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翠”的麽乜: 在艾香中寻觅着重生
2020-08-19颜侨宏
颜侨宏
唐纯翠说,她只是一名普通的麽乜师傅。
今年54岁的唐纯翠,做了11年的麽乜,回忆起当初缝制麽乜的那段日子,筹钱建庙是这群佛教徒的全部初衷。“当年我们没日没夜地做,一个麽乜才卖两块钱……现在啊?像我手上这种小型的差不多一百块一个吧。”
唐纯翠说,她其实见过钱。
初中毕业的她是中国的第一批股民之一。“1996年那会自学炒股,赚了200多万。但世事难料啊,后来我父亲得了尿毒症,我昼夜颠倒陪了他7年”,唐纯翠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指着手上的黑线,“这是人体血气淤寒的表现,父亲走后我就得了宫颈癌。”做麽乜的11年,也是唐纯翠抗癌的11年。很多人不了解麽乜,觉得它不过是一个香囊,一个布偶,一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唐纯翠说,麽乜是她的第二个人生。
重生
下午四点的南宁保利·心语生活区,人烟熙攘。老人和孩子们来往于菜市场与街心花园,行色匆匆,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楼栋间还有一家健康养生服务中心。穿过门廊,书桌上的茶壶咕噜咕噜冒着泡,架子上摆着《黄帝内经》和南怀瑾的著作,以及几个麽乜人偶。
“一会二栋还有一位爷爷过来,他是股骨头坏死,你把另一台足疗机也开了吧。”唐纯翠抬起头对潘姐说。潘姐是唐纯翠的徒弟,曾经朝九晚五工作的她,现在全职学做麽乜。唐纯翠手上正拿着麽乜的囊身,缝成四角星形的纯化纤布内塞满了艾草,这是她今天做的第二个香囊。“算是做义工吧,社区里老人多,忙的时候都在给老人做些理疗。”
这间工作室是政府划给唐纯翠做骆越文化研究用的,平时除了研制麽乜外,也参与着绣球、壮锦等其他壮文化工艺品的设计工作。60平米左右的小小天地内,香气四溢。味道源源不断地从工作台上盛满草药的篮子里传来,那些悬挂在墙上、柜阁中的麽乜人偶,也散发着同样的香气。
“这是五月艾,这个艾草是河池三境村的野生艾草,我以前去村子做扶贫,教他们做麽乜,然后在村子的野地里发现的这种艾草,特别香,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唐纯翠说。
麽乜本质上是一种香囊,根据目前可考的文献和史料来看,属于右江上游地区壮族特有的民间吉祥饰物,是当地壮族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也是一种在端午时节用于安神镇惊、辟邪解毒,招百福、除凶秽的香囊配饰物。因此从功能构成来看,草药可谓是麽乜的灵魂所在。
“比如上半年我们就推出了疫情香包,很多医院都在用麽乜的艾条和苍术做空气消毒,我们总说文化要传承,要与时俱进,那这个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对不对?”唐纯翠顿了顿,喝下一口热普洱,“其实我也算是久病成医了。我是寒性体质,也是癌症病患者。我手上这条青黑色的线,就是体内寒毒的象征……”
聊到这里我有些语塞,一时间不知如何接话,唐纯翠也许看出了我的窘迫,又笑着说:“没事的,我是宫颈癌,十几年了,早就看开了。”
在百色的那几年,唐纯翠遍访群山,遇到了很多千婆,也就是民间的巫医。从火艾熏身,到水法浸泡,她向他们学习艾草治病的一切知识和偏方。唐纯翠看向那位股骨头坏死的老爷爷,“这位老先生就是被寒气所伤,现在就是用五月艾将其体内寒气逼出。你别看我这里麻雀虽小嘛,但好些病患经过一些理疗后效果都很好,靠的就是麼乜中的这一剂艾草。”
我听到这,下意识地环顾工作室寻找锦旗,潘姐似乎看出了我的用意,笑着说:“不用看了,我们这没有锦旗,唐老师做善事不留名的。”“佛门弟子行善不主张宣扬,这叫积阴德。”唐纯翠的语气很慢,但是很坚定,“有阴德,便会有福报。”
缘起
2009年,刚查出癌症的唐纯翠,也很快送走了患尿毒症7年的老父亲。为了将被巨额医疗费拖垮的生活拉回到正轨,她重新拾起了服装批发的行当。在南宁华西路批发市场,一位女子刚签下一个2000条牛仔裤的订单,为了保险起见,她向唐纯翠咨询门道,经验老到的唐纯翠也一眼就看出了猫腻所在,阻止了一场骗局的发生。而这名女子,也正是唐纯翠后来佛门师兄韦晶的母亲。机缘巧合之下,唐纯翠便踏上了求佛之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唐纯翠回忆起10多年前的求佛经历,脑海中往往响起乾心法师说过的这句话,“佛说每个人的悟性不同,对每句话的理解也不一样。而我觉得那时候法师带着我们做麽乜,其实就是在修行。”在手工桌的底下,放着一块蒲团,没人的时候唐纯翠就会拿出来打坐,“一边参禅一边做麽乜,是不一样的感悟和世界。”
相传,麽乜在近代主要由百色右江观音堂的僧人进行制作,而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随着观音堂的拆毁,麽乜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直到2006年,在桂林祝圣寺出家的乾心法师回到百色治疗心肌炎,在当地草药的治疗下很快便痊愈了,为了感谢壮族同胞,乾心法师决定留下传教,而韦晶和唐纯翠便是法师最早的一批徒弟。
“佛门的清规戒律不能建于空中楼阁之上吧,当时大家都想尽快建庙,但是苦于没有资金来源,乾心法师就将麽乜拿了出来,想用这个来挣一些香火钱。”说到这里唐纯翠叹了口气,“修行的日子是很苦的,我们十多个人没日没夜地制作麽乜,从草药的采集制炼,到人偶的缝制,尤其是这个手工活,一针一线都是我们佛门师兄弟亲力亲为,但是凝结了这么多心血做出来的壮族文化结晶,在当时却只能卖到两块钱。”
麽乜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是时间的注脚。
这种取材于壮锦、土布绵绸等各种布料的人偶外形,单在缝制上就有十几道精密的工序。“首先是这个囊身,这些布料都是我从壮锦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那买来的,非常的精致。”唐纯翠很爱惜手中的这些布料,因此第一道裁剪的工序,一定要由她亲力完成。
粗制的白线穿过针眼,游走于圆形的黑色土布之间,犹如在勾勒一道黑色的水墨线,线收囊成之间,便完成了麽乜的头部。“你看这块黑色的土布,明明是白色的棉花做的,为什么要染成黑色?这里面有什么历史渊源、地域文化在里面?我们总说传承传承,但是有时候就连这些扎根在土地的知识,我们都搞不清楚。”
唐纯翠继续解释着,其实染色的原料就是板蓝根,而板蓝根的作用就在于给服饰添上防虫害的作用,这些在今天看来稀松平常的知识,其实字字句句都源于先民古老的智慧和经验。
接着她将棉花和草药塞入麽乜的头部,指掌之间,头部的圆形轮廓似乎始终有些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现在传承麽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希望后人能学会继承和总结经验。”唐纯翠拿出一个核桃夹子,“比如说这个工具,就是我们在长期的摸索中找到的。”她将麽乜的头部置于夹子中间,来回挤压之后,圆形的轮廓感果然呼之欲出。
抽丝剥茧的针线活中,时间悄然流逝着,唐纯翠点到为止,不再继续演示。“手工活的学问实在太多了,三言两语跟你讲不清楚。我记得我的师姐黄桂珍以前说过,这个缝制,要是能让你看到一丝线头,这个麽乜就不是合格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麽乜的外形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勇士抱火种”形象,而是顺应市场的需求,融入了一些卡通外形与西方元素,而对于这一点,唐纯翠回答得很干脆。“我18岁那年也是个漂亮姑娘,但我现在老了,外形变了,可重要的是我还知道我是谁,重要的东西留下,就够了。”
回望
唐纯翠拿起手边的一个麽乜人偶,说道:“你看这个麽乜的形状,是不是很像一個人抱着一个球?很多人以为这不过是一个传统造型,一个有壮族特色的人偶,其实这里面是有着不为人知的一个传说。”
在古壮族神话中,太阳神的火种龙珠掉落凡间,百色澄碧湖的壮族青年佰皇历经千辛万苦找到龙珠,最后献上自己的生命把龙珠送回天上,让太阳重现光芒,从而拯救了天下苍生。佰皇的妻子雅皇用布和艾草做成怀抱着太阳的小人偶,取名麽乜戴在身上,以表达对他的思念。
“所以麽乜在壮语中的意思,就是‘神和母亲,我这大半辈子除了做麽乜外,最骄傲的还是做了一个母亲。但是我的女儿现在长大了,对我这个母亲要求也变高了。”
唐纯翠想起自己远在剑桥大学的女儿,不禁笑出了声:“你知道她总是跟我说一句什么吗,她说妈,你搞这个麽乜我也没什么要求,我就希望等百年之后我带人来到你的坟前,能自豪地说,这个人是我的母亲,她搞清楚了什么是麽乜,什么是壮族文化。”
我问唐纯翠,那你搞清楚了吗?
她说,路长道远,她还只是个普通的麽乜师傅,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