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途径研究

2020-08-19赖绮娴

青年时代 2020年18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培养途径教学改革

赖绮娴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要任务,其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立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利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期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大学生素质;培养途径

我国已然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当今时代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各国建设和发展中均十分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促进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体系中也十分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思政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思政教育实践课程也需要做到深化改革,在思政教育实践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顺应现代教育理论要求

现代教育理念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应积极转变以往理论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如在学习“诚信”的相关内容后,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杜绝作弊的行为。思政实践教学中能够有效协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在学习专业知识后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增强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课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其中的知识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例如在学习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式,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之后结合自身的兴趣、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就业或创业。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还要准确把握学生关注的热点,要求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作出最佳选择,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思政课

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更加重视理论教学,这使得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大门,在更加真实且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开展实习,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出教学理论的积极作用。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新素质培养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创新素质主要由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构成,创新能力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主体的经验对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大力改革教学模式,以全新的形式开展思政教学。

(一)立足激发创新主体意识,以性别教育实现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主体的意识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之中,方可推动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性别教育着重普及不同性别的社会要求、社会角色和性别优势,这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性别教育能够有效增强主体意识和观念,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对于女生可布置“我眼中的最美女性”等专题讨论,也可组织开展现代有关“现代女性气质”主题的辩论赛,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搜集、比较、点评和概括,在一系列的实践中获得性别认同,增强女性的主体意识,积极投身创新活动。对于男大学生也可举办此类活动,在性别认同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创新主体意识。

(二)培养创新思维,吸收同伴智慧创新教学

创新思维指导创新活动,创新思维需要突破以往的思维模式,在教学活动中需采取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当前实际合理设计教学任务,从多个角度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站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角度,教师可高度结合第三章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我的人生”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学生能够在了解其他同学思想理念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生活,进而及时转变以往的旧观念和旧思想。在第一张绪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参与设计大赛,这样在思考未来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可创新思维模式。或者基于道德与法律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我所理解的道德”辩论赛,以不同的视角来解读社会现象和热点,引导学生就社会责任感深入思考,进而达到创新学生道德法律思维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驱动任务改革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对创新活动的最终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创新能力主要涵盖应变能力、合作能力、整合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力、自学能力等。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需建立任务驱动课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之后采取灵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中可为学生布置“我爱我家乡”等主题任务,要求同学担任导游,规划旅游线路,为同学介绍家乡的著名景点和地域特色。或者也可布置本周有话说任务,邀请同学担任主持人、节目策划和编辑撰稿等职务。又或者教师还可在教育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专业和特点布置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如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为其布置设计中国风的服饰;针对多媒体与网络制作专业的学生,则可鼓励其制作大学生道德法律宣传网站,设置网站编程、美工和设计等多种职务。上述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堂,另一方面也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成效

(一)追随时代发展脚步,充分体现时代性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内容需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程的时效性。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如今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并为学生深度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再者,大学生在校园内生活的时间较长,社会阅历明显不足,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阻碍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对此,高校思政課教学中,需不断深化改革,在课堂中渗透大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增强大学生的分辨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充分体现个性化特征

在思政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且组织不同的课外实践活动,这能够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全面结合,建立起思政理论学习的第二课堂,切实深化学生的思想意识。例如在酒店管理和电子商务等服务类专业的思政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使其以客户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提高自身服务品质,更加积极主动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心和完善的服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则需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因此,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在合作中顺利完成任务。个性化的思政课堂教学能够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展现出思政课程的深刻价值。

(三)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打造新颖的教学模式

思政课程教学若仅关注教材的内容,则会削弱教学的实用性。思政教学中,若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则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需不断尝试思政教学的改革,在创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密切教材中的重难点与时事政治之间的联系。比如,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学生关注的焦点,教师应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前理解专业发展前景,并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此时新颖的教学模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综上,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此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可塑之材。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不断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高水平的思政课程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爱君,牛茂今,王宏伟,程俊力.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3-74.

[2]陈燕玉,周晓彬.创业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31-33.

[3]赖云莉,付美艳.浅谈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0):76-77.

[4]张明平.思想政治教育应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作用[J].职业圈,2007(19):130-131.

[5]赵薇.谈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江西金融職工大学学报,2006(1):97-98.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培养途径教学改革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