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自治,他们在家门口建起了花园
2020-08-18周文平
周文平
2020年“五一”劳动节这天,刘悦来一家三口早早来到楼下的小区花园。“地面有点儿硬……”刘悦来边说边用锄头给花草松土。“我去提水!”儿子自告奋勇。邻居们带着孩子纷纷走了过来,“我也要给花浇水!”“我要松土!”孩子们跃跃欲试。看着眼前的祥和美景,刘悦来感觉自己的都市田园梦正在慢慢实现。
让都市孩子也能亲近自然
刘悦来是上海同济大学景观系教师。2001年,儿子刘家齐出生。因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刘悦来想让儿子从小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于是,每天下班回家,他都会抱着儿子在小区散散步,“这是高高的大树,这是绿油油的小草……”等儿子长大一些,刘悦来还带着他在楼下荒废的绿地上种了薄荷。
一天,从幼儿园回来,小家齐像往常一樣跑去看薄荷,“爸爸,薄荷不见了……”儿子边哭边喊。原来长得郁郁葱葱的薄荷全部被物业割掉了,刘悦来也一阵心疼。
两个星期后,小家齐兴奋地把刘悦来拉到楼下,“爸爸,你看,太神奇了!”原来,薄荷的根没有被除掉,又从旁边冒出了新枝,长出了绿叶。小家伙亲眼看到了植物生长的力量,为这个新奇的发现高兴了好久。这件事让刘悦来看到了自然对孩子的重要性。后来,每当儿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他总是讲:“还记得楼下的薄荷吗?即使被割除,只要根在,仍能顽强地生长。我们人也一样,受到挫折难免失望,但只要有信心,总会克服困难,迎来希望!”家齐受到很大的鼓舞,又斗志昂扬地投入到学习中。
身为大学教师,刘悦来在授课时发现,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对脚下的土地没有感情。孩子们自然教育的缺失,令他有了让公众参与社区建设的想法。
2010年,刘悦来成立了景观设计工作室,带领团队搞设计研究。2014年,他又专门创立了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自然。
“六一”儿童节这天,刘悦来带领报名的15个孩子在同济大学的校园中认识了十多种植物,其中一个小朋友竟然发现了寓意幸运的四叶草。这次活动受到小朋友和家长的热烈欢迎。渐渐地,“四叶草堂”成为连接孩子与大自然的桥梁。
大学教师打造社区花园
2014年6月,刘悦来终于等来了第一个社区花园的落地机会。在上海宝山区中成智谷园区东侧、老淞沪铁路沿线,有一块占地面积约7亩的狭长区域。因位置较偏,长时间无人打理,成为堆放建筑垃圾的废弃地。
因为这块地临近火车轨道,刘悦来为它取名“火车菜园”。3个废弃的集装箱被改装成了自然学校,谁都可以免费申请试用这片场地,但是必须为菜园做点儿贡献,可以拿来种子,也可以帮忙干活。为了让糟糕的土地重新活过来,大家利用附近草地的落叶、枯枝对土地进行养护。菜园细分为5个区:香草菜园区、食物森林区、大田作物区、林产作物区和自然保育区。这些区域共同组成了一处极具野趣和独特魅力的生态场地。
孩子们看到乌鸫鸟飞来捉虫子,悄悄蹲在一旁观察;父母带孩子种下油菜,看着一大片油菜开花结籽,等到收获的季节还可以自己榨油;年轻的爸爸带着儿子,从土里挖出蚯蚓当饵,在田沟渠里竟然钓到了小龙虾……“火车菜园”成了“四叶草堂”创建的第一所自然学校。
刘悦来创建的第二所自然学校是创智农园。这块2200平方米的土地原本是创智天地开发之后剩下的一块狭长的“边角料”。老式旧水槽、废弃旧轮胎、孩子们不要的玩具……这些常人眼里的废弃品,都被改造成具有田园气息的精致景观摆件,隐藏在花丛中给人带来小惊喜。园内还设有垃圾分类箱、蚯蚓塔、各类堆肥设施、雨水收集器、小温室等可持续的能量循环设施,所有设计都以绿色环保为基础。
创智农园以都市农耕体验为主题,“一米菜园区”被分割为38块一平方米的小场地,所有人都可以来认领,认领者可定期在专业植物导师的指导下种植瓜果蔬菜。一个9岁的小姑娘在农园作物收割季节,满怀喜悦地写了一首诗:凡事看上去很小/但它却在这个星球上/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发生。
到2016年,刘悦来的团队在各界支持下,在不同的社区改造和共建了16个各式各样的菜园和花园。
在家门口体验绿色生活
“老婆,你觉得在咱们小区也做一个社区花园怎么样?”刘悦来和妻子商量。他家居住在上海市五角场街道国顺小区,这里有一片长期废弃的土地。几棵为了绿化种下的高大香樟树挡住了大部分光线,尽管物业每年都撒下草籽,但却从没有成活。这里成了停车场和垃圾场,一个人人绕行的地方。
妻子孙睿一直是刘悦来背后的支持者,有时间就会和儿子一起去他的团队做志愿者,可这次却提出了质疑:“没有政府支持,居民会愿意出钱吗?”“只用500元修建一个社区花园,应该有人参与吧?”
整个国庆假期,刘悦来一家三口都在小区里忙活。先把垃圾清理出去,在周围放上三块牌子提醒请勿乱停车。“应怜屐齿印苍苔,一起来爱护它吧!”妻子孙睿用标语来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欢迎大家一起来造‘苔藓花园,有意者请入群。”儿子刘家齐把打印好的标牌挂在大树上。渐渐地,群里增加到了20人。
原来,他们小区内隐藏着很多花草大神,不仅有刘悦来在同济大学的同事,还有复旦大学的老师。这些教授和学者们各显神通,制作了专门的落叶堆肥区和堆肥桶。刘悦来用小树枝画出一条适合行走的小径,把落叶铺在上面。孩子们特别喜欢踩,感觉就像秋雨后走在静谧的大森林里。刘悦来还从网上买来可以在树底下长得很好的耐阴植物,还有人自发地带来月季花、网纹花、仙人掌……主妇们每天上、下班路上,顺手就会把家里的果皮、厨余垃圾丢进堆肥区制造花园需要的肥料。
上海老城区的绿化改造和维护是个“老大难”问题,传统做法是设计弄好后全部交给施工队,养护责任全部留给物业。“物业也不是什么都能干,我希望全社区的人都能一起来参与!”刘悦来邀请小区的孩子们画出自己心中的社区花园。有的希望小区里有秋千,有的希望楼下可以种草莓,有的希望有个小池塘……刘悦来就负责把这些畅想变成可以实施的方案。
一开始,有些孩子不愿把手伸进泥土里,刘悦来就教他们做游戏:“把种子放在手心,加点儿泥土,两手合起来搓,看,种子球成功了!”孩子们顿时来了兴致,用手搓成一个个种子球,然后扔出去,让它们落入土地自由生长。孩子们变成了“泥猴”,却开心到飞起。大人们也在劳动中多了交流,增进了感情。
“我想在修复土地的同时,也修复城市里的人际关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给家庭一个可以安心交流、休闲的去处。” 截至2019年年底,刘悦来的团队已经在上海建了88个社区花园,并把这种社区自治模式推广到全国各地。
刘悦来计划到2040年,在上海建成2040个绿景生态园。这些花园像一片又一片的绿洲,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承载美丽和希望的新大陆。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