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2020-08-19李丹
李 丹
(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哈尔滨 150056)
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要特别注意做好护理监督工作,确保患者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主动配合康复训练。有文献显示[1],在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5月—2020年4月选择在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接受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与普通组,每组各30例。综合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40.44±5.56)岁;普通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为(40.34±5.52)岁。两组患者和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均符合恢复期精神分裂症要求。排除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差异较小(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普通组采用普通护理干预。定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变化情况,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康复训练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综合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第一,建立康复小组,制定康复方案。依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策略。指导患者掌握药物治疗的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服药习惯,并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康复小组还应定期对患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详细讲述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对于表现较好的患者给予奖励,激励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第二,加强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受情绪影响,导致病情加重[2]。第一,实施环境干预。保证良好的病房环境,提高病房的舒适度。室内增设盆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第二,实施心理干预。主动和患者沟通,掌握他们的康复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支持与鼓励。同时还要积极和家属沟通,劝其多来看望患者,给予足够的精神支持,使其一同战胜疾病。第三,加强康复能力训练。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组织健康的集体活动,使患者走出病房,进入新的集体,同时结合患者的职业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兴趣小组,使患者在恢复阶段培养新的兴趣,增强职业技能,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开展户外康复训练,通过训练来加速血液循环,舒缓不良情绪,提高康复效果[3]。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抑郁评分[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合组较满意患者13例,占43.33%,满意患者15例,占50.00%,不满意患者2例,占6.67%,总满意率达93.33%;普通组较满意患者11例,占36.67%,满意患者15例,占50.00%,不满意患者4例,占13.33%,总满意率为86.67%。综合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4 5,P<0.05)。
2.2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
干预前,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显著(P<0.05),综合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普通组,评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Tab.1 Comparis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of two
3 讨论
综合护理作为一种全面、人性化以及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方法,通过系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资料,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并结合护理干预方案,开展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以及环境干预等多种护理干预工作,从而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加快康复的速度[5]。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明显差异,综合组较满意患者13例,占43.33%,满意患者15例,占50.00%,不满意患者2例,占6.67%,总满意率达93.33%;普通组较满意患者11例,占36.67%,满意患者15例,占50.00%,不满意患者4例,占13.33%,总满意率为86.67%。从护理结果来看,综合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普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显著,综合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普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何卓玲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说明本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更好,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焦虑、抑郁评分更低,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