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煤炭行业电类专业人才的探索

2020-08-18

科技视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电类订单式校企

陈 斐

当前,全国多所本科院校向职业教育方面的转型已趋于平稳[1],高职院校在经历了严峻的挑战以及前几年煤炭形势的低谷,作为煤炭类高职院校,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订单式”人才培养[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既能根据校企合作定制办学,为企业储备岗位“适用型”人才,同时也缓解了高职院校生源低下所带来的压力。因此,无论本科类高校的职业教育目标是什么,高职院校要坚定地通过校企合作突出岗位“适用型”人才来明确人才培养特色。电类学作为工科类院校必设学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计算机、网络、机械等其他学科,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其他学科的进步,而电类学科在煤炭行业更是占据重要角色,培养这方面专业知识,要注重电类与其他专业知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结合,使其与其他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但当下,电类学科生源素质普遍较低,理论知识浅薄,技能操作能力欠缺,培养好这一类型专业人才,对高职院校处理好当前形势下校企双方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关系有了更高的要求。

1 定位人才培养标准,确立培养目标

了解订单班企业背景,精准定位培养目标,突出体现岗位“适用型”。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着力提升教学效果,提高综合能力素质[3],使得培养的人才基础扎实,岗位适应快。

1.1 构建合理课程架构

以通信专业为例,它将培养学生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及设计、制造和应用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开发传送各种信息的通信工具等。

为契合培养要求,此专业设置的主干专业课程[4]应含电子技术、通信理论、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电路分析、(高)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而矿山供电、煤矿电工学、电力拖动与控制、监测监控等这些课程对煤炭行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安排这些课程的学习次序,达到教师能深入浅出、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的效果。例如,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应设置在学习完计算机基本原理、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单片机技术等课程后再进行学习,它的内容涉及计算机指令、程序设计、存储器、中段系统等内容,在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移动通讯课程需要在学习完电路分析、数字电路、电磁场、信号与系统的课程后再进行。再比如,煤炭方向的电力拖动与控制涉及的发电机、电器控制、变压器等内容的学习都需要煤矿电工学和矿山供电系统的基础。

以上是对按照课程内容,对某一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次序给予建议,以达到基础扎实、知识积累丰富的效果。

1.2 建设稳定的师资队伍

要培养岗位“适用性”的人才,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具有关键作用。除了搭建合理的学历职称结构,更要加强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技巧和实践技能方面提升的锻炼,因此,强化某一专业教师自身领域的发展认知,实时加强培训,开展专业性的教学团队建设,扩宽教师的知识范围,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加深校企合作交流,提高团队教师综合水平,建设一支稳定的优秀教师队伍。

推进“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让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相互交流、互动、互换,提高院校教师对一线设备的操作能力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能力,整体提升师资力量。

2 拓展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本科院校学生有很大差距。而订单式学生也存在很多同样的问题:进取心不足、再深造相对困难、就业适应性较弱等,因此,改善教学方案,个性定制教学方式方法是较本科院校更应进行的教改内容。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上,根据订单式人才培养特点,我们首先要做以下方面的工作:

(1)构建一个电类专业结构平台;

(2)整合出不同专业的具体就业方向,下图1 示出了这一知识结构平台架构。

图1 煤炭行业订单式培养电类专业人才知识架构

在专业基础课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懂得学习它的目的并加以应用,例如,学习信号与系统中时域频域分析内容,频域的概念是抽象的,依据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们将时域或频域分析的傅里叶变换依据数学公式进行推导,过程枯燥且难以理解,学生没有兴趣,失去学习效果,此时若能借助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把抽象的概念以图形样式予以展示,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对这一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解读,学生对频域的概念就有了直观感知,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再例如,电路分析中,放大器这一模块内容,按照教学顺序,介绍放大器的概念、原理、计算方法、应用等,授课内容结束,但学生对放大器的理解仅限于它的元件符号和一堆计算公式,对于放大器的正、负反馈电路的计算公式也是短暂记忆套用,若能通过实物演示,进而告知每种元器件功能,各元器件是通过怎样的反馈作用达到放大效果,各符号怎么表示,实物如何由符号衍化,一步步激发引导学生,以此就达到了通过实物展示掌握此模块内容。

3 强化实践教学训练,提升操作能力

电类专业的每一模块内容,都能通过实验[5]的内容来巩固。每所高职院校必然设立有实训基地,对于“订单”学生更应以实训为主,学期内课程在实验室完成,通过实验内容反推理论知识,同时,安排企业或矿区实习时间,以提高学生在岗位的技术能力。高职院校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实训类型:一种是模块式学习+ 实验,比如单片机技术课程中,当学习某一型号单片机的中断、定时等内容,安排对应的实验,让学生在简单编程中认识硬件器件,了解其功能,加深指令的认识;第二种是布置实训项目,促进学生整体设计能力,主要以设计某一产品为目标,通过对设计结果的要求,贯穿整个知识模块,学生能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由部分到整体来实现产品成果,例如,要求设计红绿灯装置,录音装置,定时系统等,根据题目分组完成设计并展示产品成果;第三种是下矿区实习,可安排学生熟悉煤矿生产环节,对矿区电类设备进行操作练习等。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不仅巩固理论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设备操作能力,这种理论实训培养相优化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岗位适用性人才提供了培养方法。

4 结束语

通过确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注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构建稳定师资队伍,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理论实践同步进行改革相互优化,探索出了适合高职类院校“订单式”学生的人才教育方案,为培养新一代与时俱进的、具有岗位“适用性”的高技能型人才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电类订单式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创业型大学电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创建校内电类生产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