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应下大学生人格特质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分析
2020-08-19张焕
张焕
摘要:风险决策作为管理学与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伴随着风险决策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人格特质对风险决策的影响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也将针对该内容采用MBTI量表与问卷的方式,对正面框架组与负面框架组进行检验。实践证明:不管是在正面框架组中,还是在负面框架组中,大学生都倾向于冒险方案。正面框架下,保守方案选择人数的比例为31%,冒险方案选择的人数比例为69%。负面框架下,保守方案的人数选择比例仅有26%,这无疑表明不同框架不能预测性的对决策偏好进行确定。
关键词:框架效应;人格特质;风险决策;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面临着需要自己选择的场景。从某种意义上讲,决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事情并非可以一直顺心如意,实际生活中同样存在有很多无法确定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选择,此时在作出决定往往会增加些许风险。而这与我们接下来需要讨论的风险决策问题有着一定关联。国外研究学者在风险决策研究中曾通过亚洲疾病问题了解到人们在风险决策中获取到利益时偏好保守行为,而受到损失时则偏好冒险行为,基于此,框架效应这一理念更是随之应运而生。
1.实验设计
对于风险决策而言,其不仅是心理学与管理学两大领域中的研究重点,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决策行为好坏对我们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大学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大学生难免会遇到些许问题。这些问题对其一生更是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以大学生为被试群,期望通过研究结果为大学生面临风险决策时提供可参考的建议,帮助大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意识到自己的人格特征对自身决策行为的影响,提高大学生风险决策的有效性。当前,本实验设计主要包含实现对象、实验材料以及实验程勋。(1)实验对象。在此次实验中,实验对象主要为六十三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数量为三十六,女生数量为二十七,年龄大致在十八到二十二岁之间。(2)实验材料。该实验材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决策任务。假设现阶段我国正在应对禽流感,预计该病毒的发展将导致六百人死亡。现在有两种方案能解决疾病。在正面框架下,方案1能让一千两百人生还;方案2有三分之一的机会生还六百人,三分之二的机会无人生还。如果你是方案决策人员,请问你更倾向于那种方案。在负面框架下,方案1有四百人将面临死亡;方案2有三分之一的机会无人死去,有三分之二的机会死去六百人。如果你是方案决策人员,请问你更倾向于那种方案[1]。另一方面,人格类型量表。MBTI人格测试主要是根据荣格心理理论编制而成的,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性格测试量表之一。该量表可应用于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以及做出决策等各种时候的性格类型倾向。对此,可将人格划分为四个维度。其分别是:内倾I外倾E、直觉N感觉S、情感F思考T、知觉P判断J。(3)实验程序。随机将被试分成正面框架组和负面框架组。先让大学生进入MBTI测试系统中进行人格测评,然后分别向正面框架组与负面框架组呈现决策问卷[2]。在通过一般性统计描述与x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P小于0.05也就是x2大于3.84为差异显著。
2.实验结果
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风险决策上,本文主要基于框架效应下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上述实验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通过正面框架组与负面框架组下的被试决策任务结果对比,把正面框架组与负面框架组当中的个体选择保守与冒险方案人数比例进行x2检验,可得出结果:两种方案下个均倾向于选择冒险方案,差异没有任何统计学意义。具体可见表1[3]。
通过表1可知,不管是在正面框架下,还是在负面框架下,大学生都倾向于冒险。即便是语义有所不同,也不能让被试产生截然不同的决策结果。除此之外,不同框架无法预测性的决定不同决策偏好。(2)正面框架与负面框架下人格特质与决策任务结果的对比。正面框架下,把个体选择保守方案与冒险方案上的每个人格维度人数比例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获得信息方式的N/S人格维度与决策结果有着明显的关系。而其他维度与决策结果的关系并不明显。负面框架下,把个体选择保守方案与冒险方案上的每个人格维度人数比例进行x2检验。结果表面,无论是哪种人格维度都与最终结果没有明显的关系[4]。以上就是框架效应下,大学生人格特征对风险决策产生的影响结果。有关人员需要对其加以重视,进而让大学生对自身人格特征有所了解。
3.影响分析
国外研究学者Tveyrsky等人在亚洲疾病问题的研究中指出,正面框架下,一半以上的大學生都将选择保守方案,而负面框架下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冒险方案。而本文研究的结果与这有着很大的差距,两种框架下部分人会选择冒险方案,选择人数比例为69%与74%,而这种在统计学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除此之外,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内研究学者李纾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并给予大力支持[5]。也就是不同框架并不能预测性的决定不同决策偏好。当然,对于该结果可能还存在有其他的解释。例如:当代大学生用应具备冒险精神,崇尚公平公正的理念,在最大限度上挽救全部的生命。另外,在框架效应下,大学生人格特征带给决策风险的影响主要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人格特征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根据实验最终得出的结果可知,大学生人格特征对风险决策的影响较为显著。2.框架效应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根据最终得出的实验结果可知,任务框架效应同样对风险决策有着显著的差异影响,主要可表现在:负面框架下,决策人员更倾向于冒险;正面框架下,决策人员更倾向于保守。也就是说实验分析结果支持传统意义上的框架效应[6]。针对此次研究结果我们可参照上述理论进行解释,个体对决策问题的参照点的感知因相同决策问题的不同表示框架而发生改变,对参照点的感知的变化进而影响了个体的风险决策倾向性,但由于获益区的价值函数曲线与损失区的值函数曲线有所不同,所以,在正面框架下,人们风险决策行为倾向于保守,负面框架下,人们风险决策行为倾向于冒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框架效应下通过对大学生人格特质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可知,正面框架下,个体获取信息的方式是感觉性显著影响决策的结果。负面框架下,所有人格维度都与决策倾向没有太大的关系。可将这一结果理解为感觉型的个体关注有感觉器官获取具体信息,对细节关注更仔细。所以,在正面框架下,更倾向于保守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敏.大学体育个性化改革背景下不同人格特质学生提升体育课满意度的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张冉冉,黄列玉,陈永,张宛筑.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性别因素和风险决策行为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01):56-60.
[3]热比古丽·白克力.大学生人格影响幸福感的机制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作用[J].校园心理,2019,17(06):430-434.
[4]吴先超,陈修平.人格特质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研究——基于武汉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05):133-140.
[5]王润伟,吴海燕,项勋,汪星星,罗伟.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宿舍冲突处理方式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04):134-141.
[6]丁瑾靓.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14-119.
课题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框架效应对高校学生学习决策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8-ZZJH-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