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染产业化发展的六大方向

2020-08-18马志辉李涛沈锂鸣

纺织服装周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染料染色植物

马志辉 李涛 沈锂鸣

植物染料是指将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皮及根中含有的色素通过某种工艺技术提取出来,并以分子状态或分散状态使其他物质获得色泽的物质。利用植物染料对某一物体进行染色,且在染色过程中不使用或极少使用化学助剂的染色方法称为植物染。

进入20世纪后,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染料快速发展,植物染逐渐被取代。然而时至今日,随着降低印染对环境影响呼声的提高,以及人们追求生态环保消费理念的不断升级,植物染以其染料来源于植物、无毒无害、生物可降解、环境相容性好的自然属性,以及产品色光自然、柔和典雅、与传统文化和技法相融合的特点,又开始重新焕发出生机。

本文针对植物染产业化的进程中,主要存在的产品成本高、品质良莠不齐、标准欠缺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六个发展方向。

方向一:建设植物染料提取基地,降低染料成本

常用的植物染料色素提取方法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吸附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有机溶剂浸出法、水煮法、捣碎过滤法、酶提取法等。由于植物中的色素含量非常低、植物原料受种植条件影响常常出现波动,且部分植物原料如兰草、莲子等的价格与中药行业存在竞争,造成植物染料价格通常远高于合成染料。

为此,未来应优先寻找更多适当的地点和合作伙伴建设植物染料提取基地,研究各种原料的生长所需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并与农户进行长期合作,大规模种植植物染原料,在原料基地建设植物染料初加工基地,保障供应的充足与稳定;继续研究、优化植物染料精提取技术,染料废渣综合利用技术,在染料端降低成本。

方向二:以高端市场为突破口,寻求贴近主流消费人群

目前针织、梭织面料及成衣的植物染色均已实现产业化生产,但由于市场规模小,工厂染色加工成本很高。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新疆等地区,近年来应用植物染技法开发的服装、创意产品也开始涌现,因其工艺多为传统的夹染、扎染、绞染、缝染、蜡染、拓染等,基本为手工完成,故产品定价也较高。

针对植物染产品价格较高的问题,首先,将植物染产品价格较昂贵、风格低调静谧的特点作为独特卖点,以小众消费为突破,以高端市场为切入,主打高端人群的高附加值纺织品;针对婴童产品的特殊要求,开发无化学添加物的婴童用植物染产品。其次,不断提高产品的丰富度与时尚度,将植物染产品的市场规模做大,作为降低整体成本的根本途径。

在当前市场上,植物染料已经应用于真丝制品、保健内衣、家纺、婴幼儿服装、时装、布艺包装材料等各个领域,一些推崇可持续理念的品牌和企业也开始推出植物染产品,如广州例外、上海之禾、北京爱慕、杭州万事利等,但作为服装、服饰类制品,植物染仍显创新不足。在未来,应积极探索植物染在设计理念、视觉冲击、产品品类、消费场景等方面的提升,确保产品紧跟时代潮流,其最终目的就是不断贴近主流消费人群,加大市场规模的同时也彻底解决成本问题。

方向三:加强技术攻关,增强产品稳定性

植物染色仅使用少部分媒染剂,不会使用诸如渗透剂、匀染剂和分散剂等化学助剂,在不对纤维、面料进行预处理的情况下,产品容易褪色,这在应用传统染色工艺时尤为突出;植物染色由于不同的植物原料中色素成分复杂、含量多变,即便是相同的方法、材料进行配料,在同样染色条件下,染出的颜色效果也不一定相同,图案复制存在一定困难。

在未来,各相关单位应联合高校、研究院、联盟组织等加大对不同色系植物染料的染色机理和染色工艺的研发与投入,提高植物染色色牢度、耐水洗性以及染色效果的可复制性,为植物染产品真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方向四:加快标准制定,规范市场

在目前从事植物染产业的主要相关国家和地区中,针对植物染料和植物染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均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植物染及其产品的判别尚无严格标准。2019年11月,我国成立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植物染标准化工作组,着手开展植物染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如植物染标准术语、植物染产品的检测方法标准、植物染产品标准、植物染颜色标准等。目前,植物染针织服装行业标准已经通过标准审定,即将发布;植物染机织服装质量技术要求(行业标准)已于2019年立项,即将在2021年发布。在未来,中国应持续提高植物染标准编制效率和完整性,推动植物染产品市场流通与可追溯性,逐步规范国内植物染产品市场。

方向五:重视行业宣传,提升整体影响力

植物染经过长时间的沉寂后再次发展,多数消费者对植物染及其产品并不十分了解,消费群体也不够大。未来应加大植物染相关资讯的宣传力度,尤其要针对消费群体层面。要加大对植物染环保、无毒、可再生优势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植物染产品“悠然、质朴、独一无二”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植物染行业重大新闻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植物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增收”的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对植物染产品的好感度、重视度和支持度,扩大植物染行业的整体社会影响力。

方向六:增强國际交流,共同推进行业发展

目前世界上植物染产品主要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且各具特色。日、韩植物染料以液态为主;植物染产业的组成绝大部分是手工艺人和手工作坊;以媒染剂、染色工艺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植物染料分子结构、染色机理为重点研究方向,传统技法和产品设计感比较强。中国植物染染料已经实现粉体化规模生产,在植物染料开发、染料色系和植物染产业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植物染行业国际间的协同发展非常不足,各国家/地区缺乏交流与沟通。未来应加强上述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构建常态化协同机制,如创办每年一届的中日韩植物染论坛、组建中日韩全球植物染产业联盟等,共同推进植物染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染料染色植物
KAIHARA开发出加强环保型染色的方法
为什么彩色照片时间久了会褪色?
欢度佳节,芝加哥河又“绿”啦!
△(G)=8且不含有三角形,4—圈的平面图的完备染色
类比法在图染色中的应用
哦,不怕,不怕
染料、油和水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