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小雅·鹤鸣》“其下维萚”释义辨补

2020-08-19赵怡涵

文存阅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鹤鸣诗经

摘要:历代学者对《诗经·小雅·鹤鸣》的主题有不同的看法,而多数学者认为其抒发了召之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鹤鸣》全诗二章,每章九句,通篇运用比兴的手法。这种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篇目在《诗经》中虽仅有两篇,但却对后世诗坛,尤其是对“鹤鸣”作为寄托载体的诗篇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诗中对于“其下维萚”中,“萚”的释义存在一定争议。因此,对比众说,释义辨补“萚”的意义,对《鹤鸣》做出更为契合诗意的解释进而了解诗篇寓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诗经;鹤鸣;萚;释义

历代学者对《诗经·小雅·鹤鸣》的主题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荀子·儒效篇》认为:“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此之谓也。”这是先秦时代对其喻意做的解说。《毛序》:“《鹤鸣》诲宣王也。”《郑笺》:“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1]虽没有确切依据和正疏,但学者们基本认为这首诗是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

其中,对于诗中“其下维萚”一句的释义,却众说纷纭,意见分歧主要集中在“萚”字。萚,《唐韵》他各切《韵会》闼各切。《毛传》训释为:“萚,落也。尚有树檀而下有萚”。笺曰:“檀下有萚,此犹朝廷之尚贤者而下小人。”《说文》解释为:“草木凡皮叶落陊于地为萚”。加句读应为“草木凡皮叶落、陊于地为萚”,即包含两个意思,一是皮叶凋谢,一是皮叶陊(堕)地。[2]孔颖达疏 : “十月木叶皆陨落也 。”新版《辞海》 : “萚,草木脱落的皮叶。由此看来,关于“萚”有“枯槁”“坠落”“某种植物之名”等的解释,而各家看法都有相互矛盾的地方。综合文本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释“萚”为一种植物,而并非枯槁或者落,会更为公允可信。

一、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萚”的含义

《诗经·小雅·鹤鸣》,“其下维萚”其原文语境为“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描写了园中之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是萚。因此,檀、萚应为同一种事物。同样,《毛传》训释为:“萚,落也。尚有树檀而下有萚”。那么也印证了“树檀”与“萚”应为同一种事物,即植物,而并非其所提出的“落也”。若是“萚”取“落”之意,则譯出“檀树下有落叶”一句就显得有失偏颇。

对于后文“其下维榖”,《毛传》:“榖,恶木也。”至唐,《孔疏》引陆玑云:“荆杨人谓之榖,中州人谓之楮。”楮树皮常用以作纸。顺承此思路,至清代,有学者将“萚”诂为植物的一种而并非落叶。王引之谨案:“二章‘其下维榖,传曰:‘榖,恶木也,则此‘萚字,亦当为木名,非落叶之谓也。‘萚疑当读为‘檡”[3]其后,马瑞辰《通释》从之,认为“下章榖为木名,则此章萚亦木名,不得泛指落木。”[4]《诗经注析》中同样认为“萚,檡的假借,又名梬枣、软枣,一种矮树,比喻小人”。[5]关于“檡”,《士丧礼》中记载道:“决用正,王棘若檡棘”。同时,运用审文例的训诂方法中的“俪偶”现象,即处于相应地位上的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的,则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萚”与“榖”含义相近,都是植物的一种,并未刻意强调枯槁或者陨落之意。

结合“萚”的其他运用辨析其含义

结合《诗经·国风》的其他篇目,“萚”还出现在以下两处:

(1)《诗经·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2)《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诗经注析》对(1)中,“萚”的解释为“枯叶”。毛传:“萚,槁也 。”郑玄笺:“稿谓木叶也。木叶槁,待风乃落。”朱熹《诗集传》曰: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兴也。萚,木槁而将落者也。女,指萚而言也。”[6]由此看来,“萚”与“槁”在《萚兮》中或许均有干枯之意。但结合《萚兮》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此诗很有可能是仲春会男女的集体歌舞曲,是一群男女的合唱。表现的是一群男女相呼应和、相互期许,轻歌曼舞、生机勃勃的活泼场面,昭显了男女热烈的爱恋,甚至被朱熹指责为“淫女之辞”。”若是如此,则其与将“萚”解释为“枯槁”“凋落”之意便与春日气氛之活力四射的说法相互矛盾。而(2)中的萚,则是指草木的叶落地,陨萚即指叶子落下来。结合以上几种说法,陈灸《诗毛氏传疏》分析道:“《七月》《鹤鸣》传并诂‘萚为‘落,此(指《萚兮》)云‘槁者,‘槁谓未落,各随文训云。[7]因此有理由从这些矛盾的解释中推测,“萚”字重点意义并非“枯槁”或“已落或未落”。

二、结语

《诗经·小雅·鹤鸣》“其下维萚”中的“萚”表示的是一种低矮植物,而并非枯槁或者凋落。认为诗人从眼见之景着手,层层深入至所想之思,以“萚”这种低矮的植物来代指现实社会中的小人,而以“它山之石”代指别国的贤人,将诗中所有比喻与人事挂钩,表达“招隐之愿”。总之,以将“萚”取义为一种低矮的植物,既从高矮远近等角度完整了诗篇描绘的构图,又与“石”这一意象做对比,顺应了诗篇可能想表达的深层意蕴。

参考文献:

[1] 程俊英、蒋见元. 诗经注析[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7. 565.

[2] 谢质彬. 释“零”“落”兼释“受”“萚”[J]. 河北大学学报. 1995(01). 18.

[3] 王引之. 经义述闻[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4]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

[5] 程俊英、蒋见元. 诗经注析[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7. 567.

[6] 朱熹. 诗集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8.

[7] 谢质彬. 释“零”“落”兼释“受”“萚”[J]. 河北大学学报. 1995(01). 33.

作者简介:

赵怡涵,河南滑县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本科。

猜你喜欢

鹤鸣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鹤鸣
杨鹤鸣
阔别有鹤,嘉树见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在扎龙
巧用《诗经》解难题
“浪荡公子一哥”王鹤鸣:一波三折追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