,它来自何方?是如何起作用的?对你有何影响?

请以“ 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写作指导】半命题作文补题时,思路要开阔。“题好一半文”,补出新颖的题目很重要。补题时,可以从人、事、物、景、情、理等多方面思考,拿本题来说,可以写爸爸的力量、鼓励的力量、礼物的力量、种子的力量、爱的力量、远行的力量等。另外请注意题干对“力量”一词的含义的解读,作者要写什么,思路要清楚,不论是写力气、分量,还是写作用、能力,文章中这个意思要鲜明突出。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一直想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们”,可是一直没有说出口;你一直想对朋友说一句“谢谢你”,可是一直没有说出口;你一直想对老师说一句“其实我有另一个方法”,可是一直没有说出口……为什么呢?那句话憋在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有一天,你终于把这句话、这种想法说了出来,那又是什么情形、什么感受呢?

请以“我终于说出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写作指导】题目中的“终于”一词提醒我们,本文要写的内容,是“我”的思想感悟的一个变化过程,即有一种思想感情由难于表达,到最后克服了性格、情绪或思想的障碍表达出来的过程。所以我们在选材时,就要注意选择自己有真实、深刻体验的题材来写,这样补题,容易写得细致、深入。提示语中举了“我爱你们”“谢谢你”等这样比较容易把握的例子,应该也是在提醒我们,补题要量力而行。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事非经过不知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事非经过不知难、事非经过不知易、事非经过不知妈妈的辛苦、事非经过不知画图纸需要这么有耐心,等等;(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写作指导】这个题目考查我们思路的独特性。“事非经过不知难”,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很有吸引力,但若选此为题,却容易落入俗套。所以,补充这个题目,要充分调动自己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除了题干所提供的,还可以补“苦”“甜”“幸福从何处来”“什么是一山放出一山拦”“为何功夫在诗外”等等。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没有那么一件事,改变了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没有那么一次经历,让你改变了思维的习惯、做事的方法?

请以“  从此改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写作指导】补充完整这个题目,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写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使你的思想,你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等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想清楚了,所要补的题目自然就清晰了。例如:规则从此改变、对老师的态度从此改变、发球的手法从此改变……跟一般题目审题构思不同的是,此题构思开始时就要想到结果——改变了你的什么——如果文章写作过程发现结果与原先构想的有所不同,那就要修改题目了。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教我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写作指导】这个题目比较俗,旧题要写出新意不容易。所以选择的这件事内容要尽量新鲜、独特一些,尽量不要选什么解方程做难题、打篮球游泳之类;选“教”的人,要尽量避开“老师”“爸妈”之类中小学生常写的对象,可以选如“姨婆教我唱客家山歌”“老叔教我打太极”“表哥教我雕企鹅”等等,尽量是“我有人无”的材料。要具体描写“教”的过程,突出“教”和“被教”两者的交流,注意写出感情,写出人生感悟来。

三、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对年轻的夫妇对面搬来一户新邻居。第二天早上,当他们吃早饭的时候,年轻的妻子看到了新搬来的邻居正在外面洗衣服。妻子对丈夫说道:“那些衣服洗得不干净,也许那个邻居不知道如何清洗,也许她需要好一点的洗衣粉。”丈夫看了看了妻子,沉默不语。就这样每次邻居洗衣服,妻子都会这样评论对方一番。大概一个月后,年轻的妻子惊奇地发现,邻居的晾衣绳上居然悬挂着一件件干净的衣服,她大叫著对丈夫说:“快看!她学会洗衣服了。我想知道是谁教会她这个的呢?”她的丈夫回答道:“今天我把我们家的窗玻璃擦干净了。”

根据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指导】对哲理故事型的材料,审题时先要准确提炼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很多时候,同一个故事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道理,例如题干的故事,比较容易看出的道理是,在我们对事物做出评判之前,应该先检查自己是否客观。这样立意比较稳。但我们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思考问题,如:面对不合常理的事情,我们应该探求其发生的原因;把事情做对,比指责错误更重要,等等。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规矩”是社会生活中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它才有战斗力;社会需要合理的道德行为规范,它才能正常运转。

另一方面,如果规矩演化成陈规陋习,又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而新思想、新科学的产生正是建立在打破这些过时的规矩的基础上的。

你对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规矩”,有什么样的认识或体会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500字以上;(3)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写作指导】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正向思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此立意比较稳妥。我们还可以逆向思考——要想有所创造,必须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当然,我们还可以发散思考,看看有哪些形形色色的规矩——学习的规矩、工作的规矩、待人接物的规矩;隐藏的规矩、自相矛盾的规矩、变化中的规矩;爸爸的规矩、同桌的规矩、看门大爷的小规矩……思路打开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选择适合自己写的题材。

四、话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总是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我觉得,你首先得肯定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人肯定能增强信心;换位思考,我们也要学会肯定别人。”

“关键是这种肯定必须是真诚的,因此应留心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上面这几个同学的谈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500字以上;(3)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写作指导】一般来说,话题作文是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内容选材写文章。要写好这篇话题作文,一是先要归纳、概括材料蕴含的意思,从中选择恰当的话题,从材料来看,将“肯定”选作话题比较合适;二是围绕着选出的话题,再选择写作切入的角度,比如“肯定自己”“肯定要真诚”“何必期望别人的肯定”等等,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作为文章主题,再组织材料行文。要注意,话题作文的“话题”虽然比较宽泛,但不是宽泛无边,记叙、说理,都不能脱离开话题本身,切不可杂七杂八,搞成一盆大杂烩。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担当,词典上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责任,是一种情怀;担当是义务,是一种态度。

大至国家、至伟人,小至家庭、至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担当。有担当,敢作为,是我们的品格。

请以“担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500字以上;(3)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写作指导】我们从三个角度理解“担当”这个话题:1.担当,基本的意思是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但在本题目中,显然有更为深刻的含义,例如承担并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等。领会这后一层意义,审题才算比较准确。2.注意不要把本题目中的担当理解为掌管、担纲、担任、接受、职掌等意思。3.担当的意思中,蕴含着“勇气”“力量”“坚持”等实际行动,选材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下转第四版)

(续第三版)

第四部分  附加题(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1.选文写的是祥子的第几辆车?这辆车后来被谁抢走了?(2分)

答:

2.阅读祥子跟车铺铺主讨价还价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有什么特点。(4分)

答:

3.祥子买了这部车后,“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他怎样的复杂心情?(4分)

答:

(二)海底漫步

这时是早晨十点。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棱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塞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齐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一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只好自己对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说这些空话消耗的氧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些。

对着这灿烂的美景,康塞尔跟我一样惊奇地欣赏。

显然,这个守本分的人,要把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丛,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布置成一片花地;再镶上结了天蓝丝绦领子的红花石疣,散在沙间像星宿一般的海星,满是小虫的海盘车,这一切真像水中仙女手绣的精美花边。朵朵的花彩因我们走路时所引起的最轻微的波动而摆动起来。把成千成万散布在地上的软体动物的美丽品种,环纹海扇,海槌鱼,当那贝——真正会跳跃的贝,洼形贝,朱红胄,像天使翅膀一般的袖形贝,叶纹贝,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无穷无尽的海洋生物,践踏在我的脚底下,我心中实在难受,实在惋惜。但是我们不得不走,我们继续前进,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一连串地飘在水中。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1.选段中描写的景色是前往哪里所见?在那里后来他们遇到了什么危险?(2分)

答:

2.“我”在尼摩船长的邀请下遨游了海底的很多地方,除了选文中的地方,你还能从原著中找到其他4处吗?(4分)

答:

3.我们国家最先进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深潜水记录是7062米,请问以作者当时的背景,是如何写出如此美丽的海底美景的?从整本书看,请分析小说中多处出现详细具体海底美景的作用。(4分)

答:

(三)

四川軍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破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在红军蜂拥渡河的时候,这些飞机企图炸毁铁索桥,但炸弹都掉在河里,溅起一片水花。

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金星奖章,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我后来在宁夏,还会碰到他们几个,对他们那样年轻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到二十五岁。

1.选文最后一段提到的“安顺场”英雄,能简要说说他们的英雄事迹么?(4分)

答:

2.结合选文,说说红军战士在夺取泸定桥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怎样的革命精神。(2分)

答:

3.《红星照耀中国》虽然是纪实作品,但也并非纯粹记录,在写作上也运用不少表现手法让作品更显生动。试举一种表现手法联系选文进行分析。(4分)

答:

(四)

1954年10月2日

收到九月二十二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到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地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说到音乐的内容,非大家指导见不到高天厚地的话,我也有另外的感触,就是学生本人先要具备条件:心中没有的人,再经名师指点也是枉然的。

1.儿子面对的挫折和心灵的苦闷,作为父亲,傅雷在信中是如何劝解的?(3分)

答:

2.这封信语言富有哲理,请结合具体的语言举例赏析。(3分)

答:

3.傅雷在《傅聪的成长》一文中写道:“今日的傅聪,从整个发展来看也跟完美二字差得很远。但优点也好,缺点也好,都供人借镜。”联系原著,列举傅聪成长的两个节点,谈谈其“借镜之处”。(4分)

答:

(五)

“谁在那里胡说八道?谁说党的任务是罚做苦工?”他的声音很粗,他用眼睛严厉地扫着站在他附近的人群。“同志们,咱们绝对不能回城里去。咱们的岗位就在这儿。如果咱们从这儿逃跑,许多人就得冻死。同志们,咱们早些做完,就早些回家。但是从这儿逃走,像刚才那混蛋想的那样,是咱们的思想和咱们的纪律所不容许的。”

这个码头工人不喜欢作长篇演说,然而就是这简短的话,也给那个人的声音打断了:

“那么,非党的可以走吗?”

“可以。”潘克拉托夫斩钉截铁地回答。

一个穿城市短大衣的小伙子挤到桌子跟前,把一张小卡片扔过去,卡片像蝙蝠似地从桌子上方翻下来,撞在潘克拉托夫的胸口,跳回来,落在桌沿上。

“这是我的团证,请收回吧,我不愿意为了这一小块硬纸牺牲我的健康!”

最后那句话给整个房里突然发出的叱骂声淹没了。

“你为什么把团证随便乱扔?”

“你这叛徒!”

“他加入共青团,为的是升官发财。”

“撵他走!”

“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传染伤寒病的虱子!”

扔掉团证的家伙低着头朝门口走去。大家都让开他,就像回避传染病病人一样地放他出去。他一走出去,门就砰的一声关上了。潘克拉托夫用指头捏着掷过来的团证,把它放在油灯的火上。

烧着了的硬卡片变成了一个黑色的小管子。

1.请你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写出起因、经过和结果。(2分)

答:

2.选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写这两个人有什么用意?(4分)

答:

3.有人认为,写党员和团员对不能回城的牢骚和不满有损英雄形象,是小说的败笔,你怎么看?(4分)

答:

(六)

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当下同景兰江别了刑房,回到街上。景兰江作别去了。匡超人到家,踌躇了一夜,不曾睡覺。娘子问他怎的,他不好真说,只说:“我如今贡了,要到京里去做官,你独自在这里住着不便,只好把你送到乐清家里去。你在我母亲跟前,我便往京里去做官。做的兴头,再来接你上任。”娘子道:“你去做官罢了,我自在这里,接了我妈来做伴。你叫我到乡里去,我那里住得惯?这是不能的。”匡超人道:“你有所不知。我在家里,日逐有几个活钱。我去之后,你日食从何而来?老爹那边也是艰难日子,他哪有闲钱养活女儿?待要把你送在姐家住,那里房子窄。我而今是要做官的,你就是诰命夫人,住在那地方不成体面,不如还是家去好。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我拿几两添着进京,剩下的你带去,放在我哥店里,你每日支用。我家那里东西又贱,鸡、鱼、肉、鸭,日日有的,有什么不快活?”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得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叫一只船,把些家伙什物都搬在上。匡超人托阿舅送妹子到家,写字与他哥,说将本钱添在店里,逐日支销。择个日子动身,娘子哭哭啼啼,拜别父母,上船去了。

1.结合前文情节,请简要分析匡超人为什么“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2分)

答:

2.请结合原著和选文,分析文中匡超人和郑老爹都用“做官”来劝人的原因。(4分)

答:

3.在《儒林外史》中,匡超人是一个性格在发展变化的人物,请你结合选段和原著分析他性格变化的原因。(4分)

答:

猜你喜欢

菊香栗子题目
治愈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抱着挎包去旅行
栗子飘香(大家拍世界)
愿望树小栗子等
编辑部糗事小剧场
那年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可可栗子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