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类比推理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020-08-19吴家锦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类比推理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學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的策略,建议教师通过先行组织、原型启发、联想类推、检验修正四种方法,给学生建构思维平台,为学生做更多对应设计,组织学生快速进入类推实践环节,在不断操作体验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类比推理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116-02

类比推理,主要运用于比较两个相同或者相似的事物,最终推算出事物之间更多相同或者相似的特点,它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法。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有限,认知发展水平不高,对一些数学概念或者知识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类比推理展开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先行组织,搭建桥梁

开展类比推理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对旧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并且可以做到灵活运用,否则教师在进行类比推理教学时就会比较困难,这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深入理解并且完全掌握,最终形成新的知识,教师就要深入分析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深思熟虑,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进行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时,笔者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加深难度。所以在上课之前,笔者先引领学生复习巩固之前学过的内容,之后,再出示如“30+20=  ”“30-20=  ”这样的数学题,让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方法来计算。有的学生认为30是3个10,20是2个10,那么3个10加2个10就等于5个10,也就是50;同样3个10减2个10等于1个10,为10。由于学生之前学过3+2=5和3-2=1,所以他们推测30+20=50、30-20=10。学生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计算,笔者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计算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

凡事都需要“未雨绸缪”,同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数学上有些知识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可以快速进行类比推理,而有些内容联系不是很密切,这就需要教师提前给学生搭建桥梁,方便学生运用类比推理解决问题,进而快速掌握所要学习的新内容。

二、原型启发,实现抽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尽管小学生的认知有限,但他们的认知大多数都是从生活中来,此时,教师可以进行原型启发,巧妙地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进而对数学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例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采用原型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寻找数学的影子,类比推理。课前,笔者事先准备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积木,然后在课堂上先用PPT给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积木图片,其中就有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两种积木,让学生对这两种形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笔者再拿出准备好的两种积木,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积木的边和角都有什么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问题一出,学生开始动手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4个角,而且每个角都是直角(90°),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笔者对学生的实验结果给予了评价,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自己对生活对认知,利用原型启发展开类比推理,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三、联想类推,直觉猜测

很多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不太明显,学生很难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不利于学生进行类比推理学习。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推理,引导学生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库中搜索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型,这个数学模型需要与学生新学习的数学模型的表面相似,之后通过关系相似猜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笔者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推理,通过直觉类比猜测问题的解决办法。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所以笔者先用PPT给学生展示一幅大坝的横剖面,该大坝的横剖面为一个梯形,然后让学生思考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看到图形之后,有点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之后,笔者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使这两个图形的高相等,引导学生将这两个图形展开联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梯形,反过来说,两个梯形就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他们决定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也就是将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交换位置,之后拼接到一起,得到平行四边形,其底边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面积为(上底+下底)×高,如果上底用a表示,下底用b表示,高用h表示,则面积为(a+b)×h,那么梯形的面积就为(a+b)×h÷2,进而得出最终结论。

面对不太好进行类比推理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已建立的知识模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进行联想类比推理,直觉猜测,成功解决数学问题。

四、检验修正,避免失误

类比推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是合情推理的一种方式,是引导人们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性来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从本质上说,其只是一种或然性推理,仍存在一些失误,甚至还有可能会发生错误,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质疑的品质,在类比推理结束之后,对推理的结果进行检验修正,最终避免类比失误现象的发生,从而让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类比推理之后的结果进行检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失误。在上述“联想类推,直觉猜测”的内容中,学生可以得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a+b)×h÷2,但是对于这个结果的准确性,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检验。特殊的梯形有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直角梯形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笔者先引导学生画出一个上底为1,下底为2,高为1的直角梯形,学生通过公式运算可以知道其面积为1.5,此时,笔者让学生延长梯形的两条腰并使之相交,可以得到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的直角三角形,大的直角三角形面积减去小的直角三角形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已知大的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所以小的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最终结果为2×2×[12]-1×1×[12]=1.5,这个结果与利用公式计算的结果相同,由此可知公式的正确性。同时,经过验证,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记忆会更加牢固。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简单,所以部分教师不注重探究教学方法,而花费很大的精力传授学生解题技巧。但是小学生对于这些解题技巧只是机械地记忆,没有透彻理解,也不能做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而类比推理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新知识,还可以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类比推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

作者简介:吴家锦(1979— ),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玉州区万秀小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类比推理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高中数学中类比推理的“形”与“神”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参考答案(2)
4类比推理
经济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类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