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关外三京的营建及其民族特色浅析
2020-08-19何婷婷
何婷婷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1 清朝前期关外三京营造概况
1621年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往辽阳,在太子河东岸建东京城。1625年因战略需求,又将都城迁往沈阳。为清晰展现清朝前期关外三京营建情况,从建城时期、地理位置、占地规模、城墙建造、筑城结构、城市防御、功能布局和城市形态等8个方面进行如下汇总(见表1)。
2 清朝前期关外三京营建的分析
通过对表1的分析,本文对兴京赫图阿拉城(见图1)、东京辽阳城(见图2)和盛京沈阳城(见图3)的城市营建进行比较。
图1 兴京城图
图2 东京城图
图3 盛京城阙图
表1 清朝前期关外三京营建情况统计表
1)城址选择。三者选址都具备地理位置优越、水源充足、便于生产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上看,赫图阿拉城是典型的山城,东京城处于丘陵地带,而盛京城地处平原、地势宽阔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城。
2)筑城技术。东京城的筑城技术较赫图阿拉城先进,较盛京城落后一些。兴京赫图阿拉城为土木筑城,城墙是比较原始方法修建的夯土布椽式土石城。而东京城则为比较坚固的土石混筑结构城墙,这表现出了筑城技术的进步。而后金迁都沈阳后,随着建筑技术和制砖技术的发展,盛京城采用更为先进的砖石混筑。
3)城市防御设施。赫图阿拉城的军事防御设施比较简单,内城城门皆筑瓮门,城上有环置射箭窦穴作为防御。东京城的防御设施较前者有很大的发展。城八门各有敌楼,城四角有角楼,城有瓮城券洞,城西南角有一个半绕着城池的新月形水泡。盛京沈阳城防御工事较东京城更为完备。城外有宽阔的城池,城墙上有女墙,城门外筑瓮城。城墙上有垛口650个,有敌楼八座,城四角有角楼。
4)城市规模。兴京城规模较小,且建筑低矮分散。东京城较兴京城规模未明显增大,但城垣和城门规模有所扩大,城中建筑有所增加。盛京城规模最大,建筑最为宏伟。城周长九里,角楼、门楼皆俱,宫殿显赫,凤凰楼巍峨高耸,城外三五里仍建塔和寺庙。
5)功能布局。兴京城建筑布局最为分散,宫殿居高不居中,厅堂合署一处,宫殿浑然一体,无正规住室。东京城布局有所规范,宫与殿分设两处。城中高处筑“八角殿”、“汗王宫”建在它以西约100 m的高岗上。城四面八门,呈对称布置。盛京城宫殿建筑布局最为规整,皇宫居中,朝廷分置,主次分明,尊卑有序,体现了满汉文化的融合。
6)城市形态。女真人早期依山筑城,城的形状均不规则。兴京赫图阿拉城为山城,平面形态呈现不规则的圆角方形;辽阳东京城为丘陵城,城池为不十分规则的四角菱形;盛京沈阳城为平原城,城市形状最为规则,为传统的四方形,这也是中国古代城市最为常见的城市形态。
7)建筑艺术。兴京城青砖素瓦,朴实无华,不雕琢,无彩绘。东京城建筑艺术较兴京城有所提升,殿顶首用琉璃瓦,将旗下自烧的青砖瓦件改成了皇家独用的黄绿琉璃瓦件,纹饰也采用了比较规矩的龙凤图案。盛京城建筑艺术兼容并蓄,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艺术融合,风格最为独特。其大殿建筑,重檐庑殿、丹漆彩绘、五彩琉璃,辉煌壮丽。
3 清朝前期关外三京营造特点
清入关前努尔哈赤在关外营建的这三座都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战略形势、不同生产水平状况下建造,其各具特点,不断发展创新,同时也展现了地域、形制规模、功能布局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递进与演变。
1)兴京赫图阿拉城营建特点:依山筑城,规模小型,宫殿一体,建造技术简单朴素。
2)重要创新点:后金第一都城,首次建“殿”,殿内设置“御座”。其宫殿选址,首次由山上移至台冈,这是女真建筑史上一大进步。
3)辽阳东京城营建特点:半山起城,满汉分城,宫殿分立,建造工艺大有提升。
重要创新点:筑城结构为土石混筑,青砖包砌城墙,首开清入关前都城砖石城墙的先河。宫殿建筑中首次使用琉璃瓦,首次出现八角攒尖的屋顶。
盛京沈阳城营建特点:平地起城,布局规整,宫高殿低,建筑艺术兼容并畜。
重要创新点:后金第一座布局规整的宫殿,格局中呈现“中轴线”。筑城结构先进,宫殿规模、体量、工艺都大大超越先期都城。
4 女真民族建城特色
从清朝前期关外三京的营建情况,可以看出女真人(满洲)建城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对同时期的城市建设产生指导性的作用,而且对清代城市的建设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4.1 依山作寨
汉人建城多建在平原上,而女真是游牧民族,喜好择山筑城。明卢琼《东戍见闻录》记载:女真各部,多“依山作寨”。兴京赫图阿拉于山地建城,外城因山起筑,城墙沿台地突出边缘而修,内城南依羊鼻山,是典型的“依山作寨”之俗。这种习俗是女真人早期生活在长白山一带所形成的,险峻的地势,有利于进攻和防卫,即便后来在平原上建城,他们仍然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段。
4.2 择高而居
女真人喜欢择高而居,善于利用自然地形以增加城垣的险峻。在城中,宫殿和衙署都占据着地势最高处,而居住则是典型的高台建筑,即将居室建在较高的(人工)土台之上。这是女真人在山地长期生活所形成的习惯,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中均有所体现。如东京城内汗王宫置于突起的高台,盛京城中寝宫也建于人工堆砌3.8 m的高台上。
4.3 特有的筑城技术
女真人筑城是在土或土石砌筑的基础上,就地取材,铺以木椽,渐渐形成夯筑布椽式筑法。即在城墙内外两侧,以石块垒筑,中间用土石填充夯实,在每一夯土层上铺以木杆,连接并加固墙体。石壁砌筑大约每35 cm左右,进行一次填土夯实和平铺木椽。这种方法修筑的城省工省事,比较坚固,被称为“夯筑布椽式土石城”。兴京赫图阿拉城就是采用这种原始独特的方法修筑的。
4.4 宫室建筑形式简单。
女真为北方游牧民族,始居房屋,起步较晚。其居住建筑,多粗疏简陋。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及建立后金政权后,宫殿建筑便应时而生。早期宫殿虽已使用砖、瓦等材料,但形式上以等级较低的硬山顶为主。后金早期都城赫图阿拉城的宫室就十分简陋,努尔哈赤施令之所——尊号台也仅为青砖瓦房。直到后来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宫室建筑的等级与形式才有所发展。
4.5 宫殿构筑彰显民族色彩
1)狩猎文化。传统的女真族善于骑射,喜好牧猎,迁徙不定。因此,狩猎文化在都城建设中多有体现。如东京城中八角殿的造型如同游牧的帐篷,殿内地铺绿色釉面六角砖,仿佛绿色大草原,这些宫殿建筑中的造型和色彩艺术再现了昔日牧场和猎场生活。另外,后金都城中建堂子用以祭祀也是牧猎文化之遗风。
2)“帐殿”习俗。早年,天命汗努尔哈赤在旷野举行大典或庆宴时,常置大汗帐一座,八旗贝勒帐八座旁列。这种天幕营帐之制,在盛京城宫殿建造时影响颇深。如盛京城中大政殿位于东路建筑北面高台之上,十王亭分列大政殿两翼。
3)八旗制度。八旗最初源于女真(满洲)人的狩猎组织,后经努尔哈赤发展,逐渐创建形成了八旗之制。此后,八旗制度在都城建设中多有映现。如兴京赫图阿拉城中平面八角的祭天堂子、辽阳东京城的八角殿,均象征八旗,体现了满洲建筑的特色。而盛京城的大政殿,八角重檐,其与十王亭的八旗格局,同样是满洲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中的展现。
5 结 论
后金统治者入关前相继建立的三座京城,从赫图阿拉,辽阳新城到沈阳城,都城选址经历了由山城、丘陵城到平原城的变化过程。筑城技术在不断发展,经过了原始的夯筑布椽、土石混筑到坚固的砖石砌筑的演化。宫室建造逐渐扩增,经历了由小型分散到宏大群体,由杂乱无序到君臣有别,由朴素无华到华贵气派的过程。城中楼阁由山上起台,到半山起台,再到平地堆土建台。城市形态也从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菱形到规则的四方形。城市防御设施由简单到复杂,城的附属建筑如瓮城、敌楼、角楼、女墙和垛口等越来越多。清朝前期关外三京的营造是随着后金政权的发展壮大、巩固完善而不断进步的。这一系列的演变,无不体现了满洲建筑技术和艺术的进步。另外,从这三座都城的修建中,可以明显看出女真人建城的一些特色,以及满族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
[ID:00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