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评二篇

2020-08-18张元盛

文存阅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规划影响

张元盛

摘要:《当代公共艺术的中国论谈》主编景玉民,2019年出版。该书收录了59篇文章,书中集中了公共艺术理论专题、城市系列专题研、城市案例与教学专题。附研讨会纪要一篇。谈及此书还需从附录的纪要开始,研讨会专家:景玉民、孙振华、王中、安远远、王明贤、朱尚熹、王永刚、宋伟光、孔宇航、梁克刚、马得、龚立君、王学斌、李迅、宋益民、郭雅希、武沛、郭铁军等专家学者。同时发表围绕四个方向的讨论,第一,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及城市关系,第二,公共艺术在文化以及文化生态内扮演何种角色,第三,公共艺术良性发展的机制探讨,第四,公共艺术跨领域、跨学科、跨媒介的未来观念。由此引发专家学者的讨论和论述,逐步归总形成此书。

关键词:公共艺术;影响;规划

一、《当代公共艺术的中国论谈》书评

书中的专业实践性和未来的预判性较强,也有很多细节支持专业人员发挥,比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注意的设计思路范围就非常值得大家参考,谈及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一种综合的行为,大致可分为六个维度,形态、知觉、社会、视觉、功能、时间。这些维度相互重叠、相互关联,构成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空间和社会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双向过程,社会在改造空间的同时也被各种空间方式影响。通过塑造空间环境,设计师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生活的模式。在城市专题方面涉及城镇乡村空间与文化传承,反应的主题主要讲述中国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空间形态的变迁;乡村美学及乡村公共空间、文化等发展和传承问题。

我国公共艺术发展较短,研究与实践不足,因此以城市设计为公共艺术实现途径是值得探索的。城市设计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最初对其的理解倾向于城市的整体环境与空间环境的艺术安排。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含义更加丰富,公共艺术逐渐成为一种城市设计规划的延伸也是空间要素的精细化管理。公共艺术作为新兴事物,由初期到成熟的过程中是否能迅速有效的参与城市营造活动体现自身价值也是该书的讨论范畴,公共艺术已经登上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的舞台,在现代实践中相信公共艺术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中将会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进行更为广泛的结合,释放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这本书专家较多,从专业的角度你可以看到公共艺术的发展和现状,能够较为全面的看到各个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成果。在公共艺术的实践中如何引入传统文化标识的现代设计。还有艺术家在某些设计中跨学科的技术引用,产生较为直观的视觉艺术效果。作为公共艺术的前沿和探索者,他们都在关注未来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如何与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结合。公共艺术的发展不单纯讨论艺术问题,而是扩展到生活质量、生活品质、生活态度等问题。是不是这些问题也是诸位读者所要关心的问题不得而知,但是了解公共艺术的最前沿动态,这本书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公共艺术的这本书了解当代公共艺术中建筑、艺术、城市规划形成真正的集合体,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综合城市空间,艺术的跨界融合完全成为未来设计的常态。将我们的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二、《晚明艺术品市场研究》书评

《晚明艺术品市场研究》李振著,书中自社会经济与艺术品市场开始,列举工艺美术与可书业的发展,审美生产与审美理想,消费观念与艺术品消费,财富观念与艺术品价值理论等篇章,较为系统的研究了艺术品形成的历史状态和规律。书中通过搜集明代地方志,存本笔记、其他研究成果等方式汇总而成,这里要强调市场是经济的体现,作者必要的梳理了明代城市与经济状况,为艺术市场研究提供经济基础。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商业消费中分析艺术品流通和艺术品销售的完整艺术品市场循环。勾勒出中国艺术品市场轮廓,探讨市场规则及艺术品价值规则,并提出艺术品的买卖实质上是审美观念的传播这样的命题。审美观念的传播这一专项研究通过艺术市场的经济运行规律体系来体现。研究的广度就不局限于艺术审美本身,也在不同层面体现了艺术品的流动与产品性的属性。

明代中后期生产力发展文人为了谋生参与到艺术品的生产中来,人们在消费上逐渐奢靡,同时也促进了艺术品消费。比如明代的版画生产,晚明时期雕版印刷较为兴盛对清代的版画有着持续的影响。门神、灶君等。艺术品作为特殊商品同样具有生产与商品关系,是艺术品市场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审美的延续,艺术品需要好的眼光,也就是审美的眼光,由于当时官场雅贿成风,官员们的审美也影响艺术品的市场流通。因此本书中必须涉及当时的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与审美的文化的发展成为融合性研究的一个必要的主题。

明代艺术中介形成无形的市场审美标准,也主要存在于城市之中,城市不仅提供消费场所,还提供完备的服务。闲居的财团成为市场奢华的主流,晚明时期城市的发展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长物质》中记载了明代悬挂书画不同季节,时节的俗历,大量的市场需求使得很多人可以维持生计,在江浙地区也随之出现浙派、吴门画派等,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还相继产生了许多地方美术流派。市场的需求带动力产业链条,中介就成为当时的重要桥梁。

经纪人、古董商等逐步登上舞台,以至于在一段时期影响到社会审美风尚。当时表现美好生活的题材像五谷丰登、子孙昌盛、长生不老、等成为时代的思潮。我们可以通过绘画、剪纸、陶瓷、书籍插画、年画等窥其始末。比如吕纪的《南极仙翁》,陈洪绶的《麻姑献寿》等,中介经济人不甘寂寞慢慢进入商业资本,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他们进入木板印刷领域,如《十竹斋画谱》《搞松画谱》《程氏画谱》《雪湖梅谱》等等,明代画谱庞杂,画谱的审美也影响到艺术市场的审美方向。

该书的观点较为深入的了解晚明时期的社会经济,从艺术品入手揭开历史上艺术品的价格规律,艺术品具有精神产品价格的属性,他们本身无法用劳动时间量来衡量。艺术品的交换就存在价格,艺术品价格高低会有很多因素,如画家的市场认可度高,价格也会高,反之也会低。晚明时期收藏古玩字画较多,價格也会高企古今也会倒挂。所以读者如果对收藏爱好的化不妨可以读读此书。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规划影响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