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实践

2020-08-19韦宇燕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效性的途径,认为教师要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和时长,注意动手操作的“精”和“准”,总结动手操作后的“获”与“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操作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124-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看、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说进行积极探索、发现,进而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知,形成系统的知识。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配合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让动手操作更有效、更高效?

一、要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和时长

陶行知先生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而做是手脑并用。”何时开展动手操作?动手操作什么内容?动手操作多长时间?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和准备好。

一般来说,动手操作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通过实物操作进行验证时。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时,为了更好地判断同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大,笔者请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或正方形纸片折折看,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发现把一个物体平均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所以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的疑惑得到解决,猜想得到验证。

二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在学生学习了什么是正方形和长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把一个长方形裁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裁就能得到最大的一个正方形。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实践,学生不但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知识,还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当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相等时,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三是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几分之一,笔者请学生自己动手折出正方形纸片的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班里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想出三种折法(如图1、图2、图3),有两名学生别出心裁,想到了别的折法(如图4、图5),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发散了思维。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要想准确地把握动手操作时机,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好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又要备学生,充分地了解学情,预测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进而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充分预设,准备好应对各种生成资源的教具、学具,在教学重难点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疑惑,在动手操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在备课时还要预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长。操作的时长不是随便规定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过长,不利于学生形成时间紧迫感,操作拖拉,影响教学进度。动手操作的时间过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操作而影响操作的效果。所以,教师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要适当,让学生能够完成操作又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有的教师在允许学生操作后,时常缺乏耐心,特别是有时学生操作较久却又未得结论时,教师就会点破结论和答案,或亲自代替,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动手、去思考。实际上,如果教师再多给一些时间,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更强,操作的结论更准确,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足。

二、要注意動手操作的“精”和“准”

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皮亚杰说:“动作是智慧的源泉。”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与技能,还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提升和发展思维。教师要想让学生动手操作更高效,要注意动手操作的“精”和“准”。动手操作的“精”指教师在设计动手操作环节时要求精炼、具有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就是在动手操作前把操作要求和要点讲清楚,让学生正确、规范、有效地操作,有目的和方法可循,而不是随意操作。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梯形面积的求法时,笔者让学生事先准备两个一样的梯形,在课堂上动手拼一拼。在拼前笔者强调:“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时,利用转化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那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不能也拼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拼图形,而不是胡乱地拼,缩短了操作的时间。在他们拼好后,笔者又追问:“你们看看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原梯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进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求法。

要做到动手操作的“精”和“准”,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备教材、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做好充分的预设和准备,让学生有目的地操作,还要求教师在布置学生动手操作时,把活动的具体要求,如活动小组的人数和人员的分工、操作的要求、活动的时间等都说明清楚,最好是把这些要求出示在教学课件上,让学生读懂、明白,再让学生有序地动手操作。另外,在学生动手操作中,教师在巡视时要注意赞扬操作正确、规范、有见地的学生,引导、纠正操作错误的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动手操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要总结动手操作后的“获”与“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收获了什么?又进一步想到了什么?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及时地总结。只有及时地总结,才能保证课堂上的“热闹”不是劳而无功。总结“获”,是提炼动手操作得到的结论或验证的规律,是总结操作的方法和步骤,这些对将来的进一步学习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总结“思”,是思考动手操作的成或败,是捕获动手操作中的“意外”并作进一步思考,这些对将来的学习都起到借鉴的作用。在总结“获”与“思”中,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得到螺旋式的上升。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笔者请学生思考:“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然后计算它的面积呢?”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很快发现,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两部分后再重新拼起来,可得到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样的。在操作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思考:“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学生在回顾操作过程中总结得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生脑中扎根。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笔者请学生看课件,在平行四边形中画出一条对角线,并提出新的问题:“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你能不能求三角形的面积呢?”像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后总结“获”与“思”,又运用“获”与“思”去思考新的问题,知识和思维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后有“获”与“思”,首先要求教师擅于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时进行细致的观察,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别人都是怎样操作的,认真地思考和分析操作的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别的操作方法,边观察、边思考这样操作的结果是什么;其次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结束后大胆地展示和互评,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收获,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经验,在分享中发散思维,再互相评价操作过程和结果的优劣,学生在互评中取长补短;最后要求教师学会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总结动手操作的方法,回顾梳理动手操作验证的结果和收获,提炼成简练、易于识记的结论和规律,加深学生的记忆。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高效的动手操作,让动手操作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中快乐地学习,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姜培华.让有效操作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J].小学教学参考,2015(11)

作者简介:韦宇燕(1984— ),女,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