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更好自己”的“芬芳课程”构建
2020-08-19唐玲
【摘要】本文基于南宁市兴桂路小学“芬芳文化”主题背景,论述构建“成就更好自己”的“芬芳课程”的路径:立根子,基于学校文化确立课程育人目标;搭架子,基于育人目标建构课程体系;想法子,保障课程顺利实施;树牌子,课程实施突出优质化、校本化与特色化。
【关键词】课程文化 育人目标 课程体系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79-04
课程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核心环节。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特色和质量之所以不同,其根源在于每所学校的课程设计、课程架构与课程实施效果相异。学校的课程建构能否体现“基础性”“时代性”“拓展性”和“个性”,都将直接影响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校建校两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个性鲜明地提出“成就更好自己”的课程育人方向,积极建构学校课程体系,探索课程的个性化实施路径,呈现富有个性的课程育人新思路。
一、立根子,基于学校文化确立课程育人目标
“办什么样的学校?走什么的道路?育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我校在创建之初亟需回答的三个办学哲学问题。
在学校筹建伊始开展的“学校文化主题”的选择与研讨中,我校深入广大家长、教师、学生和社区居民中开展问卷调查与座谈访问,之后,基于师生、家长的愿望需求,结合自身发展的初步条件,加上专家、学者的建议指导,学校确立了“芬芳教育”的办学文化主题,积极回应了办学的三个哲学问题:建设具有“少年气质、文化气息和时代元素”的新时代学校;打造“桂香沁人、书香沐人、馨香怡人”的“芬芳文化”,实现孩子“芬芳的童年,最好的自己”的生命样态;培养“品德好、本领强、勇创新”的新时代少年。
我校校名中有“桂”字,“桂”即“桂树、桂花”,“桂”又是广西的简称,唐代诗人宋之问写下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盛赞桂花的芬芳气象。桂子“芬芳”,意寓花香而草木茂盛,又喻指兴桂学子美好的德行和名声。在明确育人目标的基础上,我校确定了“芬芳教育”的课程使命:培养品德好、本领强、勇创新的“芬芳桂子”,实现孩子“芬芳的童年,最好的自己”的生命样态。
我校课程建设以“生”为根,重视给予学生向上成长的体验,建立起育人目标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关联。成长理念的表达采用了接地气、打动人、容易记的方式,如“桂花树下遇到最美的你”“芬芳的童年,最好的自己”“芬芳绽放,向美而行”等。这是我校的信仰追求,也是我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化表达。我校希望通过这种通达、朴素与平和的表述打动师生,以此激励师生共同成长;同时便于家长理解学校的育人理念,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产生值得托付的情感效力。育人目标以“文”化人,扎根于师生心田,以此激励、开发和成就人。
我校课程建设以“师”为根,强调教师的教育要面向全体,一个都不能少。在我校,每个班每个月都有学生“写字好”的习字帖展示,学校要求教师展示的“不是最优,而是全部”,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进步。学校希望以此激励每一个“芬芳少年”在每天、每月与自己的纵向比较、与同学的横向比较中,找到差距,得到激励,实现成长。
我校课程建设以“校”为根,体现“兴学启智,桂子芬芳”的“芬芳文化”理念,“品德好”目标积极呼应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领强”指向兴桂学子“五个好学生”的素养养成,即“身体好、口才好、写字好、读书好、合作好”;“勇创新”则对应学生核心素养之“实践创新”。
二、搭架子,基于育人目标建构课程体系
如何让孩子们成就更好的自己,成为“品德好、本领强、勇创新”的时代新人?怎样才能绘就“桂花树下遇到最美的你”的芬芳画卷,成就学生芬芳的童年、更好的自己?这取决于学校给学生呈现怎样的课堂教学、教育活动。正如重庆市特级教师刘希娅所言:“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从广义上来说,课程即全部的、有积极影响的校园生活。
为此,我校提出了课程体系建构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国家课程优质化实施、地方课程校本化建构和校本课程特色化实践,并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阳光、灵动和创造”为课程建设理念,依托地域资源、社区资源和教师资源,形成“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的课程体系框架,强调基础课程要突出优化实施,保证国家课程的学科教学优质、高效落地,以达成“阳光的普及”的目标;调动社区的优势资源,实施拓展课程时注重学科间的融合设计,加强学生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联系,使拓展课程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探究课程重在结合学生个体的兴趣与需要,通过社团课程的个性选择、主题活动课程的任务驱动,为孩子的个性发展创造更多元的空间与机会,拓宽学生成长的场域。图2为我校建构的课程体系网状图。
三、想法子,保障课程顺利实施
(一)完善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办学硬件设施是实施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我校的经验是集思广益地发挥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智慧与创意,让每个功能区间拥有无声的教育语言,变成隐形课堂,成为鲜活、生动的教材,将课程的文化内核与学习环境相互呼应与整合协调。
比如,我校成立的“扮靓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为学校功能区间进行文化装饰设计与布置。教师结合课程育人目标和建设原则,多次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得出“激励每一个”的校园内饰工作指导思想。“扮靓小组”成员围绕“激励”基调,对教室、功能室、办公区间、校舍走廊通道进行了系列专题设计。每一个文案的最后确定,都能充分考虑场域的安全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使个性区间的文化设计凸显学校的童年气质和书香气场。
(二)不断提高课程研发团队的能力与水平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校着力引导教师从关注单一的学科学习走向学科融合、整合建构学习,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为此,学校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课程专题研讨学习活动,课程部门的教師先后“走出去”赴北京、南京、贵州等地名校参观考察,学习课程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管理办法;学校也先后邀请北师大专家团队“走进来”,指导课程开发与实施。
(三)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并不断完善
建立制度是为了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但在制度的设计上要体现管理者的理念与情怀。在课程评价制度设计上,我校更多地关注过程性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依托,树立榜样、提出标准和教给方法;更多地关注发展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与教师,鼓励他们参与课程的设计、研发和个性化的实施,鼓励教师通过课程专题研究获得自身专业成长。如学校后勤服务部在学生就餐管理中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餐饮习惯,持续一年开展了“餐饮礼仪”的专题研究,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和团队研究改进等方式不断改进管理与评价方式,形成了我校餐厅文明礼仪的系列课程,如“餐前卫生三步走”演练课堂、“兴桂达人文明就餐示范”视频课堂等,并坚持开展每周“芬芳餐桌”“文明就餐小达人”的评比。餐厅系列课程的“镜面教学”产生了良好效果,孩子养成了“净”入餐厅、安“静”就餐和“竞”当优秀的良好就餐习惯。
四、树牌子,课程实施突出优质化、校本化与特色化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学校实现特色办学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三级建构中,我校力求通过课程提升教学质量、育人品质及办学影响力。
(一)高质量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突出基础课程实施的优质化
鉴于学校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为保证国家课程实施的优质与高效,我校开展了课堂教学的系列课题研究。如“芬芳课堂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课堂模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掌握组织教学的基本方法。目前,全校已完成语、数、英三个基础学科低、中、高三个学段的9种课堂教学模式。单就语文学科而言,我校已建构了作文讲评课教学模式、阅读课堂“堂三多”教学流程与模式。图3为我校三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示意图。
低年级语文课堂识字任务重,学生识记生字的困难较多,为了突破识字教学的难点,增强识字教学的乐趣,特级教师尚燕带领低年段教师深入开展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研发了“五个一”识字教学法,让学生在画画、写话与讲故事中学习生字新词,将认字、记字融入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一年多的“芬芳课堂”探索中,各学科课型在应用中不断修正、完善、内化、巩固。学校通过校本级“芬芳杯”课堂教学大赛、说课比赛和团队教研展示等多种形式助推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完善和精准运用。建校两年来,学校有5位教师运用“芬芳课堂”教学模式参加南宁市教学比赛荣获一、二等奖,有4位教师的“芬芳模式”课还光荣入选了广西“空中课堂”的录制和展播,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二)设计系列主题实践课程,突出课程实践的校本化
我校深知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不是目标和内容上的小修小补,而是系统意义上的整体建构与设计。我校以培养品德好的“美德桂子”、本领强的“智慧桂子”和勇创新的“创新桂子”为目标,充分发掘、整合利用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拓宽德育与能力培养的课程场域,将学校“芬芳文化”主题进行延伸,设计了以“花香、书香、稻香、墨香”为主题的“芬芳四季”系列主题实践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积极研发。
四大主题按季节流转排序,根据时令的特点进行主题实践课程设计,在四季交替中串联起一整年的课程实践,形成了研学拓展、读书节、稻作体验等形式丰富、内容扎实的校本活动课程。学生在研学交流、劳动实践、社区志愿者活动和主题节庆中进行德育体验,开阔成长视野,形成学习能力,获得生活感悟。四大主题呼应“芬芳文化”,使学校的精神塑造与文化沉淀在课程实践活动中得以具体化、形象化和个性化。
(三)擦亮名片课程,彰显课程育人的特色化
在实施课程过程中,我校着眼于教师队伍的自身优势、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优势和南宁作为广西首府的区位优势,个性化地实施课程,逐步形成了本校名片课程,形成了具有“芬芳课程”样态的课程个性,实现了课程育人的特色化。
1.创建社团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在“社团课程”建设中着力突破学校与社会的边界,与校外培训机构、民间艺人和志愿者联盟建立互动机制,完成了师资的共建与共享,弥补学校师资力量的短板,为学生多元、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积极开发特长发展与学科实践紧密结合的社团课程,比如数感好的“小财迷”可以选择“兴小桂理财课”;活泼好动的体育爱好者可参与“花样跳绳”“花样足球”“花样健身”的体育课程学习;喜欢动手的孩子可以在“魔法拼豆”“手工诗词贴画”中感受不同于常规课堂的学科魅力;“创客空间”社团为学生进行科技探索提供了多维的体验机会;“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社团课程则让学生在關乎国计民生的社会命题中开阔了视野。学生在社团课程学习中发展兴趣与特长,体验了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不断强化家国担当意识。
2.开展“寻美邕城”研学课程,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研学课程重在实地的考察、访问与研究中引发学生对知识和家乡人文情怀的体验和感悟,德育与智育并举。为此,我校在春季学期设计了以“寻美·花香”为主题的“寻美邕城”系列研学课程,让学生经历学科“生态美”的知识拓展,完成“行动美”的综合性实践任务。那考河是广西重要的生态名片,在那考河研学活动中,学生完成了那考河湿地公园旅游地图绘制、那考河游览攻略撰写、那考河游览文明公约拟订等,学科知识与生活应用得以融合,增强了热爱家乡、争做“环保小达人”的责任感。
秋季学期,我校则将目光投向广西的文化场馆,开展以“寻美·书香”为主题的人文研学课程,让学生游访人文场域,感受“文化美”,践行“品行美”。研学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目标,建立学科内部知识、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3.力推“兴桂领读者”名片,为大阅读奠基
我校以校训“兴学启智”中的“学”为导向,构建“兴桂领读者”阅读课程,努力打造书香校园。阅读课程注重引领学生、教师和家长多角色参与,搭建多元展示平台。
每天早晨七点半,我校通过广播播放教师、家长、学生的琅琅书声,每周一个主题,每天准时播放。每一期的声音、文字和图片经编辑后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和学校微博定期推送,以线上传播朗读的生动形式走进学生的家庭,极大地鼓舞了朗读者和学校的每一位小听众。
学校中庭建有“兴桂领读者”舞台,每天各班学生在这里进行美文朗读展示。学校以这样时时、处处呈现的阅读,让学生走近经典,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气质,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而在“静心悦读”系列活动中,“好书推荐”“读书明星”的评比和班级读书分享会则以常态化、制度化和多元化的形式,让学生将“芬芳阅读”变成日常,成为习惯,学校日渐形成“晨读书、午习字、暮自省”的良好生态。
近两年来,我校已推出94场“兴桂领读者”专题读书活动,开展了8场阅读表演秀,共组织近5000人次的师生、家长参与“大阅读”系列活动,营造了学校、社区和家庭良好的读书氛围,也有力地打造了“兴桂领读者”名片。
我校课程建设坚持“优质化、校本化和特色化”,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成长需求,实现学校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取得课程建设的突破与创新,为孩子拥有“芬芳的童年,更好的自己”而不懈努力。
注:本文系南宁市“特级教师专项”C类课题“兴桂路小学‘兴桂教育课程文化体系建构的研究”(课题编号:TJ2018C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玲(1975— ),女,苗族,广西融水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课程建设。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