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公共政策价值体系重构
2020-08-19徐水源
徐水源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并且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
这一重要指示为政府部门研究制定各项经济社会公共政策确立了价值导向和行动准则,指明了未来经济社会公共政策的方向,为跨部门、多主体协同合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对于确立经济社会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整合碎片化的公共政策,推动公共政策价值体系重构,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公共政策体现健康为根本的价值取向
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影响健康的因素也错综复杂,健康问题涉及几乎所有政府部门和社会主体。将健康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就是要求政府部门在拟定政策时,坚持以人民健康为根本、以人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制定各项经济社会公共政策,将健康理念和健康因素贯穿于公共政策研究制定的整个过程。
目前,很多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本部门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如何与健康政策融合。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建设健康中国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正确认识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推动落实。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研究、出台和落实每一项政策过程中,事先都应该考虑该项政策是否与健康相关,以及对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效应。
换言之,具有政策制定权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坚持健康优先的原则,不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优先考虑健康因素,而且应该在政策评估中考虑政策对健康的影响,把保障人民健康这一要求贯穿到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机构的建设,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能力。
形成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政策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问题涉及面广,宏观经济、交通、农业、教育、住房、就业等部门制定的政策都会对人民健康产生深刻影响。
与健康有关的政策并不只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而是涉及几乎所有政府部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相关工作分散在医疗医药、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公共卫生等部门,各部门工作已形成体系,短时间内将各部门的健康相关工作都合并为一,不切实际。
政府各个部门已形成自己的工作体系和运行规则,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渠道,部门政策分割现象较为突出,彼此出台的政策在目标、内容等方面时常出现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地方。
为此,要统筹医疗、环境、教育、法制等多部门共同行动,整合健康领域相关政策,推进公共健康政策体系的重构。必须强调各个主体协同合作和共同努力,建立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坚持健康优先原则。
同时,要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合作。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市场、个人”的责任定位与权利边界,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和家庭积极参与的健康政策多元参与治理体系。
重构健康领域公共政策体系
第一,健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政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人民健康的影响,他多次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宣传等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机构的建设,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能力。
在健康教育方面,要着眼于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制定和完善科学普及健康常识、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政策体系,科学普及健康常识,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健康促进方面,要着眼于提升健康管理水平,制定和完善心理健康疏导服务、医院健康管理、社会健康促进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稳步开展心理健康干预和疏导服务,提高群众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政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的突出问题。
要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和“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着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以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食品安全、职业健康为核心内容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政策体系,减轻群众看病就醫经济负担,切实解决好群众“病有所医”问题。
第三,健全健康环境等健康影响评估政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
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加大健康影响评价评估政策落实力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环境健康影响监测与评价,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加强落实职业对健康影响评估政策、强化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监管政策,提升保障人民群众公共安全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