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技工院校计算机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0-08-19段二军
段二军
摘 要:工匠精神是对待工作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有着专心专注、追求卓越、一丝不苟、协作共赢的时代内涵,但当前中职院校无论在学生自身,还是学校层面、社会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智造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加入。文章对工匠精神的历史进程、内涵,中职院校计算机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多方面入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术院校;培育研究
一、前言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越来越重要,搞懂工匠精神的内涵,探索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人社部在《关于印发中职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强调把培育工匠精神作为中职院校重点教学内容,融入公共课程、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就业指导和考核鉴定体系,贯穿中职教育全过程,使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成为中职教育的鲜明特征,这为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指明了方向。
二、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和科学内涵
在我国,工匠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就要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在孔子看来,只有悟道,特别是修到天道与本心为一,才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新时代解读孔子的道之精髓,工匠精神再贴切不过。对“工匠精神”的内在涵义的解读,国内外的学术界仁者见仁。综合现有各方解读,“工匠精神”表现为崇尚劳动、爱岗敬业、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等。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对所从事的工作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对所做的事情严谨钻研、精雕细琢;对所生产的产品严禁负责、独具匠心,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精神,它体现的是人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中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阵地,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因此,要从企业需求的视角探讨中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对解决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错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职要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入手,培养现代企业所需的人才,这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中职院校肩負的重任。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计算机专业教育是将计算机技术的逻辑严谨和创新思维紧密结合在教学中,通过开发者自身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实现知识产品的创作。计算机专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既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也引领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IT企业职员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与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一样重要。只有培育“工匠精神”,从而引领计算机专业人员提升精神追求和敬业精神,才能确保信息产品的高质量。
四、当前中职院校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缺失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上的缺失
工匠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学生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中职生源大部分来自普通高考、中考落第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上进心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缺失,部分学生眼高手低,缺乏恒心和毅力,做事虎头蛇尾,遇事得过且过,心性懒散且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做到工匠精神的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另外在综合能力素质上也有很大的缺失。
(二)学校在培养模式及师资培养上的不足
技术院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没能正确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中职院校的价值,没能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始终,职业教育“市场化”,工作重心“招生化”,招生专业“热门化”,实训基地“口头化”。特别在师资培养上,“先有学生再有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拼凑起来的教师队伍只有“重理论、轻实践”。
(三)校企合作不“给力”,工学结合成套话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方式,是学业、行业、产业三业联通的桥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的途径。但当前校企合作在一些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理解上都有一定的偏差,学校希望“打秋风”,在学生实习环节把学生送到企业“万事大吉”,企业“孤独”地完成学生的培养,专业教师偶尔到企业“酌情”指导,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检查。而企业认为学生的培养是学校的事,出于成本以及安全责任考虑,也只是提供一个单一的实习环境,没有专业技能师傅的指导,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效果可想而知。
五、计算机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不高,自学能力不强。这种现状造成中职学生往往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且只愿意学习他们认为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对职业素养、人文修养等重视程度较低。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奉献和主动服务的意识淡薄。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学习对学生专注、持续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理解能力、认真细致的态度等要求很高。因此,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非常有必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思想政治教育,对知识、技术和技能存敬畏之心
把思想政治作为第一抓手,使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需要借助思政“两课”树立技术精尖人才的社会价值感,抑制“拜金主义”思潮的泛滥,扭转工匠精神社会认同感的缺失现象,使得人人能够精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激励学生“沉得下来,钻得进去”,需要融入工匠精神,对学生强化不慕名利的情操及专一执着的信念。在工匠精神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计算机课堂与生产情景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使学生理解追求与快乐的相互促进性,从而使其在不断追求精湛技艺中真正体悟到工匠精神,进而使其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二)注重人文素质,增强文化底蕴
适当引导学生慢下来、沉下来,需要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文化積淀,使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互相融通。追求产品极致品质的工匠精神,是一种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引导和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小事上尽心,自觉形成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态度;需要以中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新媒体平台呈现、推送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将弘扬工匠精神与学生社团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调动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主观能动性。
(三)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育人
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注重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体验、养成和实践,使工匠精神内化到学生自身的内在精神结构之中。中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在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和教师的情境创设,还可引导学生进入生产的具体流程,研究问题的解决之道。学校发展较好的专业,一般都有多个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作为援手,协助修改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教学及改革,提供适当的技术岗位,共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完善评价机制,提炼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
建立健全的活动评价体系,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活动组织过程中,制定核心能力成长计划,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活动前了解到自己在过程中得到哪些方面的锻炼,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有益之处,在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束后,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议,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计入学生核心能力成长档案,将校园活动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全面提升学生核心能力。
六、结语
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工匠精神”是升华后的职业精神。计算机行业的特点也决定了,中职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新技术,善于创造新,并且工于专技、忠于岗位。只有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融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学生才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为自觉地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做好本职工作。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用之才的基本保障。为此,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中,因材施教,夯实基础,磨炼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计算机专业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桂城.中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12):102-104.
[2]汤艳,李爱琴.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2-148.
[3]张凯亮,等.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21-23.
[4]梅洪.论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6(2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