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峪关:河西走廊明珠

2020-08-19周阳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明王朝嘉峪关河西

周阳

“嘉”是好的意思,“峪”则是山口关隘

想象一下,在公元15世纪中叶的明王朝,一位被发配的戍边将士,在流放的大队中不远万里奔赴帝国的西陲。历经辛酸,一路上累死的士兵不少,幸存者最终来到长城的最后一个关隘——嘉峪关。

他们即将在这里度过余生,以弥补他们此前犯下的罪过。若运气好碰到贤主大赦天下,这辈子还能再见一眼万里外的亲人。

每天入夜时,西风吹得营帐沙沙作响,漫漫黄沙透过缝隙钻到军帐。大家都害怕被敌军奇袭或者被自然吞噬。久而久之,军帐里出现了除了啜泣以外的声音。带头的将士听说了前人的伟业,学着西汉开疆拓土的的霍去病,把酒洒在刚盛的泉水里分给众人。微醺的士兵们比武,挑灯看剑,吹角连营。众人皆醉时,有人念起了故乡,狂风作为伴奏,和而歌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大家皆想起千里外的故乡,偷偷地在沙地上写下:八百里分麾下炙……

遥望前朝,宋人望了一辈子的西北,可惜不曾得到河西半寸土地。只有范文正、蘇东坡等先贤洒下一腔热血,为后人谱写了壮丽的边塞诗。士兵们想起那些汉唐时期的兴盛,结合当下自己的境遇,顿时高昂而悲壮的歌声响彻朔漠烽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我无数次幻想过的明长城戍边夜。

在中原王朝丢失河西走廊近5个世纪后,明王朝以嘉峪关为西边界重拾河西。征西将军冯胜选择了河西走廊南北距离最短的嘉峪建立了军事堡垒,“嘉”是好的意思,“峪”是山口关隘的意思。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先秦时期的军事壁垒再次蜿蜒在神州北疆。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筑成了万里长城最后一道关卡,在戈壁滩中抵御外敌侵略。

常年战乱让人丁本不繁盛的河西流干了血,为了充实人口和边防,明王朝开始大规模地以长城为核心展开军事移民。除了响应政策号召自发迁徙而来的移民,中原的流民、罪人、政治犯也被一批批押往嘉峪关及其沿途服役。也有人想逃,但周围的戈壁绵延千百里。

逃,却不可生。他们望着祁连山千年不化的雪顶,在地守望相助。

被扼住的西域咽喉

作为明帝国西陲的边防工事,嘉峪关也有着控制外来民族进出的重要作用。

明王朝不同于主动经营西域的汉、唐,此时的丝绸之路早已凋零,荣光不再。对于大明天子来说,西域不再是书中记载的宝物纵横之地,而被蛮荒的骑士占领,那些中原熟悉的古国已经埋在了沙漠下。对于西域,明王朝仅做被动防守,几乎未曾主动经略。

嘉峪关把控着想要进入中原的西域人士,那些想来东方换得永生财富的探险者和冒险家大都望而却步。

此时的西方正值大航海时代前夕,开展着轰轰烈烈的宗教运动,神的代言人纵横亚欧大陆。15世纪著名的宗教旅行者鄂本笃沿着古代的贸易之路从中亚来到嘉峪关,这位葡萄牙的传教士想联系身在中国的利玛窦,打通通往东方的福音之路。可惜一路舟车劳顿,身染疾病,没等到北京的利玛窦消息,便在嘉峪关去世了。

想来鄂本笃生前的最后一眼望向雄伟嘉峪关,手握胸口的十字架,他还期盼着得到北京的消息。今天的人们想寻找当年伟大异国旅者的葬身地,奈何四百多年的风沙掩盖了一切。

祁连山上,白雪依旧

曾经的嘉峪关仅为军事要塞的一关,如今的嘉峪关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城市——河西走廊最闪亮的明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座因铁矿、钢厂而兴起的城市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数万人从中国的大江南北来到戈壁滩,在此开矿设厂、植树造林,在古代巍峨的关城下建立起自己的家园。曾经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工厂高大的烟囱和厂区重现。

若是在傍晚从长城驱车回嘉峪关市区,会看见绿洲沙漠中浩大的厂区——酒泉钢铁。烟囱直插云霄,与苍凉的大漠形成鲜明的对比,配上火红的夕阳,这画面好似现代化工业的血液正在涌动。白天被炙烤的大地也因此翻起热浪。

西北的苍凉无法用言语来描述,而那些把戈壁造成江南、把沙漠造成树林的共和国建设者们,更无法用言语去赞美,这一切难以想象的工程都在长城的注视下实现了。

嘉峪关是全国少有不设县区的城市之一。如果从兰州一路一城地走,经过武威、张掖、酒泉,会领略到两千年的河西古郡韵味深厚,但来到嘉峪关只有一种感觉——新。嘉峪关有古代雄壮的名字,也有着甘肃最现代化的城市规划,抬头便能望见祁连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生长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似乎天生有一种飒爽。西部的夜晚来得迟,还没等到天色渐暗,人们早已在街边摆好桌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虽然城市画风与西北诸市迥异,但牛羊宰落的刀架、酒桌上的豪情依旧。

嘉峪关称不上繁华,可不失人气;算不上发达,但绝非落后;也算不上潮流,但一点也不土气。从大漠雄关到钢铁伟业,从茫茫戈壁到生态绿洲,我们经略西北的雄心壮志自嘉峪关建立以来从未停息。它既是我们国家壮丽的山河边疆,也代表新中国的工业与生态进程。

汉代开疆拓土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唐代的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明代再设嘉峪关保卫西北,共和国新生金昌、玉门为工业血液。几千年来,中国的历朝历代似乎都有不变的历史规律——中原盛,河西兴旺;中原乱,河西凋零。嘉峪关仅是这历史循环中的一节。

四五百年攻伐,数个世纪天下变迁。有人想“西北望,射天狼”,有人想“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也有人想“挺进西北,锻造共和国钢铁”……嘉峪关承载着变迁,人来人往,百代千秋,只有祁连山顶上的白雪依旧。

猜你喜欢

明王朝嘉峪关河西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河西玉米分级卖
河西玉米分级卖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关照”来自嘉峪关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明杂剧风格论
回乡是一种疼(组诗)
“给僧道度牒”与“命道篆司造周知册”
中国长城第一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