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应用研究
2020-08-19汪慧琴
汪慧琴
摘 要:微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新特点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因此表现出新的形式。微时代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载体有了新的机遇和发展,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带来了挑战。本文将先介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界定,随后分析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影响,进而提出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对策,以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载体;信息传播
一、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定义
(一)微时代的含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微视为主的新兴微媒体,一出现就广受欢迎。在这种趋势下,社会大众悄然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微时代指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与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数字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即时信息获取传播的显示终端,使用简洁的文字、形象生动的图像和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活动的时代[1]。微时代是新时代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技术革新的成果,顺应了科技时代的发展潮流。微时代的核心就是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有着显著特点:传播内容精简凝练,往往通过简短的文字或视频快速传播信息,进而方便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利用碎片时间快速准确地获取想要的信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强,如热搜时刻反馈当前信息的状况,用户通过评论即可实时参与新闻互动。微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界定
20世纪90年代,“载体”这一概念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2]。载体就是连接的中介,是一架桥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类型多样,如语言文字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无论通过哪一种形式,只要能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称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二、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影响
(一)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等传递出来,从而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全体师生共同实践而成的。校园文化对高校学生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微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工具等手段,文化传播也是快速的、范围广阔的,文化打破了原有的区域壁垒,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再有界限,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使其相互交流,相互碰撞,进而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校园文化受微时代影响,内涵与时俱进,更加丰富和深刻。
(二)强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
网络载体是传媒载体的一种,是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融合性、广阔性等特点。它让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界限,具备其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没有的优势。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也得到空前发展。伴随着微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者有意识地创设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教育情境,以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为支撑,以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帮助教育主客体之间形成双向互动交流的传播媒介[3]。高校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发布校园官方微博、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来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大范围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冲击了传统的课堂教育载体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开展,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即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通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本领,实施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微时代,用户可以在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载体畅所欲言、表达见解,微博中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微博用户和微信公众号的评论观点有时会比较犀利,甚至具有煽动性。当大学生在受到这类与主流思想不一致的言论影响时,就容易对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质疑,甚至在出现认知偏差与不良情绪时挑战思政教育者的主体权威,这让思政工作者的正面引导变得愈发困难与复杂[4]。由此可见,微时代增加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难度。
(四)挑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
教育离不开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管理之中,通过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就高校而言,主要的管理载体有校规校纪、规章制度、法律条文等。受管理条例约束,高校学生心中就会有一根警戒线,时刻提醒自身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但在微时代,网络媒介没有太多条条框框限制言論思想,学生在网络中可以借助多种媒介发表言论。言论自由的微时代缺乏正确的监督管理制度,微博点赞、微信转发、贴吧评论,甚至某些偏离正确方向的思想认知,学生都可以随心所欲发表,这种没有正确管理规范的自由,最终必将酿成恶果。微时代,巨大的网络自由度对高校的管理载体提出了挑战。
三、微时代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对策
(一)完善课堂教学
微时代让每个人都拥有发言权,都成为信息传播主体。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也要与时俱进,鼓励学生课堂发言,让学生有课堂参与感。课堂教学内容也需要更新。微时代的学生获得信息方便,接触的思想意识、观念更加多元,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吸引不了他们。微时代的各种头条、热搜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讨论。教育者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并与学生展开探讨研究。这样的课堂教学具有互动性、时效性和有趣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微媒體资源
微时代,以微博、微信、微视为主的微媒体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媒介,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这类网络教育载体,如以微博为根据地部署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一个联系同学、老师的信息交流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积极建立班级微群,并对新闻保持高度关注,实时更新班级微博信息,引导学生思考[5]。微博、微信群、公众号的建立,能够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保持二者的积极互动,教育者通过平台发布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途径参与其中。
(三)整合多种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划分是相对的,不同的教育载体彼此不是矛盾的。综合运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够保证教育的合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求,结合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实现多种教育载体的优化整合。如将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网络载体相结合,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发布实践活动(如辩论活动、教育电影欣赏等),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高校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管理和反馈。
四、结语
微时代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的信息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因此面临着变革和创新。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代特征,以受教育者的需求为中心,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理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佳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11):141-143.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杨春,陈晓旭.“微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102-105.
[4]张海滨.“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24-25.
[5]何红媛,何红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评《“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行与思》[J].青年记者,2016(3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