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民歌教学的新思路

2020-08-19罗欢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民歌音乐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中小学民歌音乐教学创新策略,提出以新的教学理念、巧用地方艺术素材、运用多种演绎方法,使民歌教学创造出新路径。

【关键词】民歌 音乐教学 新韵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151-0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因此,我们应探索出中小学民歌教学的新路径,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瑰宝,像金子一样闪亮,照亮世界。

一、坚持守正创新,用新的教学理念唱出民歌新旋律

(一)守住传统民歌之“源”

在音乐教育中,“守正”是根基,“创新”是源泉,守正不渝、创新不止。在民歌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守正”,在“守正”中实现新发展,在“创新”中实现新突破,让民歌永葆传承的活力。“正”是传统,只有守住传统民歌之“源”,“流”的创新才有意义。“新”是在传统大树上发出的新芽、开出的小花。在教学中守住民歌之“源”,就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贯穿音乐课堂教学,唱出民歌新韵律。

(二)拓展传统民歌之“流”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重视民歌艺术的传播,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民歌艺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欣赏民歌、学唱民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挖掘民歌的审美性和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倾听月色》的《小河淌水》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找来歌手龚琳娜演唱的别有一番韵味的《小河淌水》,与原民歌对比拓展教学尝试。在欣赏民歌之前,教师对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了解原民歌,从歌曲入手欣赏不同类型的民歌,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为传承民歌艺术奠定基础。

(三)创造传统民歌之“音”

在民歌教学中,学生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民歌韵味,懂得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保留歌曲原有的意义。如在学习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时,学生通过欣赏电影片段熟悉歌曲,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歌。在此基础上,教师引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歌手斯琴格日乐演唱的歌曲改编版本,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歌以流行唱腔的演绎别有一番风味,进而更乐于学习民族歌曲,同时明白既要遵循歌曲原有的旋律曲风,也可以赋予歌曲新的生命力。

二、深入挖掘本土音乐素材,用新的教学形式唱响民歌新旋律

(一)整合艺术教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民歌与地域民风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出发,深入挖掘本土音乐素材,用新的教学形式唱响民歌新旋律。如我市博白中学启宏老师讲授《飘逸的南国风》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教学内容时,由于浙江山歌《对鸟》、湖北民歌《幸福歌》对广西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对此,启宏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挖掘地方性教学素材,重新整合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广西民歌《世上哪见树缠藤》和博白客家山歌《高山岭顶有只窝》替代教材中的《对鸟》和《幸福歌》。

(二)挖掘地方教材

《世上哪见树缠藤》是广西民歌,由影片《刘三姐》中的刘三姐与阿牛哥对唱,刘三姐唱段旋律细腻、流畅、抒情,内容委婉含蓄,使用比兴创作的手法,南方民歌色彩浓厚。《高山岭顶有只窝》是一首客家山歌,主要在广西博白县内流传,具有标准的南方民歌特征,旋律婉转飘逸,歌词委婉含蓄,使用了比兴手法,采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充分展现了客家山歌的特点:旋律走向跟语言音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怎么说就怎么唱,客家学生以此首歌体验语言和旋律的关系,不仅通俗易通,还能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运用多种演绎方法,奏响民歌新旋律

(一)声音演绎

教师应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艺术需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发展,民歌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传唱民歌危机之一——传唱断层,多数传播的原民歌录制是量“声”定制,为彰显演唱技术,作品的音域较宽,从专业角度来说非常完美,欣赏价值也很高。中小学生跟着原调哼唱存在一定难度,久而久之便对民歌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传唱断层。在民歌教学中,我们要寻求“声音”创新的元素,使中小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可以釆用合唱的范本,让学生先整体感受民歌魅力,再结合学生的音高区域等特点进行教学。如通过领唱加众人合唱或分声部唱,让孩子人人参与到演唱中来。如侗族大歌中的少儿合唱,既符合中小学生的音域唱腔,又能让学生体验民歌的独特魅力。

(二)乐器演绎

学习欣赏二胡、笛子、琵琶、古筝、古琴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认识、理解和体悟,传承优秀民歌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的情感,增进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如在学习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时,学生学会唱这首民歌后,教师再播放著名作曲家鲍元恺改编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将民族音乐与器乐融为一体,使乐器奏响民歌新韵律。趁学生沉浸在唯美的乐曲之时,教师及时请班级里会演奏乐器的孩子演奏歌曲。当孩子自信大胆地进行二胡、笛子、琵琶、古筝、古琴等乐器弹奏时,其他同学认真聆听,情不自禁跟著伴奏旋律哼唱歌曲,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再次加深学生对民歌作品的印象。

(三)创编演绎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美、乐于参与体验美、勇敢表现美、大胆创造美。学生在欣赏、表演、创造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积累音乐知识、技能及各项音乐演绎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水平。如《螃蟹歌》是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四川方言民歌,歌曲旋律生动活泼、歌词诙谐幽默,是一首充满童真的歌曲。首先,教师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欣赏歌曲中富含浓郁的四川民歌元素,找出歌词中出现哪些四川方言(“哥”“脚”“个”“河”“硬壳壳”),并学说、学唱四川方言。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学习,学生直观了解歌曲活泼、幽默的演唱风格,并大胆对歌词描绘的有趣画面进行角色创编表演。首先,模仿螃蟹是如何走路的,螃蟹的大夹子是怎么夹的。其次,根据民歌的故事情节进行分组创编,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演螃蟹,一人扮演被夹的小朋友,并加入台词,随着歌词的发展不断丰富肢体语言的表演,进一步演绎剧情。最后,进行表演大比拼,看哪一组同学能声情并茂地演唱和表演《螃蟹歌》。这样的实践性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民歌的传唱和创新增加活力。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多样化的音乐满足听众的多元需要。教师要正确引导,要先守正、再创新,在传统民歌中加入不同的素材,改变其演绎方式,使民歌教学产生强大的震撼力,为中小学民歌音乐教学开创的新路径。

作者简介:罗欢(1978— ),女,广西博白人,高级教师,玉林市教科所中小学艺术教研员,研究方向为中小学音乐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民歌音乐教学
畲族民歌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十送红军》不是纯粹的民歌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