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0-08-19王丽玲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建议从识字教学、词句理解、阅读教学三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部编版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33-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倡导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学习规律,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激发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的语文教学,应体现在语言习得的同时,让学生亲历思维的训练,促进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亲历语言学习过程,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

让学习过程真实发生,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是教师的教学展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的课堂。其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准定位语言生长点,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与实践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

一、识字教学:关注汉字特点,据“理”而教

语文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阅读等方面的影响。对于语文课标的这一要求,很多教师未能引起关注和重视。笔者对部编语文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听课时发现,大部分教师在使用部编版教材时,生字教学基本没有关注到汉字特点,主要的教学方式还是沿用传统的“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简单机械的“加一加”“换一換”,把字形学习与字义的理解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根据汉字以形表意、形义结合的构字原理进行识字。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一年级识字课《大小多少》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是一堆杏子,不是一群杏子?学生对于区分量词“堆”“群”的用法存在疑惑。显然,这个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自己不能到达的地方”,即学习的难点。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带到需要到达的地方。要把学生带到“不能到达的地方”,需要教师从学情出发,把握学生的起点,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亲历语言学习过程,获得语言学习实践经验。这也是低年段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路径。遗憾的是,由于学生的这个问题超出了该教师的备课预设,该教师没能及时给予解答,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部编版识字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凸显汉字的特点,突出字理渗透汉字文化。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编排了课后练习题: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的发现。安排了一组词“屁股 脾气 腹部 胳膊 肩 手臂 胃 肾”,提醒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月字旁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小虫子的躯干图例(如图),让学生借助图画认识小虫子各部位的名称,再延伸到认识人体部位的名称,从中发现“肉月旁”形义结合的特点及规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从汉字的构字特点入手,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先后借助图画、身体结构,勾连生活学习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亲历生字学习的过程,习得“肉月旁,表示跟身体部位有关”的语文知识,并在理解运用中达成“学一个得一串”的学习目标,从而培养自主识字能力,丰富语言文字的积累。

因此,识字教学要关注汉字特点,据“理”而教;要依据汉字的结构原理,形义结合,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之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二、词句理解:落在关键处,精准而扎实

词句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为基础的抓手。经过几轮课程改革,加强词句品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纵观一线课堂,词句教学的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囿于自身素养及教学经验,觉得哪个词都有特点,哪个词都要抓,教学时面面俱到,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词句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粗知其义、学不能用。有的课堂貌似凸显了品读关键词句,但所品所读的内容不讲依据,与教学目标毫无关系,只为品读而品读,对促进阅读理解作用不大,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效的阅读教学、词句理解教学必须落在关键处,做到精准、扎实。

(一)巧抓“文眼”,提纲挈领,切入文本

“文眼”,即提示统领文章主旨内容的词语或句子,对把握课文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阅读时抓住文章的“文眼”,就可以厘清全文脉络和结构,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真有趣》一文,以“趣”贯穿全文:课题凸显“趣”;开篇以问句和感叹句自问自答,强调“有趣”;结尾段以反问句总结全文,紧扣“有趣”点明主题,照应开头。因此,教学时,可以从课题的“趣事”一词切入,指导学生抓住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几个句子,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导入课题后,将课题进一步扩展,生成句式:“太空生活,    很有趣。”借助生成的句式,指导学生读课文,圈画出“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等关键词句,概括出文章从几个方面写太空生活的有趣。此教学设计,通过捕捉文章标题的文眼作为教学切入,以句式表达为抓手,有效地指导学生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词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落实本单元“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的语文要素。

(二)选取最富表现力的词句,促进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特级教师虞大明指出:阅读课训练的内容要淡化篇章意识,要抓住最富表现力的词句,通过理解、转换、运用,达到理解课文,增强语文能力的目的。《太空生活真有趣》中的“必须”一词,对于理解文章“太空生活有趣”的内涵起关键作用,教学时要引起重视。有一位教师教学本课时,抓住“航天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一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对于副词“必须”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以“飘”为抓手,让学生经历“飘”一词的理解运用过程,感悟理解“必须”一词所表达的意思,并通过转换运用,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喝水、走路、洗澡”相关文段,理解课文内涵,突破学习难点。

师:带“风”字旁的“飘”,表示事物很轻很轻。你能用上“像    一样飘到别处去”说一说吗?

生:像羽毛;像雪花;像落叶;像一片云……

师:你对“飘”字学得真好!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继续想象:如果航天员睡觉不把自己绑在睡袋里,就会像     一样飘到     去了。

(学生展开想象后,纷纷填空)

师:所以,航天员睡觉一定要把自己绑在睡袋里。请同学们用上“航天員喝水(走路、洗澡),必须要       ”,试着读懂第三至五自然段。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关键词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语境加强理解,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关注语言现象,丰富语言积累

部编版教材的编排凸显语用意识,关注语言现象。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单元语文要素体现在具体的课文中,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中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句子中出现了5个民族,除了汉族,其他四个少数民族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这几个词语对学生而言就是颇具新鲜感的词语。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教材四幅插图,反复朗读识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文中关于上课时窗外的描写:“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通过“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写窗外很安静。这样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属于陌生化表达,是有新鲜感的句子。像这样的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在本单元的课文《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中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关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感悟,并尝试积累运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先生充满“京味儿”、朴实无华、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的关键词句。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中带儿化音的词、表示农历时间的短语、老北京的谚语,以及北京过年时的活动,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逛庙会、骑毛驴、赛骆驼等,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品读京味儿语言的特点,体会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京味儿”语言现象,把年味与“京味儿”融合的点作为学生语言生长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阅读教学:关注语言形式,“言”“意”兼得

部编版教材凸显语用,构建语用能力目标序列,强化语用指向的练习系统,体现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崔峦老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崔峦老师强调阅读教学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注重表达方法的迁移和运用。因此,教师要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阅读教学,要立足于文本,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语用训练点,让学生在迁移运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教学本课时应该如何确定本课的语用训练点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研读教材,把握文本特点: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的高尚品质;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尤为经典,具有相当高的教学价值。基于教材解读,我们就可以确立本课阅读教学的语用点为“学习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

一位教师在教学本课时,紧扣文本“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聚焦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进行研究。在执教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走进文本,发现文本表达方式的特点:这一段对话一共有15个自然段,一句话独立成段;人物对话非常简短;很少出现提示语。执教教师让学生采用自主读、合作读、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并感悟: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哈尔威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以此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探究学习没有就此而止步,执教教师继续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表达方式写人物对话?有什么好处?在执教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语言,合作探究,梳理出结论:当时情况万分危急,简短有力的对话,更能体现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形象。

随后,执教教师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运用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段人物对话。让学生在实践练笔中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经历了语言“输入—内化—输出”的真实学习过程。学生不仅深入地感知了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而且还习得了“通过特定情境下的语言刻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既得“言”又得“意”,落实了“言意兼得”的语用教学目标。

学生从本课学到的“抓住特定情境下的人物语言描写,感悟人物形象”阅读策略和方法,同样适用于阅读和理解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桥》《穷人》中人物语言描写的特点及表达效果,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做好了阅读方法策略及能力的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即让学科教育“回家”[J].基础教育课程,2019(Z1)

[2]王宁.谈谈语言的建构与运用[J].语文学习,201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丽玲(1971— ),女,广西合浦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任北海市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系广西特级教师、广西教学名师、广西小学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Passage Four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