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老人的捐款到底该不该收?
2020-08-18
2月12日上午,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一位80岁老人拿着银行5万元的存单,找到正在执勤的公安干警,坚持要为疫情防控捐款5万元。这位老人名叫郭淑瑛,今年80岁,老伴已过世,平时老人一个人居住,靠退休金维持生活,现在住的房子还是自己生火取暖的平房。当得知疫情在全国蔓延后,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说国家有难了,她想捐点款。鉴于老人已80岁高龄,考虑到她今后的生活,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婉拒了这一爱心捐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心存善意的人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武汉和其他疫情较重地区加油。面对肆虐的疫情,当无数人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的时候,贫困老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捐赠在感动无数人的同时,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他们大多自身并不富裕,有的甚至还在领取低保,但就是这群老人,义无反顾打开钱包踊跃为全国抗击疫情捐款。
有声音认为媒体不该“鼓励”贫困老人捐款,更有网友表示有关单位应该退回已收的贫困老人的捐款。你认为贫困老人的捐款该不该收?请看本期来自读者观点。
正方
山水:山东日照68岁的环卫大爷捐了1.2万;辽宁本溪75岁的“米花妈妈”爆米花快五十年,捐2.5万元积蓄为医院购置“抗疫”物资;成都双流的老大爷捐出当环卫工五年的积蓄共10071元……即使是以普通人的收入来看,他们也都属于大额捐款。而谈及捐助原因,这些善良的老人说:一是回报社会,“国家有难,我要尽力”;二是同情弱者,“在疫情面前,那些生病的人就像我的孩子”;三是善心使然,“人家能豁出生命,咱不能做点贡献吗?”他们无条件地信任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希望有关部门和机构对得起这份信任和托付,不要让底层人的善良被亵渎。
小锐: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表达爱国的权利,每个人都有为“抗疫”尽一份力的初衷。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份初衷和爱心——这是今天这个时代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正是因为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老人,用行动诠释着大爱的真谛,激励着我们,感动着我们,用榜样的力量让我们发自内心向他们致敬。
金泉:我们倡导奉献爱心,同时也支持量力而行;我们尊重并用心呵护老一辈的爱国之举,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拥有幸福的晚年。今天我们看见了他们的爱心,当有一天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希望我们的社会也能“看见”,并为他们助一臂之力。
反方
瞬间:每每看到媒体报道中,一些高龄老人捐款的事迹都让人感到五味杂陈。比如,湖北武汉93岁的抗战老兵明学纯捐款时说,“只有15000块钱,钱不够,向女儿借5000块钱”;重庆87岁的老人倪素英捐出她攒了30多年的积蓄20万元……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对老人的爱心应当肯定,毕竟,在老人的生活经验里,捐赠善款是最直接、最便捷的办法。这种不计个人得失荣辱的善举让人感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但也应看到,这些高龄老人本身收入不高,为了抗击疫情捐出了毕生积蓄。此举势必会影响老人今后的生活。个人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委婉拒绝贫困老人的捐款。
清澜:当前,抗疫一线最匮乏的不是资金。国家有充分的资金保障,社会上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也能提供更集中的善款。老人捐款固然能够释放善意,但如果因此影响他的晚年生活,显然有悖于社会道义的彰显。何况,来自老年人相对分散的善款如何合理使用,如何监督善款的流向等问题,也给确保爱心落到实处带来了考验。对此,一些地方已经明确给出了态度。比如,对老人捐款尽可能劝阻,将已经收到的款项退还给老人及其家属等。据报道,山东省桓台县一名87岁的孤寡老人到村委会捐款,被工作人员劝回,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并不会影响善意的传播,反而受到了网友的好评。
水墨:事实上,提出“别鼓励老人捐款”建议的人们,以及现实中拒收老人捐款者,出发点和那些老人并无二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才可能对他人的生活苦难感同身受,而我们的社会,不就是应该在相互关爱中变得越来越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