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响绿茶之源 助推名邦茶道

2020-08-19余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8期
关键词:名茶余姚茶道

■余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饮茶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时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深邃于余姚物产——瀑布仙茗,更为其悠远的茶道而自豪。

余姚,誉有“文献名邦”之称,更承载着“中国茶文化之乡”的成就。而余姚的瀑布仙茗,有“道家之仙茶、儒家之名茶、帝王之贡茶”的美称,余姚瀑布仙茗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绿茶发展史的形象说明。

何谓“茶道”? 它与中国极其古老的哲学思想·道学一脉相承。简而言之,就是以茶为载物进行养生修身悟出心得称之为“茶道”。以瀑布仙茗为代表,茶道在余姚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茶文化之道

茶道首先是茶文化之道。茶文化之道就是茶在人类社会进化中文化和习俗的演变发展过程。余姚的茶文化格外绚烂。

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表明,长江中下游同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薮,代表着中华悠久农耕文化的始元。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谷及盆、罐等物件,证实远古先民已经有了饮羹习俗。这一习俗又在时间长河里的不断演化。在6000年田螺山遗址发现了人工种植的古茶树根,表明原始饮羹习俗中有了食茶解毒迹象,与经口耳相传至汉代著得《神农本草经》中称“苦荼,一名茶”的记载相应相承。而一发现可以说余姚是中国绿茶的发源地之一。

汉代《神异记》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

唐代陆羽《茶经》则三处提及余姚茶,即:《四之器》、《七之事》各引录《神异记》虞洪获大茗之事;《八之出》:浙东,以越州上。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小者与襄州同。

南宋嘉泰《会稽志》卷十七:今会稽产茶极多,佳品唯卧龙一种……其次则余姚之化安瀑布茶。

清全祖望《十二雷茶灶赋序》:按陆氏云,浙东以越中为上,生余姚瀑布泉岭,曰仙茗,盖实即明州三女山之物,特以余姚瀑布泉制之,遂误指耳。

清光绪《余姚县志》卷二“羊额岭”:崇宁 (1102—1106)间,进士孙彦温凿岭通之。《神异记》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百青羊,饮瀑布水,曰:吾丹丘子也,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他日瓯牺之余,幸不忘也。洪因立茶祠,是后往往获大茗。此岭之所以名羊额也。旧志以为刘樊乘羊过此,杜撰甚矣。按:《太平寰宇记》:有瀑布岭,引《茶经》云:越州,余姚茶生瀑布岭者,号日仙茗。疑即羊额岭也。

现余姚境内道士山、羊额岭、升仙桥、升仙山、丹山赤水等茶事遗迹,更佐证了余姚茶历史及其在中华茶文化中的地位。

茶养生之道

从茶道的本义来解读,茶道即茶养生之道,是茶在人类品饮汲取中感悟灵性的一种艺境。自古以来人们产生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歌茶”生活方式,足见茶已经达到了集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必需品,与人类养生息息相关,“茶道”一词便应运而生出。

至于瀑布仙茗,呈现的“茶道”有三:一是名字由来得益于道士所赐,由丹丘子“山中有大茗”,呈现道学之缘;二是名字蕴阴阳之道:瀑布为流动之水、仙茗为灵气之物,“好茶好水”之意,更具养生之基;三是时代赋予茶道的精髓,塑造了“双鸟羿日”+瀑布仙茗水墨字的风格,寓意传承余姚河姆渡遗址呈现的农耕文化,灌输茶道养生之阴阳调和理念,并创新了瀑布仙茗条形与卷曲形二类多元系列产品,为现代茶道注入了时代新元素。

茶产业之道

从茶道的广义来拓展,茶道是茶产业发展之道。

瀑布仙茗一直以来作为余姚的传统业延续至今,其特点为由茶农自采自制的农副产品。近年来,余姚市紧密契合市场实际,加快创新步伐,瀑布仙茗实现了产业化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瀑布仙茗产业化发展历程中有两个具有节点性的事件值得铭记。一是1999年开始实施的余姚瀑布仙茗品牌战略,主要成效是整合了全市20 余个茶品,同时借助行业协会集聚了一定数量的茶农、承包大户;二是2009年开始的品牌提质产业化工程:2009年创新性开拓了余姚瀑布仙茗“三色四系列”绿茶产品,分为金韵、雪韵、翠韵3 个系列4 类13 个产品,具卷曲、针条2 种干茶形状,开辟“历史名茶特色单一”之先河,迎合了当代广大消费市场;建成了余姚瀑布仙茗公共区域品牌加工食品化企业体系,现有余姚瀑布仙茗定点生产企业40 余家 (其中7 家列入省标准化名茶厂),全部实施了食品质量 (SC)安全认证,新增配置了智能摊青室、节能环保型电磁滚筒杀青机、烘干机及回潮等先进设备;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初建了“茶农+合作社+茶企”联合经营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品牌与茶农的对接。为余姚瀑布仙茗品牌战略中由农产品转变为食品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发展前景。

至今,我市现有茶园面积6.37 万亩,居宁波茶叶面积首位,“余姚瀑布仙茗”品牌以紧紧围绕“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产业宗旨,成就了其亿元大业:2019年总经济效益达9.05 亿元,其中,名优茶811 吨,产值2.02亿元,初精深加工值2.52 亿元,茶文化旅游附加产值达4.51 亿元。曾获得“中国鼎尖名茶”、“中华文化名茶”、2018 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及“中绿杯”金奖等荣誉。随着茶文化在世界的广泛传播,余姚的茶产业必将越走越远,余姚的“茶道”将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名茶余姚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道人生
《茶道六百年》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余姚用“五个有”监管好土地
灾害报道中的地方媒体作为——以《余姚日报》抗洪救灾报道为例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