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的效果研究

2020-08-18陈峰王干生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脊髓椎间盘颈椎

陈峰,王干生

盐城市大丰同仁医院骨科,江苏大丰224100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因外力作用而破坏了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继而髓核突出而导致的颈髓或者神经根受压,主要因加速暴力使头部快速运动而致的颈部扭伤,以交通事故或者体育运动中最为常见,属于椎间盘退变的一种病理过程[1]。目前的治疗方式多为手术治疗,但是不同的手术入路会产生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故该次实验对该院2016年7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42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患者,共计42例,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35~70岁,平均年龄为(50.43±2.7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高处摔伤16例、颈部按摩后发病7例以及轻微外伤6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致伤原因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相关诊断标准;②经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确诊;③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④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协议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②精神疾病或者语言障碍者;③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④凝血障碍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利用颈托保护颈椎。

对照组治疗过程如下:气管插管麻醉,取俯卧位,在C1~T1中选择合适位置作一纵形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并切至C3~7椎板,使患者需要固定的关节突充分暴露在外,随后将准备好的骨膜起子放置在绞索关节突中间,便于撬拨复位。选择距离颈椎侧块中点内下1~2 mm的位置钻孔,根据导向器的指引确定入钉的角度和方向,随后植入自体碎骨,并使用钛合金螺钉将准备好的钛合金板予以固定,减压治疗,缝合伤口。术后使用颈托固定,时间以3个月为宜。

观察组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术治疗:仰卧位,垫高双肩,并将横凹软枕放置在患者颈部,使其颈椎轻微后伸,同时在患者乳突部位放置沙枕,避免患者颈部活动。气管插管麻醉,在患者颈椎前右侧作手术切口,利用C型臂X线机透视病变关节,并切除病变节段椎间盘,使用刮匙、枪状咬骨钳等工具清除干净突出椎间盘及其椎间盘组织和骨赘,待出血后方可保留终板。选择合适的双侧减压界限,一般以患者两侧颈长肌外缘1~2 mm处为界限,经后缘潜行去除相邻椎体后缘部位的骨质。随后打开椎管前,静脉滴注500 mg甲基强的松龙,缓解患者脊髓部位的炎症,待脊髓无张力,方可利用钩子将患者的神经根进行松解,止血,在颈椎间隙植入合适的Cage,并在椎间中央植入自锁钛钢板,用皮质螺钉固定,充分冲洗患者切口,负压引流,缝合。同样术后颈托固定颈椎。

1.4 观察指标

①根据颈椎JOA评分量表[2]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颈椎功能,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感觉以及膀胱功能,分值分别是4分、4分、6分和3分,共计17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颈椎功能越差,反之越好。

②根据ASIA神经功能评分表[3],对两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为A级、B~D级和E级。A级代表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损坏,骶段未见感觉功能;B~D级代表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不完全损坏,神经平面仍有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E级代表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未损坏,神经平面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均正常。

③疗效判定:术后患者颈椎功能改善率超过75%,且椎间融合完好为显效;患者颈椎功能改善率介于50%~75%,且椎间融合尚可为有效;患者颈椎功能改善率低于50%,且椎间融合不好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实验数据,评分、年龄等计量资料(±s)表示,进行t检验;百分比等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JOA评分

对照组:治疗前JOA评分为(4.92±0.53)分,治疗后JOA评分为(9.71±0.89)分;观察组:治疗前JOA评分为(4.90±0.54)分,治疗后JOA评分为(14.33±1.12)分。两组治疗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1,P=0.904);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00,P=0.000)。

2.2 术后脊髓功能

对比A级和B~D级脊髓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E级脊髓功能,提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spinal cord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1.9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由于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已习惯长期保持颈椎固定姿势,使得颈椎劳损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加之交通事故的频发,大大增加了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的发生几率。目前,临床多通过颈托、头部胸石膏制动以及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但是未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所以仍需要手术治疗[4-6]。后路减压侧块钢板内固定植骨术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创伤性较大,无法直接消除脊髓压迫[7]。而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术治疗优势较后路减压侧块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更多[8-10],例如:①前侧入路可彻底摘除患者突出颈椎间盘,降低对患者颈椎稳定性的影响;②前侧入路能够更好的清除脊髓前方和脊髓前动脉为患者颈椎带来的压迫;③有效预防术后颈椎畸形的发生,降低疼痛感;④稳定性更强,防止术中过度牵拉带来的颈椎损伤;⑤彻底清除责任椎间盘,加快椎间融合,保证钛合金板对颈椎的稳定性[11]。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和脊髓功能E级占比更优,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这说明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和颈椎功能,加快患者康复。郑永红[12]《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临床分析》一文中,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14.3±1.1)分高于对照组(9.7±0.9)分;治疗组E级占比84.2%高于对照组63.2%,且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81.6%(P<0.05),其结果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特别是在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和脊髓神经功能方面效果更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脊髓椎间盘颈椎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