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汉:当机立断阻敌寇 掩护总部脱险境
2020-08-19王庆和
王庆和
为打破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20日起,八路军先后投入105个团,对华北日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作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破袭正太铁路。八路军总部命令:太行区的一二九师集中3个旅兵力,破袭正太铁路阳泉至榆次段。战役准备阶段,由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推荐,经刘伯承、邓小平同意,上级任命旅参谋长周希汉率领该旅十六团,决死队二十五团、三十八团,榆次、太谷两个县大队,两个工兵加强连以及1万多名民工,担任寿阳至榆次段铁路的破袭任务。
周希汉接到命令后,按照总部统一部署,于20日开始破路。经10天日夜奋战,将寿阳至榆次间的正太铁路彻底摧毁,达到上级规定的“不留一根铁轨,一根枕木,一根线杆,一米电线”的要求,圆满地完成了破路任务。8月30日,驻太原日军紧急抽调7个大队兵力,分别从榆次、太谷、阳泉、平定出动,在飞行大队支援下,直扑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师部指挥机关和后方医院。周希汉判明日军企图后,却与师部无线电联系困难,情况不能上报,也得不到上级指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当机立断,从领导机关和后方安危的大局出发,指挥两个团迎着敌人锋芒节节抗击,最后夺取并坚守羊儿岭,成功掩护总部机关从卷峪沟安全转移。
高坪阻击,挫敌锋芒,掩护民工顺利撤退
日军凡遭我军重大打击后,必然调集重兵进行报复,这几乎已是敌后战场上一条规律。在部队和民工轰轰烈烈地破路时,周希汉就多次告诫各级指战员,要提高警惕,掌握一定机动兵力,随时准备粉碎日军的报复性进攻。同时,他还亲自组织对太原、榆次、太谷的守敌开展侦察,通过各种侦察手段,严密监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从8月25日起,周希汉就得知日军开始向榆次、太谷增兵的情况,8月30日证实敌人在榆次县集结了两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大队,在太谷县也集结了一个大队。当天下午,周希汉到观察所观察敌情,发现榆次敌人一个大队已出城向高坪方向开进。他判断敌人是向本纵队侧后袭击,便立即跑向指挥所,命令十六团团长谢家庆带两个营跑步占领高坪阵地。同时命令三十八团、二十五团立即收拢部队,准备战斗,并将情况电告陈赓旅长和刘、邓首长。当日晚上,又陆续接到报告,榆次敌人沿正太公路向芦家庄方向东进;太谷日军一个大队也已离城,去向待观察。周希汉立即起草电稿上报,基于破路任务已经完成,建议部队和民工立即撤离铁路线,集中部队全力反击敌人的进攻。当晚,刘、邓首长电示:“应坚守高坪、道坪阵地,掩护群众有秩序地撤退后,你部应经松塔、马坊进至石拐以北地区,协同三八五旅消灭突进石拐之敌。”周希汉根据刘、邓首长指示,留下二十五团和三十八团三营及榆次、太谷两个独立营,组织掩护民工撤退。二十五团掩护民工撤退后,直接归陈赓旅长指挥,部队经松塔、马坊进至石拐以北地区待命。周希汉带十六团一个营和三十八团主力连夜进至道坪,策应十六团主力阻敌。
8月31日上午,日军在大炮和飞机掩护下,连续向十六团坚守的高坪阵地发起猛攻,战斗异常激烈,我军击退日军3次进攻,毙伤日军百余人,大大地挫败了敌人的锋芒,保障了本纵队万余名民工的转移和遣散。
节节阻击,争取时间保障机关和后方转移
8月31日下午,周希汉到十六团坚守的高坪阵地指挥战斗。他在阵地了解到,由榆次沿正太路东进的日军到达芦家庄车站后,即转向南下,先头已经戈山到道坪东北10里的马庄,似有向侧后包围之势;由寿阳沿铁路南下的日军一个大队兵力,已进至马首车站以南的河底一线,并有继续南下的迹象;右侧由太谷出发的日军经上、下黄彩向东急进,先头已进至道坪阵地东南的高家山,仍然继续向东挺进,并无向我阵地侧迂回的迹象。周希汉分析敌情后认为,高坪之敌前面被我阻止,左右两路已进至高坪阵地,但并不向我阵地后方迂回,而是继续向我纵深挺进。结合南下之敌行动判断,敌人这几路的行动,都是指向我军总部、师部和后方所在地域,企图摧毁我军的指挥部和后方保障机关。如果敌军是这种企图,在其他方向必然有兵力配合,总部、师部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于是,他要求十六团团长谢家庆继续坚守,待黄昏转移,然后就策马急驰道坪。
周希汉又令电台和师部沟通,并拟电报准备上报。当时,师部在行动中,电台联系不上,重大情况不能及时上报,也得不到师部新的指示。周希汉从保障师部和总部机关及后方安全转移的大局出发,果断挑起了阻止当面三路敌人前进的重担。他的计划是:部队暂不到马坊以北集结,沿当面敌人前进方向,节节抗击,为上级机关转移争取更多时间。他命令三十八团于当天下午占领东大岭,阻止两侧敌人前进,掩护十六团转移。十六团在黄昏前击退敌人进攻后,由三十八团掩护,行进至东大岭以东的红凹,占领中兰阻击阵地。9月1日上午,三十八团于东大岭完成阻击任务后,在十六团掩护下顺利转移到白云村以东山地占领阵地。当日下午,十六团在中兰山地完成阻击任务后,也转移到白云村以东山地阻击敌人。
白云村以东山地已接近总部机关的转移路线,北面5公里的華泉是三八六旅野战医院所在地,正东10公里的明水头是原师指挥所驻地,南面10公里为马坊。周希汉带两个团在白云村东山阻击敌人至黄昏,但仍无法和师部取得联系。他认为当面之敌3个大队经我军连续阻击,前进迟缓,已为我首脑机关向后方转移争取了足够时间。和师部联系不上,说明他们可能已离开远去,部队在此没有停留的必要了。于是,他决定部队当晚向东南方向15公里的羊儿岭、红崖方向转移。那里山高,位置适中,到那里再决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夺回羊儿岭,顽强坚守,掩护首脑机关转移
羊儿岭位于寿阳、昔阳、和顺三县交界处的和顺县境内,南北长5里,北端主峰海拔1542.5米,是附近各山的制高点,东边5里是卷峪沟,西边10里是马坊镇。周希汉率十六团和三十八团于9月3日拂晓前到达该地,当即了解到马坊、京上已被日军占领,卷峪沟师部医院尚未转移。他据此决定继续向东转移,于红崖村召集十六团团长谢家庆、政委廖冠贤,三十八团团长蔡爱卿、政委刘有光开会,研究下一步行动。会议决定,由十六团在羊儿岭、上密岩线占领阵地,阻击由北面跟踪之敌;三十八团留一个营在红崖以西监视马坊之敌;三十八团主力向东面的东大足一带行进,占领阵地,掩护十六团向东转移,经过卷峪沟时应通知师部野战医院,立即向东大足方向转移。
9月3日上午6时半,日军从白云方向跟踪而来约500人,在马坊之敌配合下,由9架飞机轰炸支援,向羊儿岭阵地突然发起猛攻。十六团与敌激战半小时,羊儿岭主峰被敌占领,我军一时处于不利态势。周希汉正在思索如何摆脱不利态势时,师部警卫营营长跑步来到红崖村,口头向周希汉传达师长命令:“你们要死守羊儿岭阵地,掩护总部、师机关、医院和民工转移,没有师长命令,不得撤退!”周希汉听完命令后,一是觉得终于找到了师部,以后的方向更加明确;二是感到责任重大,总部、师部、医院和民工都还没走,一旦有所闪失,后果严重;三是认为要完成此项艰巨任务,必须夺回羊儿岭阵地。他对师警卫营营长说:“请你代我向师长报告,他的命令已接到,我坚决完成师长交给的任务!”
周希汉受令后,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夺回并扼守羊儿岭。他立即召集十六团团长谢家庆等研究夺回羊儿岭的部署。就在这时,三十八团团长蔡爱卿、政委刘有光在卷峪沟奉师长命令,率二、三营急返红崖参战,该团一营主力已回到红崖附近。周希汉最后确定夺取羊儿岭的部署是:十六团团长谢家庆带4个连在炮火掩护下,从正面反击羊儿岭,该团三营两个连从东北侧后反击;三十八团二、三营由红崖向北反击,该团一营由西面向羊儿岭侧后反击。中午,在周希汉统一指挥下,各部队从四面同时向羊儿岭发起攻击。战斗一开始就非常激烈,与敌反复争夺13次,甚至进行了肉搏厮杀。经两小时激烈战斗,我军夺回了羊儿岭高地。之后,部队按周希汉指示,立即组织火力,准备应对敌人的反扑。为减少伤亡,部队采取了“少摆多屯”部署,就是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摆在阵地上防守,以三分之二的兵力作预备队,屯在隐蔽的地方,随时机动反击。
当日下午3点,日军一个大队兵力从马坊过来,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羊儿岭南部的三十八团阵地发起猛攻。三十八团二营官兵奋勇抗击,连续打退敌人的进攻,一直战斗到黄昏,我军阵地岿然不动,大大挫败了日军的士气。
羊儿岭战斗,从早上6点半到黄昏7点半,整整打了13个小时,共毙伤日军300余人,我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例如,十六团三营一排在夺取羊儿岭主峰时,与日军一个小队进行白刃格斗,最终刺死20多个敌人,一排排长带领仅剩的3名战士占领了主峰;三十八团二营五连在夺取和坚守羊儿岭阵地过程中也伤亡很大,完成任务后仅剩指导员带领11人撤出阵地。
当晚,周希汉接到刘、邓首长命令:“首脑机关和友邻部队已安全转移,你们可向昔阳境内转移。”周希汉派人转运走伤员后,当夜即令部队撤出阵地,向东转移到东大足、南圪塔一带住下。
周希汉率领十六团和三十八团到达东大足地区集结后,正准备休息时,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主任陆定一等专程到南圪塔慰问部队。罗瑞卿一见到周希汉就紧紧握住他的双手说:“希汉呀!昨天你们打得很坚决、很顽强,打得好呀!”杨尚昆说:“你们任务完成得很好,保障了首脑机关的安全。我们代表总部和师首长来慰问你们!”周希汉代表部队感谢首长们的鼓励,并表示今后要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罗瑞卿问:“希汉同志,你们是怎么转移到卷峪沟附近来的?”周希汉把战斗经过作了简明扼要的汇报。3位首长听后赞扬周希汉的正确决策。罗瑞卿说:“你们在和上级失去联系的紧急情况下,能顾全大局,勇挑重担,机动灵活地处置情况,战斗也打得英勇顽强,希望你们很好地总结一下。我们各部队就要发扬这种机动灵活、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后来,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在总结正太戰役时讲道:“卷峪沟(指羊儿岭)战斗起到了掩护首脑机关转移的重要作用,并使左右两翼得以安全撤退。”
(责编 申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