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弃与批判精神

2020-08-19王海胡林蔓

文存阅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经济

王海 胡林蔓

摘要: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学进行批判,并阐述自己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手稿由三个部分组成,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文章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结构做了一个简略的梳理和分析,重点阐述了其扬弃与批判精神。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哲学

一、马克思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背景

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他与社会其他理论体系一样,是一定时代发展的产物。恩格斯说过“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对资本主义时代客观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科学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也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的,理性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及背景。

马克思在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时,正是19世纪40年代。我们知道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当时所身处的德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在德国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运动非常高涨,还在大学读书的青年马克思就参加了黑格尔左派活动。1841年马克思发表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虽然这篇论文中所持的观点还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但是,就其政治观点来说,已经表明马克思是一位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了。

1842年1月15日至2月10日写成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的第一篇政治性论文。但是马克思真正参加德国的政治斗争是在《莱茵报》工作时期,在这段时间,马克思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和思想素材。大约从1843年底到1844年初,马克思开始阅读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以及让·巴·萨伊、约翰·麦克库洛赫、詹姆斯·穆勒、吉亚姆·普内沃、法斯杜特·德·特拉西等人的经济学著作,写了若干摘要笔记,在一些摘要笔记上写了大量的评注,到现在保留下来的有九本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正是马克思对自己在这一时期进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的一次阶段性的初步总结,在手稿里,马克思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加以系统整理,从哲学上作了进一步升华,提高,描绘出一幅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最初的,胚胎式的理论体系。

二、内容概要及简略分析

(一)第一手稿

在第一手稿的几个标题中,我们看到这几个标题:“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异化劳动”。下面将作一下简要的概述及分析;

从《工资》这一节中,马克思的经济研究起点是从分析工资出发,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各阶级间进行斗争的实质与基础,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关系,在这章中,它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从分析决定工资的斗争入手,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基于经济利益的冲突而进行的敌对性斗争,说明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被剥削的关系,阐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社会地位低下和社会价值卑贱的现实状况,在手稿中,马克思这样描述“工人完全像每一匹马一样,只应得到维持劳动所必需的东西”

2.马克思依据国民经济学对工人的态度,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国民经济学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产物,它的基础是私有制,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基础上,在手稿的第12页,马克思说:“国民经济学家对我们说,劳动的全部产品本来属于工人,并且按照理论也是如此。但是,实际上工人得到的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工人生存所必需的那么一部分,只得到不是为人类而是为繁衍工人这个奴隶阶级所必需的那么一部分”。

在“资本的利润”这一章中,马克思初步研究了资本及其运动规律的一些重要问题,马克思首先探讨了资本即对他人劳动的支配权这种社会关系是怎样形成的。他援用萨伊,斯密关于资本的论述,对资本这一重要范畴从不同方面作了说明。

第二,他初步探索了资本的运行规律,阐述了资本的运行规律是基于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资本占有者决定把资本投入农业还是投入工业……投入批发商业的某一部门的唯一动机,是基于对他利润的考虑”。

在地租这一节中,马克思主要对亚当。斯密地租理论的分析批判,说明了土地所有者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的对立,从而揭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客观必然性,并最终揭示了地产分割的意义和结果。“工业必然以垄断的形式和竞争的形式走向破产,以便学会信任人,同样,地产必然以这两种方式的任何一种方式发展起来,以便以这两种方式走向必不可免的灭亡”。

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章中,马克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看作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国民经济学以不考察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所以,马克思针对二者作了详细的分析介绍探索社会发展的规律。其次,马克思在对异化劳动作了详细论述之后,又对异化劳动私有制的关系作了详细分析,得出了“私有制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二)第二手稿

在第二手稿中,马克思着重论述了私有财产的关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关系和它们之间的斗争及其结局。最后马克思总结到:私有财产的关系即是劳动,资本以及二者的关系。这个关系的这些成分必定经历的运动是:

1.二者的直接或间接的统一。起初,资本和劳动还是统一的,后来,它们虽然分离和异化,却作为积极的条件相互促进和互相推动。

2.二者的对立。他们互相排斥,工人知道资本家是自己的非存在,反过来也是这样。每一方都力图剥夺另一方的存在。

3.二者各自对立。资本=积累劳动=劳动。作为这样的东西,资本分解为自身的和自己的利益,而利息又分解为利息和利润。资本家的彻底牺牲,他沦为工人阶级,正像工人——但只是例外地——成为资本家一样。劳动是资本的要素,是资本的费用,因而,工资是资本的牺牲。劳动分解为自身和工资。工人自身是资本和商品。最后,敌对性的相互对立产生。

(三)第三手稿

在第三手稿中,我们看到这几大标题:“私有财产和劳动”(这是对第二手稿的补充,暂不讨论),“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对黑格尔的辩论法和整个哲学的批评”“私有财产和需要”。下面将逐一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1.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一节中,马克思主要针对共产主义学说和辩论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世界观的基本特征作了具体的阐述。具体点说,主要包括:

(1)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粗陋的共产主义虽然也否定私有制,但他们并没有认识私有财产的本质,所以从实质上看,它不是消灭私有制。”这种共产主义——由于到处否定人的个性——只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私有财产就是这种否定。

(2)马克思开始科学地论证共产主义。马克思子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新世界的看法:科学的共产主义,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阶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则。但是,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的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的社会的形式。”

2.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通过对总结当时德国批判运动的现况,提出了唯物主义的批判任务。(2)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评价。(3)对黑格尔哲学的首次全面批判,而对黑格尔哲学的全面批判,则是本节重点。马克思在本节中的第一段,便开篇明义的说:“在这一部分,为了便于理解和论证,对黑格尔的整个辩论法,特别是《现象学》和《逻辑学》中有关辩论法的叙述,以及最后对现代批判运动同黑格尔的关系略作说明,也许是适当的。

马克思在完成以上三项任务后,基本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雏形,这点是非常至关重要的,最后马克思以黑格尔《哲学全书纲要》两句话结尾。对此他总结到:“对抽象思维者来说,自然界必须扬弃自身,因为他已经把自然界设定为潜在的被扬弃的本质。”

3.马克思在论述完“共产主义”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后,接着又对私有财产和需要、分工、货币、作了充分的论述。而这部分主要是为前面的某些片段做一个简要的补充,在这部分,马克思着重分析了私有财产和需要之间的含义和联系,接着又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动力、矛盾。分析了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的根本途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的深刻规律。

三、批判与扬弃

在读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感受是颇深的,以前所了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多是经别人整理的二手资料,所以难免觉得内容冗繁,枯燥。今深入研读了马克思的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中虽多有不懂之处,然确实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博大精深,确实心灵思想为之震撼。然则深入一点的来谈我在读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大获益处的时候,莫如“批判”及“扬弃”二精神。纵观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其中关于经济学,哲学的精彩论断,莫如概括成两个词:“批判”“扬弃”。“批判”是带着一个谦虚的心去看待一个人,一件事,但又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立场,对其不合理的地方要进行批判,更要敢于批判。而“扬弃”,即是我们中国人爱说的“取长补短”,取其优点,补己之短。要真正的做到“扬弃”,那也是不容易的,扬弃不仅要求能看到彼方的优点,而更重要的是要能看到己方的不足,这点才是最至关重要的。能看到己的不足,虽无彼之优点可取,可仍算“自知之明”之辈。可看不到己的缺点,又看不到彼之优点,这才是真正的悲哀。所以,我们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第一之主要任务要真切的领悟其“批判”及“扬弃”之精神,這点可贯穿到我们每个人的做人,做事,做学问上,能真正做到这点是难能可贵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一本书,最主要的就是能读出自己的思想,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这本书最后能给我以什么样的启示收获。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我觉得给我影响最大,受益最深的就是其在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批判”“扬弃”之精神,我觉得,这二精神我们当一以贯之的坚持,何事何物,我们不妨以“批判”的心态对它“批判”一下,何事何物,我们不妨以“扬弃”的心态对它“扬弃”一下。这也是我在读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的一点思考。

参考文献:

[1]闫树森著.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求实出版社,1987:58。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14.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72.

作者简介:

王海(1990年—)男,贵州织金人,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科研部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

胡林蔓(1989年—)女,侗族,湖南会同人,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马克思哲学经济
最有思想的句子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经济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