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芜方言中的“同称异指”和“异称同指”现象分析

2020-08-19杨丽

文存阅刊 2020年10期

摘要:在莱芜方言中,亲属称谓词存在着“同称异指”和“异称同指”现象。本文对其进行考察,发现主要存在于祖父、外祖父母、父母等称谓中。通过进一步考察,发现莱芜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已经逐渐发生变化,是一种正在进行中的变异。此外,还发现这一现象在不同的年龄段人群中的分布并不平衡。

关键词:同称异指;异称同指;语言变异

一、引言

亲属称谓词是语言词汇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因为血缘、婚姻等因素,更是形成了极为复杂的词汇系统。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存在着像“同称异指”和“异称同指”等有趣的现象。不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中,都存在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经过初步调查发现,在莱芜方言中,部分亲属称谓词也存在着这一现象,而且多集中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亲这几个称谓词中。这几个称谓词中还存在变异,分布在不同的年龄中,是一种进行中的变化。

二、“同称异指”现象

黄敏(2018)引用焦国荣(2005)的文章中的“同称异指”定义,即对于不同的亲属关系,汉语一般会有相应不同的称谓形式,但有些亲属称谓词没法与亲属关系匹配,存在一个称谓词称呼几类亲属的情况,这就是亲属称谓“同称异指”现象[1][2]。在莱芜方言中存在着这一特点。笔者根据调查对象的年龄划分了四组:少年组(18-24岁),青年组(25-35岁),中年组(36-55岁)和老年组(36-55岁),每组10人。调查的结果如下。

首先是祖父和外祖父。在莱芜方言中,这两个词使用的同一個语音形式[l?i?]。尤其是在25岁以上的人群中分布更为集中。25岁以下的人群基本上会将这两个称呼区分开来,将祖父称呼为爷爷。人数比例分布如下:在40名调查者中,少年组有8人将祖父称为爷爷,有2人称之为[l?i?],将外祖父全部称为[l?i?];青年组有2人称呼祖父为爷爷,有8人称[l?i?],外祖父全部称[l?i?];中年组和老年组称呼祖父和外祖父都是[l?i?]。

我们可以看出对祖父的称呼已经很明显的呈现出年龄段的差异,25岁以上的人的称呼形式几乎都是[l?i?],称爷爷的只有2人。Labov(2001)指出语言变化与年龄存在相关性,并且年龄越大,语言变化越保守,年龄越小,语言变化越迅速和明显[3]。

其次是父亲。在莱芜方言中,父亲可以称呼为“爷”,伯父则是在“爷”的前面,按照年龄加上排行。爷”在莱芜中既可以指称父亲,也可以用来指称和父亲有血缘关系的兄长。但是在调查过程中,伯父这一称呼没有存在年龄段的差异,在每个年龄段中都没有发生变化。

最后,就是母亲。莱芜方言中,母亲也被称呼为娘。“娘”除了可以用来指称母亲之外,还可以用来指称伯父的妻子,但是在指称时,同样和伯父一样,前面需要加上其丈夫的排行。但是同样发现,伯母在每个年龄段也未发生变化。

从上述来看,可以发现在莱芜方言中,年龄是影响亲属称谓词变化的重要因素。由于笔者调查是并未考虑性别因素,所以,这里就不讨论性别对语言变化的影响。

三、“异称同指”现象

张翠玲(2014)定义了“异称同指”现象:不同的亲属称谓词指称同一个亲属身份[4]。“异称同指”现象在汉语方言中极为普遍。莱芜方言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是受书面语和口语的影响,也是受普通话的影响。莱芜方言中,母亲的称呼有多种,娘、妈妈、[a]都可以用来称呼母亲。爷和爸爸都可以用来指称父亲。[l?i?]和爷爷都可以用来称呼祖父。姥娘和姥姥都可以用来指称外祖母。以母亲的称呼变化为例,在不同的年龄段存在着更大的差异。人数比例分布如下:在40名调查者中,少年组有1人称母亲为娘,9人称呼母亲为妈;青年组有5人称娘,4人称妈,1人称[a];中年组有6人称娘,4人称[a];老年组有3人称娘,7人称呼[a]。

根据上述分析,同样可以发现亲属称谓词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年龄。25岁到35岁的年龄段可以看作是母亲称呼变化的一个过渡年龄段。在这一阶段,称呼母亲的三种叫法都有分布。

父亲称呼的变异也是如此,爷和爸爸也是分布在25岁到35岁之间,35岁之上的人群都统称为“爷”,25岁之下的人群均称父亲为“爸爸”。

这里以父母亲称呼为例,简单描述了“异称同指”的现象。莱芜方言中造成“异称同指”现象的存在,也是主要受普通话的影响。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范围越来越广泛,亲属称谓词作为语言词汇系统中比较稳定的组成部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四、小结

本文结合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从语言变异出发,对亲属称谓进行动态考察。观察出莱芜方言中的亲属称谓的变化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变化。“同称异指”现象主要出现在祖父和外祖父这两个称呼中,而“异称同指”现象则主要出现在父亲和母亲这两个称谓中。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不仅仅是这些主要的亲属称谓词会发生变异,其他的一些亲属称谓词也会逐渐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黄敏.茂名亲属称谓的排行与同称异指[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8.4

[2]焦国荣.北方方言中亲属称谓的“同形异指”现象初探[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张翠玲.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现象分析——以“姑”和“姨”的发展演变为例[J].文教资料,2017

[4]William Labov. Principles of Linguistic Change:Social Factors. [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1

[5]梁海东.泰安方言人际称谓词与普通话之比较[J].语文学刊,2018.05.

作者简介:

杨丽(1994—),女,山东济南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方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