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成果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以建筑专业为例

2020-08-18陈宜虎许胜才王痛快潘德武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成果应用型竞赛

蔡 军 陈宜虎 许胜才 王痛快 潘德武,2

(1.贺州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2.贺州筑梦瑶台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贺州 542899)

0 引言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培养过程应更加侧重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使得培养的人才不仅行业背景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强,而且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能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高等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其中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实践脱节等[2-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广西地方高校建筑类专业为例,探讨以创新成果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以创新成果为导向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法主要围绕着如何实现建筑类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如何将实际工程难题、学科竞赛内容等引入专业实践教育,如何将专业教育形成的成果转化为创新成果并指导工程实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突破传统专业教育的灌输式教学形式等展开研究,对培养具有工程背景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一定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1 建筑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具有建筑工程背景兼并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突破传统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并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理论付诸教学实践[5-12]。而传统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建筑类专业创新性教育理念滞后。建筑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工程施工、工程设计、工程制图等。工程力学等课程理论较为成熟,工程测量和工程制图等课程实践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工程施工和工程设计已有相应的规范标准,所以对于建筑类本科专业而言,开展创新教育难度较大。此外,建筑类专业本科创新教育课程局限于讲解“创新的概念、创新的案例、创新的方法”等,其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完全脱离、与工程实践脱节,导致学生对于创新教育类的课程兴趣较低,创新思维不够活跃。

(2)参与创新教育的建筑类专业师资匮乏。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需要较强的工程背景知识,而且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过程中不能只依靠专业教师讲授工程专业知识,更需要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创新思考。专业教师参与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讲授创新性课程、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创新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类的比赛等,因指导学生参加创新类比赛以及申报创新类项目需耗费时间较长,使得建筑类专业教师参与创新性教育的比例较低,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花费的时间较少。

(3)建筑类专业创新教育平台缺失。高校举办创新类比赛较多,包括“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比赛。然而工科类的学生参加创新类比赛的选题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性较低,或者选题与专业相关但专业教育实践成果转化为创新成果的效果较差,导致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类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不佳,降低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专业教育成果难以转化为创新成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教育成果转化为创新教育成果的平台。

2 以成果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为了能解决建筑类工科专业的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度不强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创新成果为导向的“332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如图1所示。“3321”培养模式核心内容是在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中引进实际工程难题以及学科竞赛内容,将学生在专业实践教育成果进行创新输出转化为创新成果,并指导工程实践以及作为参赛作品参加学科竞赛、创新类比赛。

图1 “3321”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具体包括:“3”政策为国家响应政策、创新奖励政策、校企合作政策,“3”建设为创新师资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2”引入为引入实际复杂工程问题、引入学科竞赛内容,“1”转化为专业教育成果转化为创新成果指导工程实践、并且也可作为参赛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

2.1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3”政策

(1)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颁布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能够最大程度驱动建筑专业实行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并能够了解类似高校、类似专业在创新教育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共性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将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可以作为深化建筑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从而推进工科高校创新教育。

(2)制定相应的创新项目奖励政策。学校制定学生参加创新类比赛以及教师指导学生比赛的奖励措施。在学生参赛方面进行奖励可促使学生主动以创新思维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指导教师方面进行奖励可以激发专业教师进行创新教育和指导创新比赛的积极性,促使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专注于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融合。

(3)创新方面的校企合作政策。学校指定的校企合作政策能引进较多的企业,引进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在工程现场观摩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企业在遇到复杂工程问题时,可以将工程概况向教师和学生进行介绍,学生可以参与到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讨论中。通过观摩实际工程和企业导师的工程案例的介绍,有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提出更切实际的并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法,从而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有利条件。

2.2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3”建设

(1)创新教育师资建设。建筑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依赖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创新教育的师资库中可以将“双师”作为创新教育的核心成员讲述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成果转化方法,此外加强校内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的教学能力;筛选优秀的创新创业校友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实战经验。

(2)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包括建设建立校内创新孵化基地、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孵化基地可以为学生进行创新提供场地支持、技术指导,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碰撞提供必要条件。建筑类专业以传统方式进行创新活动难度较大,需要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硬件软件等。其中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可以进行虚拟现实教学和创新活动,将建筑类专业教育成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

(3)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促使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紧密相连,将创新类教育课程分成“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将“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的先修课程,其目的是在学生接触专业教育前了解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方法等。而“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作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先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学生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情况下能够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中更大程度上实现将“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

2.3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2”引入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与社会市场紧密相连,不能与实践脱节,所以在专业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过程中需引入学科竞赛内容与实际工程难题。建筑类的学科竞赛包括“结构设计大赛”“BIM应用技能大赛”等,将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简化作为学科竞赛内容,参加学科竞赛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运用建筑工程相关知识,并且利用创新思维解决学科竞赛的问题。专业教育引入学科竞赛内容和复杂工程问题的优势在于专业教师可以剖析学科竞赛和复杂工程问题的重点、难点,并与学生进行探讨提出一套实质有效的解决方案,能有效培养学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1”转化

专业实践教育成果通过创新教育平台进行创新成果转化,将学生的专业实践教育成果转化为创新成果,包括学生在专业实践教育过程形成的成果进行整理和修改形成的期刊论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创新成果可作为参赛作品参加创新类的比赛或申报创新类的项目,包括“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以及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 结语

建筑类专业基于以创新成果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创新教育,在此期间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并且能够以创新思维思考如何将专业教育成果转化为创新成果,实践成果主要包括: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以“广西第八届结构设计竞赛”赛题内容为依托,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学生课程设计成果:以埃菲尔铁塔为依托进行修正优化转化为大型空间建筑模型。其设计成果作为参赛作品参加2018年“路桥杯”广西第八届结构设计竞赛荣获特等奖。

《Revit软件介绍及应用》课程设计以广西某建筑设计项目为依托,要求学生建立符合工程项目的建筑模型,将学生建立的建筑模型与虚拟现实(VR)技术相结合转化为创新成果——屋秀。将转化的创新成果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广西赛区铜奖。区赛结束之后市场涌现大量网上看房平台,包括“贝壳找房”。

综合上述两个实践成果,以创新成果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深,工程教育与实践工程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猜你喜欢

成果应用型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