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带来希望,也有担忧
2020-08-18
环球时报 2020-08-18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8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新冠疫苗的领先地位带来了希望,也引发担忧中国已成为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一个领导者。截至目前,中国有9种候选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中5种处于三期试验,这是审批过程的最后阶段。这一成绩是多年来由国家主导的传染病研究的成果。
在全球29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新疫苗中,中国占9种,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在处于三期临床试验的7种疫苗中,中国占5种。这一巨大进展是制药公司与国家资助的研究机构之间密切互动的结果。疫苗研发企业被认为与中央政府关系密切,而中国科技部被视为该国疫苗战略的领导者。
中国的优势在于灭活疫苗,这是一种使用病毒颗粒或细菌培养病毒然后灭活的疫苗。中国的临床三期疫苗中有3种是这种类型的,而在全球5家正在研制灭活新冠疫苗的机构中,有4家是中国的。中国在病毒灭活疫苗方面的能力,部分来自过去防治“非典”和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方面的经验。
根据日本研究公司Astamuse对与预防新冠病毒和流感等RNA病毒感染有关的专利进行的调查,中国去年申请了106项专利,而美国申请了61项。灭活技术是中国防疫工作的核心,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5月在世界卫生大会致辞时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这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分享疫苗的意愿。
但所谓的“疫苗外交”,即中国利用疫苗施展力量,也引发担忧。中国有可能将疫苗作为增加影响力的工具。▲
(作者高田徳幸,刘德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