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中企需把握趋势放眼全球(焦点话题)

2020-08-18魏建国

环球时报 2020-08-18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企业

魏建国

美国中国商会近日公布与普华永道合作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几个月来,随着美国一些政客的反华言论不断升级,超过50%的在美中国公司受到不利影响,其中有36%的公司称中美关系紧张造成了公司财务损失。

美国中国商会的这份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近来一系列以政治粗暴干预经济动作对在美中国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形成的干扰。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封杀华为、TikTok在美业务,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则以及国际惯例,对美国自诩的“自由民主”形象是一种讽刺。这种行径最终会导致自我封闭。当一个国家以封闭代替开放时,它就离衰退越来越近了。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在美国及西方一些国家可能要经历一段短暂而痛苦的过程。后疫情时代,各式各样反对全球化的声音有可能迎来一波“回头浪”。反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些国家政客转嫁国内矛盾的一个筐,包括南北差距、国内贫富差距在内,什么样的矛盾都能往里装,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充分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需要看清大势、坚定信心、拿起武器、充分动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北美、欧元区、中东和北非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均不乐观。中国和东亚地区可能将是2020年唯一的经济正增长区域。中国海关总署上个月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货物贸易出口、进口实现年内首次双双正增长,稳外贸积极效应不断显现。其中,自4月份起我国出口已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6月当月增长4.3%;6月份进口实现转负为正,增长6.2%。这些数据和预测都在说明,后疫情时代,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会出现“四个东移”的现象。

首先是产业链东移。过去由美国作为轴心带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北美制造业中心,以及欧洲制造业中心这两个传统基地会趋于衰落,全球制造业重心将向东亚转移。

其次是技术的东移。先进的技术总是会朝着最大的市场转移,而中国今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现在,我国最新推出的自贸区负面清单已经减少到30项,自贸区以外的地区是33项,下半年中国还会有更多的开放政策出台,以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入驻中国市场。

除了产业和技术以外,人才和资本的东移趋势也将进一步显现。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东亚乃至整个亚洲今后可能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引擎。

后疫情时代,中国对全球的依赖会越来越小,全球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大。尽管全球治理会出现碎片化和保护主义上升的倾向,但一个以数字经济、5G、智能制造、新材料、新工艺、云计算等为基础的新全球化将勃兴,中国在这一趋势中会起到引领作用。

经历新冠疫情后,我国经济方针、路线进行了重大调整,更加强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供给侧的改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适应消费者、市场和全球的需要,尤其是增强中国经济发展韧劲,为中国产业发展拓宽空间,也给全球提供“中国机遇”。

因此,面对美国的一些封闭孤立做法,在美中国企业首先需坚决拿起法律武器回击,并充分动员享受到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红利的国外民众与我们站在一起。其次,可以借助这一过程完成从“走出去”企业向全球性企业的转变。世界银行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今年美国经济将衰退6.1%,即将举行的总统大选,无论哪一位候选人上台,美国经济和消费复苏乏力的趋势都不会得到根本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必要仅仅守住美国市场这一块,可以考虑另谋方向。依靠“四个东移”的大趋势,以及国内打造双循环这一产业链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的保险闸,在主动培育市场、发展市场、扩大市场的过程中,完成大踏步飞跃和升级。

有一些企业家担心,美国一些政客渲染反华情绪,在美中国企业的舆论环境越来越不利,会不会遭遇类似二战前在纳粹德国的犹太企业一样的“隔离清洗”。我认为这种担忧没有必要。中国企业近些年来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另眼相看,产生了一些恐惧、担忧的声音。但是,时代背景已经不是二战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始终坚持合法、合规的发展,始终在探索一条与其他国家和企业合作的道路,虽然西方一些国家的舆论暂时对中国企业有些不利,但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共同寻找新的全球化路径与方式的意愿和努力没有变。▲

(作者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

猜你喜欢

全球化经济企业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8上海企业100强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