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 我该怎么走进你的内心?

2020-08-19丁丽娜

中学生博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共情合约女儿

丁丽娜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拥有了大量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原本,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手中宝,但随着相处时间的延长,我们之间也慢慢出现了“相看两相厌”的情况。

晚饭过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这时,新闻里播放了一组山里孩子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停课不停学”的报道。看着那些孩子有的在屋顶蹭网课,有的爬雪山搜信号,女儿不禁感慨:“哇哦,好牛!”坐在一旁的我回应道:“果然是别人家的孩子。你看你,家里条件这么好,你要是有人家一半用功,成绩肯定上去了。”孩子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嘴里嘟囔着:“就知道比比比,烦死了!”她气呼呼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那一晚,女儿再也没有从房间里出来过。我多次去敲门,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那一晚,我失眠了。同住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可孩子的心似乎离我越来越远!我不止一次地感叹:孩子,我该拿什么走进你的心呢?

苦恼的我再次翻开了书柜中的那些亲子教育类书籍。我突然发现,孩子有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她没有感受到妈妈对她的理解和接纳,或者说妈妈没有共情到她。她其实是在真诚地表达对新闻中这些同学的崇拜,甚至内心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精神。如果我能听出来这层意思,就不会吃“闭门羹”了。

那一晚,我明白了:要想走进孩子的心,想让她听得进忠告,我必须接纳眼前这个“不完美”的少年,对她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共情。

一、善用共情——提醒自己换位思考

共情,也叫同感、同理心。在家庭中,共情是指家长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能敏锐、准确地领会与理解孩子所表达的观点和内心情感,再把这种领会和理解反馈给他,从而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

心理学家梅洛夫也认为:“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说得通俗一点儿,共情就是要求我们,好像将自己的脚放进孩子的鞋子里,去感受他的感受。

那天以后,我重新学习沟通技巧,试着去共情他人,我努力去做了,也不断获得惊喜。

一天,孩子上完一节网课,起身伸了一个懒腰,捶捶自己的后背,情不自禁道:“好累啊,还是在教室上课舒服啊!”我端起一杯温水,走过去,拍拍孩子的肩膀说:“对着电脑上课,是有点儿累,你觉得还有些不习惯,对吧?”被理解和接纳的孩子,马上回应了我:“是还有些不太习惯,不过慢慢就适应了。等会儿我去跳跳绳,放松一下,劳逸结合。”

我感受着孩子的感受,享受着这种愉悦的你来我往,我发现善用共情,提醒自己换位思考,真的很重要!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了,从而渐渐打开心门,促进亲子双方更进一步的交流。

二、自主选择——在彼此信任中和解

早晨起床,看到女儿已经在客厅沙发上看书,冬日的暖阳透过窗帘照在地板和沙发上,配着窗外的鸟鸣声,显得格外舒适惬意。我坐到女儿身边,也拿起书看了起来,享受这份美好安静的时光。

20分钟后,女儿放下书,拿起我放在茶几上的手机。我警觉地问:“你看手机干什么呀?”话一出口,我马上察觉到我的语气有点儿急促,语音语调也有些不温和。于是我假装平静地說:“你能不能不看手机啊?”女儿放下手机,一脸不快地说:“我只是想查查王熙凤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刚刚看到说她是凤辣子,我想看看她怎么个辣法?”

眼看着气氛就要紧张起来了,我平复了一下心情,试着好好地跟她沟通:“如果没有手机,你打算怎么查这份资料呢?”

“去翻书呗,可是家里的《红楼梦》原著那么厚,分上下两册,我才看到20多页,要查,估计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有答案。”她嘟囔着。

“看来手机还真是高效便捷,现代科技的好处真大啊!”我说,“可是,看到你拿起手机,我就有些不安,你知道为什么吗?”

她说:“我知道,你怕我看抖音,怕我眼睛不好。”

“是的,我还怕你被手机上的各种信息吸引住。”我补充道。

“那你可以跟我一起看啊,看看我有没有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她回答道。

“我很愿意跟你一起看,可是我现在正在看书,没有时间。你觉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既能满足你的需要,也能让我不担心呢?”

在这里,我运用了“正面管教”中“选择轮”这一工具,“选择轮”是指在遇到不可调和的问题时,提供几个其他选择,这些选择是孩子和家长共同商议后提出的。它能将不可调和的问题转化成孩子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孩子能自主选择而非强制性的做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之道。

女儿认真地思考后,对我说:“这样吧,我有需要时向你借手机,必须说明干什么用,使用时间绝对不超过半小时,并以合约的形式定下来。你看可以吗?”看着孩子坚定的眼神,我选择相信她,由女儿自己写下合约,明确了手机使用的事由、使用时间、自己和父母的权利义务等等。女儿把合约递给我,询问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我看了以后,觉得还算合理。只见女儿在合约上郑重其事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并要求我也签字确认。同时承诺,签字生效后,不得轻易修改,并把合约贴在书房墙上。

那一天,女儿欣喜地跟我分享王熙凤的故事,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啊!

自主选择管理,孩子得到了信任和尊重,也就更愿意执行。孩子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遵守得也是比较好的。至少在那一次后,我们之间没有因为玩儿手机问题发生较大的冲突。

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跟着一天天成长,慢慢地,我发现:说教,走不进孩子的心;指责,走不进孩子的心;唠叨,走不进孩子的心;唯有共情、信任,才能让孩子打开心门,让我走进孩子的心!

编辑/苗嘉琳

猜你喜欢

共情合约女儿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和女儿的日常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