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0-08-19李春基
【摘要】本文论述课堂导入环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所存在不受重视、缺乏兴趣及缺乏沟通等问题,寻找解决措施,提出情境导入、操作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及直观导入等教学方法,提升导入环节的有效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112-02
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重视程度不够。课堂导入环节所占时间较少,其主要作用是导入本课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明确本课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由于其与之后的教学存在重叠,导致部分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只是简单引导,或直接进入主题,教学效率较低。二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力和自控力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很难深入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三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师生之间在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及预期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学生对于教师所设置的课堂导入内容较为陌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而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也无法做到所设计的课堂导入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导致课堂导入失去针对性,导入效果差强人意。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导入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对课堂导入环节予以高度重视
一是教师要从观念上重视课堂导入。教师要明白有效的课堂导入会对课堂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定期召开数学课堂导入研讨会,引导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应用课堂导入教学模式,强化其对于课堂导入的重视程度。
二是课堂导入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深入钻研和打磨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课堂导入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定调,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二、结合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导入水平
(一)结合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注重磨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经历来理解原本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完成课堂导入。如在教学“数字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的课前引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场景中发现和认识数字,可以为课堂导入环节设置主题——用数字去描述世界。比如说出爸爸妈妈的手机号、告诉其他同学自己的生日、告诉老师自己的体重与身高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二)合理运用导入方法
教师所使用的导入方法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但导入方式要结合数学知识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规律,合理选择最为合适的课前导入方法。
1.情境导入法
该导入法可以细分为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和谈话联系实际导入。故事导入法,根据学生对新鲜事物存在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合理利用涉及教学内容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能够在故事的带动下一步步深入了解学习内容。游戏导入法,由于游戏对学生存在天生的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导入法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的手、口、脑相互协调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談话联系实际导入法,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够成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物理解知识,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谈话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用言语直观描述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印象,为之后的数学知识教学打牢基础。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一课的教学导入情境。
师: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谁能为我们讲一下?
(生讲述故事)
师:乌鸦最终是如何喝到水的?
生1: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水面会上升,到瓶口就可以喝到水了。
师:为何石子放进瓶子里水位会上升?
生2:石子把水“挤”了上来。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的概念,同时由于该故事与生活密切相连,能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深刻领悟。
2.操作导入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之后的数学知识。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操作导入法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在《认识三角形》一课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来认识三角形,并引导学生互相对比所制作出的三角形的大小及形状关系,进而再通过适当的动手操作解决抽象的数学知识。
3.问题导入法
学生年龄小,他们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以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为例,教师可以用谜语设置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兄弟两人同走路,一摆一摆走一步,常年劳累不停歇,走来走去未出户。”如此有效导入教学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复习导入法
该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融会贯通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将本课所需要教学的新知识和过去已经讲授的旧知识有机结合,以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用旧知识引出所需要讲授的新知识,实现两者之间的平顺迁移,促进学生的理解。复习导入法不仅符合学生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认知发展,还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识。而且通过复习旧知识,能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大大降低学生可能存在的焦虑心理。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对比三角形与梯形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逐渐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又如在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从两个层次导入新知的学习。(1)元旦即将来临,王老师为同学们买了一些书作为礼物,每套书的价钱是24元,买了5套书,王老师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24×5=120(元)。”学生回答道。
师:同学们,你们回顾一下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用到了之前学习的哪些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
(2)高老师买了10套,一共要支付多少钱?24×10=240(元)
师:那么这次用到的之前学习的哪些知识?(两位数乘整十数)
(3)李老师要买14套,那么他需要付多少钱?
24×14= (元)。
師:这道算式是怎样的结构?(揭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案例的第一层次(24×5)侧重帮助学生理解乘的顺序,第二层次(24×10)是运用十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以逐渐引出之后的教学内容。
5.直接导入法
教师主要通过实物、教具以及投影等方式,配合生动形象的直观语言,有效吸引学生听觉、视觉和触觉共同参与课堂导入,使其能持续保持高度注意力,提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以“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教学为例,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在黑板写上两个很大的数(如64000000、2600000000),让学生尝试读出这些数,接着教师说道:“学好这些位数很多的数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注重构建轻松、和谐的导入环境
课前导入环节也是师生共同认识和学习新知识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会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所以课前导入环节也是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从心理层面包容和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应尽量使用温和、委婉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你们觉得老师说的是不是对的?”“通过这张图,你们可以从中发现什么?不要害羞,大胆说出来。”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在新课导入环节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要将批评和鼓励合理结合,并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具有针对性,既要对在课前导入环节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也要对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达到“局部强化”的教学目的。
(二)加强学习,形成导入特色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要严格遵循“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及教书育人的专业水平;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在确保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实现灵活、高效的导入。在课堂导入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认识数学学科自身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特点,还要兼顾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导入特色。此外教师还要在完成每一堂课教学后,对其课堂导入所取得的成果及呈现出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反思,积极改进课堂导入环节,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确保有效提升自身的课堂导入能力,并准确定位自己在课堂导入环节的特色,构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堂。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是保障后续教学工作得以高效开展的关键所在,尽管在当前的课堂导入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也是新课改必然发生的现象,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前导入环节存在的不足,并合理采取有效措施,高度重视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工作,坚持自身在课堂导入环节的主导地位,并合理运用多种课堂导入方法,构建轻松、和谐的导入环境,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
作者简介:李春基(1981— ),广西钦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